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淤泥治理生态修复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3957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态治理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河道淤泥治理生态修复技术,从截源控污、清淤与底泥治理、河道水体净化、生态修复、维护管理五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引入的脱水固化剂由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复配而成,使淤泥内部结构变得紧致,提高淤泥的抗压强度,减少了淤泥在水中的频繁流动的可能性,同时原料简单易得,成本低,另一方面本发明专利技术治理方法高效、环保、节约资源等诸多优点,有益于河道生态的持续性修复。续性修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淤泥治理生态修复技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治理
,具体的涉及一种河道淤泥治理生态修复技术。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环境保护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心的问题,尤其是河水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对于河道水污染的情况,针对河道杂草丛生,淤泥积累过多,水质富营养化严重,水中生物死亡,藻类过度繁殖等情况,现在有许多方法来治理河水,但是目前这些方法都只是针对河水治理的一个方面,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综合治理方案,治理效果片面且持续时间短暂,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河水污染问题。同时,目前的处理方案未能从景观上出发,不能满足某些居住地河道的景观要求,传统的固化清淤存在固化速度慢、对含水率高的淤泥固化效果不理想以及固化成本高等诸多问题。
[0003]综上,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快速治理黑臭河道,短时间内有效解决黑臭水体现状、恢复水生态的综合治理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缺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河道淤泥治理生态修复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0005]步骤1:控源截污,对河道两端排污口进行排查、封闭,根据河道长度搭建若干蓄水池,通过管道将各排污口污水引入蓄水池,采用智能化快速污水处理装置,配合特效水清剂、除藻去臭剂,将污水处理干净后补入河中,截污效果好,分散治理后确保外源污水不再入河;
[0006]步骤2:清淤与底泥治理,对于河道中的淤泥,采用除藻去臭剂、快速脱水固化剂,对河道底泥进行杀菌、除臭、整体固化处理,清理出河道污泥进行回收利用;
[0007]步骤3:河道水体净化,对河道进行分段拦坝治理,使用特效水清剂对河道水体进行表层、中层、深层处理,对水中悬浮物进行分解沉降,喷洒除藻去臭剂,进行除藻、杀菌,去黑臭治理;
[0008]步骤4:生态修复,对污染物质进行有效拦截与净化,增设纳米曝气装置,在河道内种植水生植物、投放水生动物,并对河道两岸进行绿化种植;
[0009]步骤5:维护管理:引入智能管理系统和人工巡检,通过安装在线监测仪监测水质变化并提前预警,确保水质长期保持良好状态。
[0010]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除藻去臭剂加入量为每吨污水中加入10~15g。
[0011]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除藻去臭剂加入量为每吨污水中加入20~30g。
[0012]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快速脱水固化剂由以下组分组成:硫酸铁10~20份、硫酸亚铁15~25份、硅粉4~8份、膨润土6~10份、生石灰35~45份、琼脂糖0.03~0.05份。
[0013]优选地,所述膨润土为广谱易分散型有机膨润土。
[0014]优选地,所述生石灰为的石灰活性度≥300mL。
[0015]优选地,所述琼脂糖强度≥1200g/cm2。
[0016]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快速脱水固化剂加入量为每吨淤泥中加入10~15kg。
[0017]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特效水清剂加入量为每吨污水中加入30~50g。
[0018]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水生植物为菖蒲、鸢尾和香菇草、所述水生动物为食污螺、食污蚌、食污鱼、景观鱼和食藻虾,所述绿化种植为狗牙根、野青茅、疏花水柏枝。
[0019]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河道淤泥治理生态修复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20]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脱水固化剂由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复配而成,使淤泥内部结构变得紧致,提高淤泥的抗压强度,减少了淤泥在水中的频繁流动的可能性,同时原料简单易得,成本低。
[0021]2、本专利技术从截源控污、清淤与底泥治理、河道水体净化、生态修复、维护管理五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分散治理、就地处理、快速处理方式,截污彻底,无需排干河道水体,对底泥修复治理,河道水体就地净化,保护了水生态环境,时间短、见效快、费用低,生态恢复好,保持时间长,克服和解决了现有技术截污不彻底,需排干河水,污水排放到下游污染环境,清淤、铺砌不对底泥进行修复,破坏了水生态环境,对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造成灭绝性伤害,生态恢复困难;治理效果保持时间短,黑臭水体易反弹、治理周期长、补水量大、耗资巨大的诸多缺陷与不足。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河道淤泥治理生态修复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0024]步骤1:控源截污,对河道两端排污口进行排查、封闭,根据河道长度搭建若干蓄水池,通过管道将各排污口污水引入蓄水池,采用智能化快速污水处理装置,配合特效水清剂、除藻去臭剂,将污水处理干净后补入河中,截污效果好,分散治理后确保外源污水不再入河;
[0025]步骤2:清淤与底泥治理,对于河道中的淤泥,采用除藻去臭剂、快速脱水固化剂,对河道底泥进行杀菌、除臭、整体固化处理,清理出河道污泥进行回收利用;
[0026]步骤3:河道水体净化,对河道进行分段拦坝治理,使用特效水清剂对河道水体进行表层、中层、深层处理,对水中悬浮物进行分解沉降,喷洒除藻去臭剂,进行除藻、杀菌,去黑臭治理;
[0027]步骤4:生态修复,对污染物质进行有效拦截与净化,增设纳米曝气装置,在河道内种植水生植物、投放水生动物,并对河道两岸进行绿化种植;
[0028]步骤5:维护管理:引入智能管理系统和人工巡检,通过安装在线监测仪监测水质变化并提前预警,确保水质长期保持良好状态。
[0029]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除藻去臭剂加入量为每吨污水中加入10~15g。
[0030]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除藻去臭剂加入量为每吨污水中加入20~30g。
[0031]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快速脱水固化剂由以下组分组成:硫酸铁10~20份、硫酸
亚铁15~25份、硅粉4~8份、膨润土6~10份、生石灰35~45份、琼脂糖0.03~0.05份。
[0032]进一步的,所述膨润土为广谱易分散型有机膨润土。
[0033]进一步的,所述生石灰为的石灰活性度≥300mL。
[0034]进一步的,所述琼脂糖强度≥1200g/cm2。
[0035]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快速脱水固化剂加入量为每吨淤泥中加入10~15kg。
[0036]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特效水清剂加入量为每吨污水中加入30~50g。
[0037]进一步的,步骤4中所述水生植物为菖蒲、鸢尾和香菇草、所述水生动物为食污螺、食污蚌、食污鱼、景观鱼和食藻虾,所述绿化种植为狗牙根、野青茅、疏花水柏枝。
[0038]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39]实施例1
[0040]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河道淤泥治理生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淤泥治理生态修复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控源截污,对河道两端排污口进行排查、封闭,根据河道长度搭建若干蓄水池,通过管道将各排污口污水引入蓄水池,采用智能化快速污水处理装置,配合特效水清剂、除藻去臭剂,将污水处理干净后补入河中,截污效果好,分散治理后确保外源污水不再入河;步骤2:清淤与底泥治理,对于河道中的淤泥,采用除藻去臭剂、快速脱水固化剂,对河道底泥进行杀菌、除臭、整体固化处理,清理出河道污泥进行回收利用;步骤3:河道水体净化,对河道进行分段拦坝治理,使用特效水清剂对河道水体进行表层、中层、深层处理,对水中悬浮物进行分解沉降,喷洒除藻去臭剂,进行除藻、杀菌,去黑臭治理;步骤4:生态修复,对污染物质进行有效拦截与净化,增设纳米曝气装置,在河道内种植水生植物、投放水生动物,并对河道两岸进行绿化种植;步骤5:维护管理:引入智能管理系统和人工巡检,通过安装在线监测仪监测水质变化并提前预警,确保水质长期保持良好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淤泥治理生态修复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除藻去臭剂加入量为每吨污水中加入10~15g。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淤泥治理生态修复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除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美莲
申请(专利权)人:鼎展福建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