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轧双相钢的提速增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3347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冷轧双相钢的提速增产方法,该方法具体如下:当(V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轧双相钢的提速增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板加工
,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轧双相钢的提速增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长期以来,钢铁一直是汽车工业的基础材料。汽车板是汽车用钢中用量最大的品种,占比可以达到70%左右。和普通钢板相比,汽车板生产流程长,工艺要求高,产品利润佳。为了适应钢材消费结构的变化,各大钢铁企业纷纷大力发展汽车板。目前,汽车板制造商主要包括国外的安塞乐米塔乐、蒂森克虏伯、新日铁住金、韩国浦项、瑞典钢铁和国内的宝武钢铁集团、鞍本钢铁集团、首钢集团、河钢集团、湖南钢铁集团。
[0003]双相钢具有出色的强塑性匹配,克服了传统以铁素体+珠光体为组织特征的低合金高强钢成形性能不高的问题,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结构件、加强件和防撞件,在高强度汽车板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由于提速增产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因此,双相钢的提速增产是汽车板探究过程中的重要课题。经检索,现有的技术中几乎未披露冷轧双相钢的提速增产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轧双相钢的提速增产方法,通过冷轧双相钢带钢速度、退火温度及过时效温度的匹配设计,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0005]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冷轧双相钢的提速增产方法,该方法具体如下:
[0006]当(V1‑
V0)X1<(T
c

T0)X2时,采用公式(1)计算提速之后快冷出口的目标带钢温度T1;当(V1
V0)X1≥(T
c

T0)X2时,采用公式(2)计算提速之后快冷出口的目标带钢温度T1:
[0007]T1=T0+(V1‑
V0)X1/X2(1)
[0008]T1=T
c
+(V1‑
V0)X1/X3‑
(T
c

T0)X2/X3(2)
[0009]其中,T0为提速之前快冷出口的起始带钢温度;V1为提速之后炉内的目标带钢速度;V0为提速之前炉内的起始带钢速度;T
c
为带钢性能的临界变化温度,X1为炉内带钢速度的影响系数,X2为快冷出口温度的前期影响系数,X3为快冷出口温度的后期影响系数。
[0010]进一步的,炉内带钢速度的影响系数X1、快冷出口温度的前期影响系数X2及快冷出口温度的后期影响系数X3的取值方法具体如下:
[0011]在Nb、Ti质量分数满足Nb+Ti≤0.025%时,X1=1.0;Nb、Ti质量分数满足Nb+Ti>0.025%时,X1=1.5;
[0012]Nb、Ti质量分数满足Nb+Ti≤0.025%时,X2=1.0;Nb、Ti质量分数满足Nb+Ti>0.025%时,X2=2.0;
[0013]Nb、Ti质量分数满足Nb+Ti≤0.025%时,X3=2.5;Nb、Ti质量分数满足Nb+Ti>0.025%时,X3=3.0。
[0014]进一步的,对快冷出口温度和过时效温度进行同步调整,以抵消带钢提速对组织
性能的影响。
[0015]进一步的,提速之后的目标过时效温度H1计算公式具体如下:
[0016]H1=H0+T1‑
T0(3)
[0017]其中,H0为提速之前的起始过时效温度;T1为提速之后快冷出口的目标带钢温度,T0为提速之前快冷出口的起始带钢温度。
[0018]进一步的,带钢性能的临界温度T
c
为360℃。
[0019]进一步的,提速之后炉内的目标带钢速度V1满足:V0<V1≤200m/min。
[0020]进一步的,带钢原料为轧硬卷,轧硬卷的厚度为0.3mm~2.5mm。
[0021]进一步的,提速之后缓冷速率为:8.0℃/s~16.5℃/s。
[0022]进一步的,冷轧双相钢组织是铁素体+马氏体的双相结构,或铁素体+马氏体+贝氏体、残余奥氏体、渗碳体、第二相析出物当中至少一种的多相结构。
[0023]本专利技术的方法采用常规的连续退火炉,在带钢原料工艺不变的条件下,快速确定快冷出口温度和过时效温度,进而快速实现冷轧双相钢炉内带钢速度和退火工艺的匹配设计,从而快速实现冷轧双相钢的提速增产。快冷出口温度和过时效温度的计算模型简单,且提速前后的产品性能差异小,以断后伸长率和扩孔率为指标的成形性能良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0025]带钢原料为轧硬卷,生产工艺包括:冶炼、连铸、热轧、酸洗冷轧及连续退火,连续退火工艺包括加热、均热、缓冷、快冷和过时效工序,缓冷期间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快冷期间奥氏体向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过时效期间发生回火以及残余奥氏体的进一步转变,若改变连续退火炉内的带钢速度,势必改变连续退火工艺中各个工序的时间,这将会严重影响软硬相的结构配比和软硬相的硬度差。为了获得优异的产品性能,提速生产之时需要对退火工艺进行匹配优化,其工艺不变,由于带钢成分不同,炉内带钢速度对组织性能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快冷出口温度的确定与炉内带钢速度的影响系数X1关联,快冷出口温度对组织性能的影响,不仅受制于带钢成分,也受制于快冷出口温度本身的高低,因此,快冷出口温度的确定与两个快冷出口温度影响系数X2和X3关联,本专利技术对快冷出口温度和过时效温度进行同步调整,更好地改善产品的组织性能,抵消带钢提速对组织性能的恶化影响。
[0026]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冷轧双相钢的提速增产方法具体如下:
[0027]1)采集带钢原料的铌钛质量分数、提速之前炉内的起始带钢速度V0、提速之前快冷出口的起始带钢温度T0和提速之前的起始过时效温度H0;
[0028]2)设定提速之后炉内的目标带钢速度V1,当(V1‑
V0)X1<(T
c

T0)X2时,采用公式(1)计算提速之后快冷出口的目标带钢温度值;当(V1‑
V0)X1≥(T
c

T0)X2时,采用公式(2)计算提速之后快冷出口的目标带钢温度,其中公式(1)、(2)表达式如下:
[0029]T1=T0+(V1‑
V0)X1/X2(1)
[0030]T1=T
c
+(V1‑
V0)X1/X3‑
(T
c

T0)X2/X3(2)
[0031]其中,T1为提速之后快冷出口的目标带钢温度,单位:℃;T0为提速之前快冷出口的起始带钢温度,单位:℃;V1为提速之后炉内的目标带钢速度,(设定值)单位:m/min;V0为提
速之前炉内的起始带钢速度,单位:m/min;T
c
为带钢性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轧双相钢的提速增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如下:当(V1‑
V0)X1<(T
c

T0)X2时,采用公式(1)计算提速之后快冷出口的目标带钢温度T1;当(V1‑
V0)X1≥(T
c

T0)X2时,采用公式(2)计算提速之后快冷出口的目标带钢温度T1:T1=T0+(V1‑
V0)X1/X2(1)T1=T
c
+(V1‑
V0)X1/X3‑
(T
c

T0)X2/X3(2)其中,T0为提速之前快冷出口的起始带钢温度;V1为提速之后炉内的目标带钢速度;V0为提速之前炉内的起始带钢速度;T
c
为带钢性能的临界变化温度,X1为炉内带钢速度的影响系数,X2为快冷出口温度的前期影响系数,X3为快冷出口温度的后期影响系数。2.如权利要求1所述冷轧双相钢的提速增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炉内带钢速度的影响系数X1、快冷出口温度的前期影响系数X2及快冷出口温度的后期影响系数X3的取值方法具体如下:在Nb、Ti质量分数满足Nb+Ti≤0.025%时,X1=1.0;Nb、Ti质量分数满足Nb+Ti>0.025%时,X1=1.5;Nb、Ti质量分数满足Nb+Ti≤0.025%时,X2=1.0;Nb、Ti质量分数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笑芳刘珂杨少华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