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橄榄扦插育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3774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橄榄扦插育苗方法,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油橄榄扦插育苗方法包括苗床准备,插条的选择、截断和消毒,扦插以及插后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油橄榄扦插育苗方法,操作简便、成活率高,适宜在油橄榄种植者间广泛应用,为油橄榄的大面积推广奠定技术基础。技术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橄榄扦插育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油橄榄扦插育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油橄榄(Olea europaea L.)为木犀科木犀榄属常绿小乔木,与油茶、油棕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新鲜的油橄榄果实经物理冷榨获得的橄榄油,是国际公认的纯天然优质植物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多酚、角鲨烯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深受消费者青睐。
[0003]现有技术中油橄榄的幼苗培育一般是先进行扦插,扦插后的发根幼苗在苗圃内培育后定干出圃,从栽种到开花结果一般需要至少3~5年时间。现有扦插技术较为繁琐、扦插苗成活率维持在50%左右,甚至更低,极其不利于油橄榄的大面积推广,影响种植者的栽种积极性,制约着油橄榄产业的发展。我国自1960s开始大规模引种油橄榄,当前主要分布在甘肃、四川和云南等地,经实践已选育出适宜在我国环境条件种植的优良品种,在油橄榄产业进一步扩大的前提下,急需建立一套操作简便、成活率高的扦插育苗技术,弥补现有扦插技术操作复杂、成活率低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橄榄扦插育苗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油橄榄扦插育苗方法,操作简便、扦插成活率高,适宜在油橄榄种植者间广泛应用。
[0005]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橄榄扦插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选取一年生半木质化枝条,剪成长度为3~7cm、含2~4个节位的枝段作为插条,对所述插条基部进行消毒,再用激素浸泡处理后扦插入苗床;扦插后立即用500~800倍多菌灵溶液或800~1000倍百菌清溶液喷洒1次,之后每隔8~12天喷1次,直至生根;
[0008]所述苗床分为3层,底层为厚度8~12cm稻草,中层为厚度10~15cm的河砂,河砂内铺设防水电热丝,顶层为10~15cm插壤;所述稻草与河砂之间用透水塑料薄膜相隔。
[0009]优选地,所述苗床温度为20℃~25℃。
[0010]优选地,所述插壤为珍珠岩和蛭石按体积比2:1~8:1混合而成。
[0011]优选地,扦插前2~3天用0.1%~0.3%高锰酸钾溶液或500~800倍多菌灵溶液或600~1000倍甲基托布津溶液对苗床进行消毒。
[0012]优选地,所述插条上剪口距第一芽眼0.4~0.8cm,以剪平为宜;下剪口紧贴基部节位下沿,斜剪呈45~50
°
斜角。
[0013]优选地,所述消毒用500~800倍多菌灵溶液对插条基部消毒2~5s。
[0014]优选地,所述激素包括吲哚丁酸、萘乙酸和吲哚乙酸中的一种,或上述两种或三种激素的混合物。
[0015]优选地,所述扦插深度为2~4cm,扦插密度为行列距为2~3cm
×
3~5cm。
[0016]优选地,扦插后3周内,保持苗床透光度60%~80%,生根初期透光度保持在80%~100%。
[0017]优选地,扦插后7~10天喷1次叶面肥,愈伤组织形成后每隔10~15天喷1次叶面肥。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油橄榄扦插育苗方法主要操作为:(1)苗床准备,包括苗床基质组成、消毒与温度;(2)插条准备,包含插条选择、截断、消毒;(3)扦插育苗,包含激素处理和扦插;(4)插后管理,包含水分、湿度、光照和施肥管理。本专利技术在苗床中加入电热丝为苗床加热,与不加热相比,能普遍提高油橄榄的扦插成活率,并加快插条的生根速率,生根率平均提高7.69%(2.01%~32.42%),各品种平均扦插生根率为76.95%,变幅为41.08%~95.09%。同时,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扦插育苗方法,除柯基和佛选2个品种外,其余多数品种的生根率在78.99%以上,平均为87.75%,说明本扦插育苗技术适宜于油橄榄大多数品种的无性繁殖。本专利技术方法的操作简便、扦插成活率高,适宜在油橄榄种植者间广泛应用,为油橄榄的大面积推广奠定技术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橄榄扦插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1]选取一年生半木质化枝条,剪成长度为3~7cm、含2~4个节位的枝段作为插条,对所述插条基部进行消毒,再用激素浸泡处理后扦插入苗床;扦插后立即搭棚覆盖苗床保湿,保持棚内空气湿度不低于90%。并用500~800倍多菌灵溶液或800~1000倍百菌清溶液喷洒1次,之后每隔8~12天喷1次,直至生根;更优选地,选取一年生半木质化枝条,剪成长度为4~6cm、含2~3个节位的枝条作为插条,对所述插条基部进行消毒,再用激素浸泡处理后扦插入苗床;扦插后立即用550~750倍多菌灵溶液或850~950倍百菌清溶液喷洒1次,之后每隔9~11天喷1次,直至生根;本专利技术对半木质化枝条截断成特定长度的插条,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后续扦插苗的生根率。
[0022]所述苗床优选地分为3层,底层为厚度8~12cm稻草,中层为10~15cm的河砂,河砂内铺设防水电热丝,顶层为10~15cm插壤;所述稻草与河砂之间用透水塑料薄膜相隔;所述苗床更优选地分为3层,底层为厚度9~11cm稻草,中层为12~13cm的河砂,河砂内铺设防水电热丝,顶层为12~13cm插壤,稻草与河砂之间用透水塑料薄膜相隔。本专利技术的苗床内铺设加热丝可使苗床温度保持恒温状态,与不加热相比,苗床加热能普遍提高油橄榄的扦插成活率,并加快插条的生根速率。
[0023]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苗床温度优选为20℃~25℃,更优选为22~24℃。
[0024]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插壤优选为珍珠岩和蛭石按体积比2:1~8:1混合而成。本专利技术苗床基质具有良好的排水、通气性、水分和空气交换的功能,能够促进插条生根。
[0025]在本专利技术中,扦插前2~3天优选地用0.1%~0.3%高锰酸钾溶液或500~800倍多菌灵溶液或600~1000倍甲基托布津溶液对苗床进行消毒;更优选地用0.1%~0.3%高锰酸钾溶液或500~800倍多菌灵溶液或600~1000倍甲基托布津溶液对苗床进行消毒。
[0026]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插条上剪口距第一芽眼0.4~0.8cm,以剪平为宜;下剪口紧贴基部节位下沿,斜剪呈45~50
°
斜角。本专利技术截断枝条时以保证插条切口平滑不破皮、不伤芽。
[0027]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消毒优选地用500~800倍多菌灵溶液对插条基部消毒2~5s,更优选地用600~700倍多菌灵溶液对插条基部消毒3s。
[0028]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激素优选地包括吲哚丁酸、萘乙酸和吲哚乙酸中的一种,或上述两种或三种激素的混合物。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激素处理插条的时间根据使用浓度进行调整,低浓度(50~200mg/kg)激素溶液浸泡4~24h,中高浓度(2000~4000mg/kg)激素溶液浸泡5~30s,激素粉剂速蘸1~3s。
[0029]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扦插深度优选为2~4cm,扦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橄榄扦插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选取一年生半木质化枝条,剪成长度为3~7cm、含2~4个节位的枝段作为插条,对所述插条基部进行消毒,再用激素浸泡处理后扦插入苗床;扦插后立即用500~800倍多菌灵溶液或800~1000倍百菌清溶液喷洒1次,之后每隔8~12天喷1次,直至生根;所述苗床分为3层,底层为厚度8~12cm稻草,中层为厚度10~15cm的河砂,河砂内铺设防水电热丝,顶层为10~15cm插壤;所述稻草与河砂之间用透水塑料薄膜相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扦插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苗床温度为20℃~2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扦插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壤为珍珠岩和蛭石按体积比2:1~8:1混合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扦插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扦插前2~3天用0.1%~0.3%高锰酸钾溶液或500~800倍多菌灵溶液或600~1000倍甲基托布津溶液对苗床进行消毒。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二利朱申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