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视镜头及具有其的摄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3880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视镜头及具有其的摄像装置,环视镜头包括由物方到像方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呈凸面结构,其像侧面呈凹面结构;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呈凹面结构;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呈凸面结构;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呈凹面结构,其像侧面呈凸面结构;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为胶合透镜,其中,第五透镜为双凸透镜,第七透镜的像侧面呈凸面结构;第二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均为非球面;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面角度介于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视镜头及具有其的摄像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视镜头及具有其的摄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技术的进步,自动驾驶技术迎来了快速的发展,车辆上后视、前视、环视、侧视等各类光学镜头相继出现,以尽可能覆盖更大的视野,减小驾驶过程中的探测盲区。
[0003]其中环视镜头作为超广角镜头,对于减小盲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的环视镜头仅能满足大视场车载镜头的基本需求,但仍然存在诸多缺陷,比如靶面尺寸小、视场角还未达到极限。
[0004]此外,众所周知,焦距越短则视角越大,因光学原理产生的变形也就越强烈。为了达到180度、甚至超过180度的超大视角,不得不允许桶形畸变的合理存在。其结果是除了画面中心的物体形状保持不变,中心区域以外处的物体形状相应发生了变化,即造成光圈太小与解像力不足等问题。
[0005]以上
技术介绍
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也不必然会给出技术教导;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之前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
技术介绍
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视镜头,同时具备大光圈、大靶面尺寸、大视场角、高相对照度、高清晰度的特点。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环视镜头,包括由物方到像方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呈凸面结构,其像侧面呈凹面结构;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呈凹面结构,其物侧面为非球面;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呈凸面结构;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呈凹面结构,其像侧面呈凸面结构;所述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为胶合透镜,其中,所述第五透镜为双凸透镜,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呈凸面结构;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均为非球面;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面角度介于15
°
至52.5
°
,所述环视镜头的最大视场角介于180
°
至220
°

[0008]进一步地,承前所述的任一技术方案或多个技术方案的组合,透镜焦距满足以下条件:

4.61≤f1/f≤

3.75,

3.56≤f2/f≤

2.49,2.89≤f3/f≤4.11,

2.22≤f6/f≤

1.23,1.37≤f7/f≤2.51,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焦距,f2为第二透镜的焦距,f3为第三透镜的焦距,f6为第六透镜的焦距,f7为第七透镜的焦距,f为环视镜头的整组焦距。
[0009]进一步地,承前所述的任一技术方案或多个技术方案的组合,所述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透镜焦距满足以下条件:

150≤f4/f≤

140,1.87≤f5/f≤2.12;或者,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透镜焦距满足以下条件:5.41≤f4/f≤10.62,3.27≤f5/f≤10.25;其中,f4为第四透镜的焦距,f5为第五透镜的焦距。
[0010]进一步地,承前所述的任一技术方案或多个技术方案的组合,所述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五透镜为所述环视镜头中光焦度最大的透镜,其采用折射率温度系数介于﹣7.79*10
‑6/℃至

6.35*10
‑6/℃的塑料材料;或者,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七透镜为所述环视镜头中光焦度最大的透镜,其采用折射率温度系数介于﹣8.6*10
‑6/℃至

6.93*10
‑6/℃的塑料材料。
[0011]进一步地,承前所述的任一技术方案或多个技术方案的组合,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包括中心区域及由中心区域向外延伸的延伸区域,该物侧面的中心区域相对于所述延伸区域呈凹面状;或者,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包括中心区域及由中心区域向外延伸的延伸区域,该物侧面的中心区域相对于所述延伸区域呈凸面状。
[0012]进一步地,承前所述的任一技术方案或多个技术方案的组合,所述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包括中心区域及由中心区域向外延伸的延伸区域,该物侧面的中心区域相对于所述延伸区域呈凹面状;且所述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包括中心区域及由中心区域向外延伸的延伸区域,该物侧面的中心区域相对于所述延伸区域呈凹面状。
[0013]进一步地,承前所述的任一技术方案或多个技术方案的组合,所述环视镜头满足以下条件:0.139≤bfl/TTL≤0.297,其中,bfl为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中心至所述环视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中心至所述环视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和/或,11.79≤TTL/f≤13.26,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中心至所述环视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f为环视镜头的整组焦距。
[0014]进一步地,承前所述的任一技术方案或多个技术方案的组合,所述环视镜头满足以下条件:16.3≤Fov/Y
m
/2≤17.6,其中,Fov为水平或者最大镜头视场角,Y
m
为视场角为Fov时对应的像高;和/或,1.14≤Y1*180/pi≤6.89,其中,Y1为半视场角为1
°
时对应的镜头像高,pi为圆周率。
[0015]进一步地,承前所述的任一技术方案或多个技术方案的组合,所述第一透镜满足以下条件:8.53≤2*D1/f≤10.13,其中,2*D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径,f为环视镜头的整组焦距;和/或,所述第一透镜为所述环视镜头中折射率最大的透镜;
和/或,所述第一透镜为所述环视镜头中物侧面曲率半径最大的透镜。
[0016]进一步地,承前所述的任一技术方案或多个技术方案的组合,所述第一透镜和第三透镜均为球面镜,所述第二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均为非球面镜。
[0017]进一步地,承前所述的任一技术方案或多个技术方案的组合,所述第一透镜和第三透镜均采用玻璃材质;所述第二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均采用塑料材质;所述第一透镜的材料折射率Nd1满足1.82<Nd1≤2.12,其材料阿贝常数Vd1满足27.4<Vd1≤36;和/或,所述第三透镜的材料折射率Nd满足1.54≤Nd3≤2.05,其材料阿贝常数Vd3满足16.3≤Vd3≤25.5。
[0018]进一步地,承前所述的任一技术方案或多个技术方案的组合,所述第四透镜为所述环视镜头中折射率最小和/或阿贝常数最大的透镜;和/或,所述第二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中折射率最大和/或阿贝常数最小的透镜为所述第六透镜。
[0019]进一步地,承前所述的任一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视镜头,包括由物方到像方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呈凸面结构,其像侧面呈凹面结构;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呈凹面结构,其物侧面为非球面;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呈凸面结构;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呈凹面结构,其像侧面呈凸面结构;所述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为胶合透镜,其中,所述第五透镜为双凸透镜,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呈凸面结构;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均为非球面;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面角度介于15
°
至52.5
°
,所述环视镜头的最大视场角介于180
°
至22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视镜头,其特征在于,透镜焦距满足以下条件:

4.61≤f1/f≤

3.75,

3.56≤f2/f≤

2.49,2.89≤f3/f≤4.11,

2.22≤f6/f≤

1.23,1.37≤f7/f≤2.51,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焦距,f2为第二透镜的焦距,f3为第三透镜的焦距,f6为第六透镜的焦距,f7为第七透镜的焦距,f为环视镜头的整组焦距。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视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透镜焦距满足以下条件:

150≤f4/f≤

140,1.87≤f5/f≤2.12;或者,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透镜焦距满足以下条件:5.41≤f4/f≤10.62,3.27≤f5/f≤10.25;其中,f4为第四透镜的焦距,f5为第五透镜的焦距。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视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五透镜为所述环视镜头中光焦度最大的透镜,其采用折射率温度系数介于﹣7.79*10
‑6/℃至

6.35*10
‑6/℃的塑料材料;或者,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七透镜为所述环视镜头中光焦度最大的透镜,其采用折射率温度系数介于﹣8.6*10
‑6/℃至

6.93*10
‑6/℃的塑料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视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包括中心区域及由中心区域向外延伸的延伸区域,该物侧面的中心区域相对于所述延伸区域呈凹面状;或者,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包括中心区域及由中心区域向外延伸的延伸区域,该物侧面的中心区域相对于所述延伸区域呈凸面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视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包括中心区域及由中心区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可心罗艳波刘伟平张春晓杨井留吴喆明
申请(专利权)人:协益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