一种预制装配竖井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4047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装配竖井的施工方法,属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领域。施工方法包括步骤:a、预制井壁(1)工厂预制;b、分层开挖土方,依次将第一段预制井壁(1)装配成环形,接缝处安装止水胶条(9);c、穿入锚杆(10)并锤入土层注浆;d、继续向下挖土,将第二段预制井壁(1)装配成环形,且使得上下两层预制井壁(1)连成一体。e、穿入锚杆(10)并锤入土层注浆;f、相邻预制井壁(1)之间灌注密实;g、重复步骤d至f;h、井底底板浇筑施工。本结构分层施工,简化了湿作业工序,施工速度快、造价低。解决现浇式竖井结构施工工序多,施工周期长工作量大,且模板刚度控制困难,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装配竖井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装配竖井的施工方法,属于地下工程施工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可供利用的地上空间愈发紧张,这使得开发程度较低、储备量大的地下空间进入人们视野中,目前,开发地下空间已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城市地下工程包括地下停车库、地下仓储、工作井、隧道的工作井等地下空间的垂直连接通道等。但是由于修建地下结构需要土方大开挖,取土放坡,施工作业面积远大于建筑本身的占地面积,这对于一些施工场地受限制的城区来说是难以实现的。
[0003]传统地下现浇式竖井结构施工工序多,地下空间狭窄,工作面受限,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困难,工作效率低,施工周期长,模板刚度控制困难,混凝土浇筑成型质量难以保证,而且模板拆除工程量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浇式竖井结构施工工序多,施工周期长工作量大,且模板刚度控制困难,质量难以保证。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制装配竖井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
[0006]a、根据竖井的结构尺寸、施工所处的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因素对预制井壁的形状和尺寸进行设计,并在工厂中进行预制后运输至施工现场;
[0007]b、施工定位放线、分层开挖土方,挖至第一段预制井壁深度后,依次将第一段预制井壁装配成环形,相邻预制井壁接缝处内外侧安装止水胶条;
[0008]c、将锚杆穿过预制井壁上的注浆锚固孔,锤击进入土层,并注入水泥浆,且预制井壁外侧压入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填充密实;
[0009]d、继续向下挖土,至第二段预制井壁深度后,依次将第二段预制井壁装配成环形,且使得上下两层预制井壁连接成一体;
[0010]e、将锚杆穿过第二层的预制井壁上的注浆锚固孔,锤击进入土层,并注入水泥浆,且井壁外侧压入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填充密实;
[0011]f、每层相邻预制井壁之间的空腔和上下层的预制井壁之间的空腔内采用微膨胀水泥浆灌注密实;
[0012]g、重复步骤d至f向下施工至基底,完成竖井壁结构安装;
[0013]h、进行井底底板浇筑施工。
[0014]其中,上述方法中步骤a中预制井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纵向凸槽和纵向凹槽,使得左右相邻预制井壁通过纵向凸槽和纵向凹槽连接。
[0015]进一步,上述方法中步骤a中在预制井壁上端面设置有弧形转的周向凹槽,周向凹槽内设置有环形加强筋,且纵向连接件与环形加强筋交叉处连接固定,且井壁相邻接缝处
内外侧安装止水胶条。
[0016]进一步,上述方法中步骤a中预制井壁上下端面上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贯穿的纵向通孔,纵向通孔内穿入有纵向连接件,且灌注水泥浆后使得上下预制井壁连接。
[0017]进一步,上述方法中步骤a中预制井壁中部设置有弧形通孔,弧形通孔内预埋有金属波纹管或塑料波纹管。
[0018]其中,上述方法中步骤b中开挖直径比竖井的结构尺寸大于100~200mm。
[0019]进一步,上述方法中步骤f中纵向通孔和弧形通孔的相通孔道内采用微膨胀水泥浆灌注密实;且纵向凸槽与纵向凹槽、周向凹槽中部空腔采用微膨胀水泥浆灌注密实。
[0020]其中,上述方法中每层预制井壁安装完后在外侧设置有环形连接筋,且环形连接筋与锚杆连接。
[0021]其中,上述方法中纵向每一层预制井壁之间采用错缝对接,上下层相邻两块预制井壁的纵向通孔连通。
[0022]进一步,上述方法中所述预制井壁的最外侧纵向通孔中心距其端面的距离为两纵向通孔中心距的一半。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法通过预制井壁依次错缝对接拼装而成竖井,而预制井壁根据设计要求在工厂分节分段预制完成,在现场仅需吊装装配即可,大大节省了施工时间,同时减少了竖井基坑开挖围护暴露时间,简化了湿作业工序的复杂过程,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工程质量易于控制、施工速度快、成本造价低且绿色环保。且本方法集中预制、现场装配的施工方法能够有效的保证施工质量,缩短工期,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竖井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预制井壁上下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未穿入纵向连接件和锚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I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专利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6中II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31]图中标记为:1预制井壁、2纵向通孔、3纵向连接件、4注浆锚固孔、5弧形通孔、6周向凹槽、7纵向凹槽、8纵向凸槽、9止水胶条、10锚杆、11环形连接筋、12环形加强筋、13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33]如图1至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预制装配竖井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
[0034]a、根据竖井的结构尺寸、施工所处的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因素对预制井壁1的形状和尺寸进行设计,并在工厂中进行预制后运输至施工现场;
[0035]b、施工定位放线、分层开挖土方,挖至第一段预制井壁1深度后,依次将第一段预制井壁1装配成环形,相邻预制井壁1接缝处内外侧安装止水胶条9;
[0036]c、将锚杆10穿过预制井壁1上的注浆锚固孔4,锤击进入土层,并注入水泥浆,且预制井壁1外侧压入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填充密实;
[0037]d、继续向下挖土,至第二段预制井壁1深度后,依次将第二段预制井壁1装配成环形,且使得上下两层预制井壁1连接成一体;
[0038]e、将锚杆10穿过第二层的预制井壁1上的注浆锚固孔4,锤击进入土层,并注入水泥浆,且井壁外侧压入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填充密实;
[0039]f、每层相邻预制井壁1之间的空腔和上下层的预制井壁1之间的空腔内采用微膨胀水泥浆灌注密实;
[0040]g、重复步骤d至f向下施工至基底,完成竖井壁结构安装;
[0041]h、进行井底底板13浇筑施工。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本方法使得竖井结构直接可由若干层本体拼接形成,而每层本体又通过预制井壁1拼接形成,故实际竖井结构由若干预制井壁1沿纵向和环向拼接装配而成。步骤a主要为准备阶段,实际根据设计资料先做出合适的预制井壁1。步骤b基坑开挖,根据预制井壁1的高度确定第一层开挖深度,依次将第一段预制井壁1装配成环形,相邻预制井壁1接缝处内外侧安装止水胶条9,通过止水胶条9实现防水。步骤c将预制井壁1锚固,具体将锚杆10穿过预制井壁1上的注浆锚固孔4,锤击进入土层,并注入水泥浆,且预制井壁1外侧压入C20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填充密实,实现第一层预制井壁1的固定。同时可优选锚杆10由钢管制成,长度2000mm,入土端为锥形,锚杆10上布设有的梅花形注浆孔,通过锤击的方式进入土层。步骤d继续开挖至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装配竖井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a、根据竖井的结构尺寸、施工所处的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因素对预制井壁(1)的形状和尺寸进行设计,并在工厂中进行预制后运输至施工现场;b、施工定位放线、分层开挖土方,挖至第一段预制井壁(1)深度后,依次将第一段预制井壁(1)装配成环形,相邻预制井壁(1)接缝处内外侧安装止水胶条(9);c、将锚杆(10)穿过预制井壁(1)上的注浆锚固孔(4),锤击进入土层,并注入水泥浆,且预制井壁(1)外侧压入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填充密实;d、继续向下挖土,至第二段预制井壁(1)深度后,依次将第二段预制井壁(1)装配成环形,且使得上下两层预制井壁(1)连接成一体;e、将锚杆(10)穿过第二层的预制井壁(1)上的注浆锚固孔(4),锤击进入土层,并注入水泥浆,且井壁外侧压入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填充密实;f、每层相邻预制井壁(1)之间的空腔和上下层的预制井壁(1)之间的空腔内采用微膨胀水泥浆灌注密实;g、重复步骤d至f向下施工至基底,完成竖井壁结构安装;h、进行井底底板(13)浇筑施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竖井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预制井壁(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纵向凸槽(8)和纵向凹槽(7),使得左右相邻预制井壁(1)通过纵向凸槽(8)和纵向凹槽(7)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竖井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在预制井壁(1)上端面设置有弧形转的周向凹槽(6),周向凹槽(6)内设置有环形加强筋(12),且纵向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兴平黄曦锋游涵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