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人工耳蜗体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3721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体式人工耳蜗体外设备,主壳组件包括主壳、弹针、调试铜柱、防水圈、导光板、按键、固定件、防水垫、麦克风、咪套、固定泡棉、防水透声膜、D形防尘膜、麦克固定件、PCBA软硬结合板、PCB小板和双孔软板,主壳上还设置X轴扣位、Y轴扣位和Z轴扣位;底壳组件包括底壳、开关、弹片和防水槽,其中,防水槽为主壳组件和底壳组件扣合连接处,防水槽中还设置防水固定胶。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现有产品三合一设计,并取消了贵金属钛合金的使用,大幅降低了生产和材料以及维修成本,减小体积和重量使其更加精巧,有效提高了产品防水效果、功能连接稳定性、生产效率等多项技术质量指标。率等多项技术质量指标。率等多项技术质量指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式人工耳蜗体外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体式人工耳蜗体外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产品结构参见图1,由信号处理单元1、传输线圈4、传输导线3、耳背式电池2四部分组成,信号处理单元1由左壳和右壳以及钛合金连接件组装在一起形成内部空间;各个部件间通过连接器相连在一起。至少存在以下缺点:目前产品部件和配件较多,物料成本&装配人工成本&生产良率&包装成本等占用了较大的费用;且用户使用时较复杂繁琐。多处使用了钛合金(机加工件且精度要求较高),物料成本很高。信号处理单元1的壳体和钛合金连接件之间未设计防水结构,仅靠胶水防水效果欠佳。传输导线3以插拔方式和信号处理单元1和传输线圈4相连或断开,其上的防水圈易磨损导致防水失效,进而引起触点生锈或脏污,影响了产品性能和使用寿命。有三处使用连接器,连接点较多增加了接触不良风险。传输导线3在使用过程中受汗液、高温、扭曲等因素的影响,易破皮和线芯断裂而引起功能异常。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体式人工耳蜗体外设备,包括言语处理器和整电池,其中,言语处理器包括主壳组件和底壳组件,整电池包括电池壳体、电池底壳组件和电芯;
[0004]所述主壳组件包括主壳、弹针、调试铜柱、防水圈、导光板、按键、固定件、防水垫、麦克风、咪套、固定泡棉、防水透声膜、D形防尘膜、麦克固定件、PCBA软硬结合板、PCB小板和双孔软板,主壳上还设置X轴扣位、Y轴扣位和Z轴扣位;其中,弹针、调试铜柱、防水圈和D形防尘膜设置在主壳的表面,按键设置在主壳的两侧;
[0005]所述底壳组件包括底壳、开关、弹片和防水槽,其中,防水槽为主壳组件和底壳组件扣合连接处,防水槽中还设置防水固定胶;
[0006]所述电池壳体和电池底壳组件形成一密闭空间,电芯处于其中,其中,电池底壳组件下表面设置导电铜片、X轴扣件、Y轴扣件和电池开关扣位,导电铜片与弹针形成电气连接关系,导电铜片周围设置为镜面抛光表面,镜面抛光表面的位置和大小与防水圈相应;电池壳体的侧面设置Z轴扣件,X轴扣件、Y轴扣件和Z轴扣件与X轴扣位、Y轴扣位和Z轴扣位位置和形状匹配;电池开关扣位与底壳组件的开关在默认装配状态下为扣合关系。
[0007]优选地,所述主壳与调试铜柱使用注塑成型机一起注塑成型,调试铜柱上设计凹槽结构,注塑时塑胶填满凹槽结构,调试铜柱端部高出主壳表面0.05
±
0.02mm。
[0008]优选地,所述防水圈与主壳接触一面设置若干个圆点状凹槽,不与主壳接触一面沿边设置三角凸起结构,即形成与防水圈形状相同的一周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的结构,该三角形的高为0.1
±
0.02mm。
[0009]优选地,所述弹针高于主壳表面0.7
±
0.05mm。
[0010]优选地,所述按键通过按键防水垫、固定件以及PCB小板压紧,防水垫和主壳有0.15mm的干涉量,主壳的按键位置内侧面镜面抛光处理。
[0011]优选地,所述防水透声膜贴在麦克风端部,咪套设置在麦克风侧周,咪套与麦克风侧面紧配,咪套外侧面涂设防水固定胶,装入主壳中对应的定位槽内;麦克风设置两个,一个麦克风通过麦克固定件固定装配入主壳,麦克固定件上设置定位孔,主壳对应位置设置定位柱,定位柱为六边形并顶部倒角便于装配,尺寸为0.90
±
0.03mm,麦克固定件上的定位孔直径0.75
±
0.05mm,二者紧配,麦克固定件压牢麦克风;另一个麦克风的顶部粘贴固定泡棉,PCBA软硬结合板装配后压牢该麦克风。
[0012]优选地,所述开关包括电池锁紧扣、手扣件和导向斜角扣,电池锁紧扣与电池开关扣位在默认装配状态下扣合锁紧,手扣件装配后露出底壳,扣动手扣件使弹片形变,电池开关扣位从电池锁紧扣中松脱,整电池与言语处理器分离;松开手扣件,弹片将开关回弹至原位,手扣件上设置晒纹;导向斜角扣分别在开关的两侧各设置一个,为侧部斜面、顶部平面结构。
[0013]优选地,所述Y轴扣件靠近电池开关扣位的一面与底壳下表面呈70
°±
0.2
°

[0014]优选地,所述Z轴扣件的上斜面与水平面呈10
°±
0.2
°

[0015]优选地,所述主壳组件还设置主挂绳件,主挂绳件包括凸台;底壳组件还设置底挂绳件,底挂绳件包括扣位孔,主壳组件与底壳组件装配后,凸台和扣位孔卡合,主挂绳件与底挂绳件形成挂绳孔。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降低成本:现有技术中产品部件和配件较多,而且多处使用了钛合金(机加工件且精度要求较高),物料成本&装配人工成本&生产良率&包装成本等占用了较大费用。而本专利技术将信号处理单元和传输线圈的PCBA有机统一在一起,通过软板连接和折叠有效减小产品体积并可以取消传输导线,从而实现三者合一之设计目的;电池采用扣位方式和信号处理器连接,取消多处使用钛合金等贵重物料的设计;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产品按照年产量5000pcs计算,每年可以节省成本1000万元(RMB)。
[0018]提高整机的功能可靠性、让用户使用体验更好:现有技术中由于产品部件和配件较多,用户使用时较复杂繁琐,产品多处使用连接器,连接点较多增加了接触不良的风险。传输导线在使用过程中受汗液、高温、扭曲等因素的影响,易破皮和线芯断裂而引起功能异常。而本专利技术方案中只有电池和信号处理器一处连接,产生接触不良而引起功能不良的几率大大降低,一体机主机佩戴时和植入体吸附即可,操作简单快捷。从而实现提高整机的功能可靠性、让用户使用体验更好而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之目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现有技术中人工耳蜗体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的一体式人工耳蜗体外设备的主壳组件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的一体式人工耳蜗体外设备的主壳组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的一体式人工耳蜗体外设备的电路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的一体式人工耳蜗体外设备的底壳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具体实施例的一体式人工耳蜗体外设备的挂钩孔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的包括一体式人工耳蜗体外设备的电池底壳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的一体式人工耳蜗体外设备的主壳组件上表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的一体式人工耳蜗体外设备的整电池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的一体式人工耳蜗体外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式人工耳蜗体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言语处理器和整电池,其中,言语处理器包括主壳组件和底壳组件,整电池包括电池壳体、电池底壳组件和电芯;所述主壳组件包括主壳、弹针、调试铜柱、防水圈、导光板、按键、固定件、防水垫、麦克风、咪套、固定泡棉、防水透声膜、D形防尘膜、麦克固定件、PCBA软硬结合板、PCB小板和双孔软板,主壳上还设置X轴扣位、Y轴扣位和Z轴扣位;其中,弹针、调试铜柱、防水圈和D形防尘膜设置在主壳的表面,按键设置在主壳的两侧;所述底壳组件包括底壳、开关、弹片和防水槽,其中,防水槽为主壳组件和底壳组件扣合连接处,防水槽中还设置防水固定胶;所述电池壳体和电池底壳组件形成一密闭空间,电芯处于其中,其中,电池底壳组件下表面设置导电铜片、X轴扣件、Y轴扣件和电池开关扣位,导电铜片与弹针形成电气连接关系,导电铜片周围设置为镜面抛光表面,镜面抛光表面的位置和大小与防水圈相应;电池壳体的侧面设置Z轴扣件,X轴扣件、Y轴扣件和Z轴扣件与X轴扣位、Y轴扣位和Z轴扣位位置和形状匹配;电池开关扣位与底壳组件的开关在默认装配状态下为扣合关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人工耳蜗体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与调试铜柱使用注塑成型机一起注塑成型,调试铜柱上设计凹槽结构,注塑时塑胶填满凹槽结构,调试铜柱端部高出主壳表面0.05
±
0.02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人工耳蜗体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圈与主壳接触一面设置若干个圆点状凹槽,不与主壳接触一面沿边设置三角凸起结构,即形成与防水圈形状相同的一周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的结构,该三角形的高为0.1
±
0.02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人工耳蜗体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针高于主壳表面0.7
±
0.0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人工耳蜗体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超杰高宏新孙晓安黄穗祁姝琪董梦瑶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