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3424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引流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为插入端且该管体的另一端为外露端,在所述管体上从插入端到外露端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充气后能够膨胀的气囊、用于监测管体管壁压力变化的感应装置、胶贴、供气装置,并且,在所述管体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充气管,所述充气管的两端分别与气囊、供气装置连通,以及,所述感应装置、供气装置均与一控制器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并且在留置的过程中,气囊无需一直保持膨胀的状态,有效地减少压力性损伤。压力性损伤。压力性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引流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引流管。

技术介绍

[0002]外科引流的目的是为了将积存于体腔内、关节内、器官或组织的液体引离原处和排出体外,防止在体腔或手术野内蓄积,继发压迫症状、感染或组织损害。通过观察引流情况还能及早发现病情变化。使用引流管引流,可以达到减轻压力、缓解疼痛、减轻炎症、防止炎症扩散的目的,有利于炎症消退和伤口愈合。
[0003]常见的引流管包括胃管、导尿管、肛管、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等。引流管在留置于人体内后,通常采用缝合伤口或胶贴的方式固定,并且,为了提高引流管留置的牢固性,避免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现有技术中常常采用气囊对引流管来进一步固定。例如,公开号为CN109481747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直肠瘘腔内治疗装置,该装置通过在引流管上设置气囊,从而达到固定引流管的目的。但是,上述气囊在通过人体上的开口置入人体腔道内后,需要对气囊充气,气囊一直处于膨胀状态并且其囊壁紧贴腔道内壁,引流管留置的过程中,气囊持续对腔道施加压力,容易造成血流不畅、压疮等压力性损伤。
[0004]如何解决上述难题,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引流管,该引流管在留置的过程中,气囊无需一直保持膨胀的状态,从而能够有效地减少压力性损伤。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能够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引流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为插入端且该管体的另一端为外露端,在所述管体上从插入端到外露端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充气后能够膨胀的气囊、用于监测管体的位置的感应装置、胶贴、供气装置,并且,在所述管体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充气管,所述充气管的两端分别与气囊、供气装置连通,以及,所述感应装置、供气装置均与一控制器电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感应装置包括遮光罩壳,所述遮光罩壳内设置有光敏传感器且该遮光罩壳通过一牵拉绳与管体连接,所述光敏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以及,所述遮光罩壳远离牵拉绳的一端为开放端且在该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环形的粘贴层。
[0009]进一步地,所述供气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设于管体上且该外壳内部设置有装有产气药的内壳,并且,所述外壳靠近气囊的一端与充气管连通且该端设置有滤网,所述内壳靠近滤网的一端开设有多个出气孔,所述内壳通过各出气孔与外壳连通,以及,所述内壳远离滤网的一端设置有点火器,所述点火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箍环,所述供气装置通过箍环可拆卸设置在管体上。
[0011]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包括开关、处理模块,所述开关、感应装置、供气装置均与处
理模块电连接。
[0012]进一步地,在所述管体上设置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处理模块电连接。
[0013]进一步地,在所述管体内设置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一端与气囊连通且该出气管的另一端沿管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至管体的外露端,以及,上述出气管远离气囊的一端穿过管体的侧壁与外界连通且该端可拆卸设置有密封塞。
[0014]进一步地,所述胶贴包括筒状的第一粘贴部,所述第一粘贴部与管体粘接配合且该第一粘贴部靠近气囊的一端设置有片状的第二粘贴部。
[0015]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胶贴、气囊,当管体通过人体上的开口留置于人体内时,胶贴粘贴在皮肤上以固定管体,气囊被管体的插入端带入到人体内且处于凹瘪的状态,从而能够有效地避免对人体腔道造成压力性损伤;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时候,感应装置监测到管体的位置变化并发送信号到控制器,控制器启动供气装置并将气体经充气管输入到气囊中使气囊膨大,从而阻止管体被拔出人体外,达到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
[0017]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专利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在使用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的剖视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考图1至图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能够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引流管,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的一端为插入端且该管体1的另一端为外露端,在所述管体1上从插入端到外露端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充气后能够膨胀的气囊2、用于监测管体1的位置的感应装置3、胶贴4、供气装置5,并且,在所述管体1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充气管6,所述充气管6的两端分别与气囊2、供气装置5连通,以及,所述感应装置3、供气装置5均与一控制器7电连接。当所述管体1的插入端通过人体上的开口穿过肌肤层进入并留置于人体腔道内时,通过胶贴4粘贴在皮肤上以固定管体1,气囊2被管体1的插入端带入到人体内且处于凹瘪的状
态,从而能够有效地避免气囊2对人体腔道造成压力性损伤;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时候,所述感应装置3监测到管体1的位置变化并发送信号到控制器7,控制器7启动供气装置5并将气体经充气管6输入到气囊2中,气囊2膨大至其外壁紧贴腔道内壁,从而有效地固定管体1的位置,并且膨胀后的气囊2其外径大于人体上开口的内径,进一步地阻止管体1被拔出人体外,达到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
[0026]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感应装置3包括遮光罩壳301,所述遮光罩壳301内设置有光敏传感器302且该遮光罩壳301通过一牵拉绳303与管体1连接,所述光敏传感器302与控制器7电连接,以及,所述遮光罩壳301远离牵拉绳303的一端为开放端且在该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环形的粘贴层304。在使用时,通过所述粘贴层304将遮光罩壳301粘贴在患者的皮肤上,使遮光罩壳301的开放端被皮肤遮挡形成不透光的密闭空间,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时,管体1朝远离气囊2的方向移动,并通过牵拉绳303拉动感应装置3朝远离气囊2的方向移动,直至粘贴层304无法粘住患者的皮肤,感应装置3从患者身上脱离,暴露遮光罩壳301的开放端,光线得以进入遮光罩壳301内部,光敏传感器302监测到光线的变化并发送信号至控制器7,控制器7接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引流管,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的一端为插入端且该管体(1)的另一端为外露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体(1)上从插入端到外露端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充气后能够膨胀的气囊(2)、用于监测管体(1)的位置的感应装置(3)、胶贴(4)、供气装置(5),并且,在所述管体(1)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充气管(6),所述充气管(6)的两端分别与气囊(2)、供气装置(5)连通,以及,所述感应装置(3)、供气装置(5)均与一控制器(7)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装置(3)包括遮光罩壳(301),所述遮光罩壳(301)内设置有光敏传感器(302)且该遮光罩壳(301)通过一牵拉绳(303)与管体(1)连接,所述光敏传感器(302)与控制器(7)电连接,以及,所述遮光罩壳(301)远离牵拉绳(303)的一端为开放端且在该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环形的粘贴层(30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装置(5)包括外壳(501),所述外壳(501)设于管体(1)上且该外壳(501)内部设置有装有产气药的内壳(502),并且,所述外壳(501)靠近气囊(2)的一端与充气管(6)连通且该端设置有滤网(503),所述内壳(502)靠近滤网(503)的一端开设有多个出气孔(504),所述内壳(502)通过各出气孔(504)与外壳(501)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芳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