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渗排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3243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市政排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市政道路渗排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渗排装置,其安装在市政道路的地面内部,并使顶部与道路保持平行,且能够对雨水进行渗排,同时在积水时能够快速对积水进行吸取,导水及泄洪装置,其顶部连接在渗排装置的底部,底部连接在泄洪导向装置的顶部,且与渗排装置的驱动连接,使渗排装置的驱动带动导水及泄洪装置下移,开启泄洪阀门,对吸取的积水进行泄洪,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对道路的快速泄洪,并通过导水及泄洪装置和泄洪导向装置进行多管道排出,防止雨水的再次形成积水。水的再次形成积水。水的再次形成积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道路渗排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排水
,具体为一种市政道路渗排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市政工程是指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在我国,市政设施是指在城市区、镇乡规划建设范围内设置、基于政府责任和义务为居民提供有偿或无偿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城市生活配套的各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比如常见的需要排污、防护、绿化的市政道路。
[0003]城市道路的设计为了在下雨时能够快速的排水,道路旁会设置有雨水井,雨水井作为道路渗排装置的一种,道路上的雨水流淌到雨水井内,雨水井内的水通过排水管道排入市政排水管网。
[0004]现有的雨水井内设置的排水管道是起到排水的功能,当雨量过大时,正常的排雨水的管道来不及排泄,导致城市道路产生积水,若不能及时处理,积水会越来越多,导致城市道路因为过多积水而无法通行,因此如何对积水的道路进行快速泄洪是需要在市政道路建设时需要考虑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市政道路渗排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和/或现有一种市政道路渗排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6]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市政道路渗排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通过道路发生积水时,启动渗排装置,使渗排装置下移,带动导水及泄洪装置连通泄洪导向装置,将积水快速吸取至内部,并将吸取的积水进行快速泄洪,能够解决上述提出现有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市政道路渗排结构,其包括:
[0009]渗排装置,其安装在市政道路的地面内部,并使顶部与道路保持平行,且能够对雨水进行渗排,同时在积水时能够快速对积水进行吸取;
[0010]导水及泄洪装置,其顶部连接在渗排装置的底部,底部连接在泄洪导向装置的顶部,且与渗排装置的驱动连接,使渗排装置的驱动带动导水及泄洪装置下移,开启泄洪阀门,对吸取的积水进行泄洪;
[0011]泄洪导向装置,其安装在市政道路的地面内部,并使顶部与导水及泄洪装置的底部连接,且通过泄洪导向装置能够对大量积水进行涡轮增压,使大量积水通过备用导管进行快速排出。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渗排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渗排装置包括:
[0013]外壳组件,其安装在市政道路的地面内部上端,并使顶部与道路保持平行,且顶部能够对井盖进行放置;
[0014]导水组件,其转动连接在外壳组件的内壁上端四周,且能够被第一活动组件向下驱动,使导水组件将大量积水导入第一活动组件内部;
[0015]第一活动组件,其滑动连接在导水组件的内壁,并使第一活动组件内壁的组件与导水组件的底部转动连接,且能够带动导水组件进行向下移动;
[0016]第二活动组件,其滑动连接在第一活动组件的内壁;
[0017]第三活动组件,其滑动连接在第二活动组件的内壁,并使底部连接导水及泄洪装置的顶部,且驱动端能够对旋转组件进行旋转驱动;
[0018]旋转组件,其转动连接在第三活动组件的内部下端,并使旋转组件底部与第三活动组件的驱动端连接,且能够对吸取的积水进行旋涡驱动。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渗排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外壳组件包括:
[0020]外壳体,其安装在市政道路的地面内部上端,并使顶部与道路保持平行;
[0021]安装片,其设置在外壳体的外壁上下端,且能够在市政道路的地面内部进行支撑,对外壳体进行固定;
[0022]限位块,其设置在外壳体的内壁上端四周,且能够对导水组件进行配合,对积水进行阻挡;
[0023]第一限位槽,其设置在限位块的表面内侧,且与导水组件进行配合,对井盖进行放置;
[0024]所述导水组件包括:
[0025]导水板,其转动连接在外壳体的内壁四周,且能够对积水进行阻挡和导向;
[0026]第一转轴,其设置在导水板的外壁两端,且转动连接在外壳体的内壁四周;
[0027]第二转轴,其设置在导水板的底部中间,且与第一活动组件进行转动连接,并能够与第一活动组件的驱动进行联动;
[0028]导水槽,其设置在导水板的内部中间,且能够对积水进行导向;
[0029]第二限位槽,其设置在导水板的内侧,且能够与第一限位槽配合,对井盖进行放置。
[003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渗排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活动组件包括:
[0031]第一活动盘,其外壁上端的导向环滑动连接在外壳体的内壁,且导向环内部四周安装有伸缩杆,并使伸缩杆的驱动端连接在外壳体的内壁凹槽顶端;
[0032]第一导向槽,其设置在第一活动盘的内壁,且内部滑动连接第二活动组件;
[0033]连接杆,其底部转动连接在第一活动盘的内壁上端四周,顶部与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且通过连接杆能够使导水组件与第一活动盘连接;
[0034]所述第二活动组件包括:
[0035]第二活动盘,其滑动连接在第一活动盘的内壁;
[0036]第一导向环,其设置在第二活动盘的外壁上端,并滑动连接在第一导向槽的内部,且第一导向环内部四周安装有伸缩杆,并使伸缩杆的驱动端连接在第一导向槽的内部顶端;
[0037]第二导向槽,其设置在第二活动盘的内部,且内部滑动连接第三活动组件;
[0038]所述第三活动组件包括:
[0039]第三活动盘,其滑动连接在第二活动盘的内部,且配合第一活动盘和第二活动盘使积水快速吸取至内部,并使积水通过导水及泄洪装置导出;
[0040]第二导向环,其设置在第三活动盘的外壁上端,并滑动连接在第二导向槽的内部,且第二导向环部四周安装有伸缩杆,并使伸缩杆的驱动端连接在第二导向槽的内部顶端;
[0041]活动槽,其设置在第三活动盘的内部底端外侧,且能够对旋转组件的旋转进行限位;
[0042]镂空槽,其设置在活动槽的内部右端,且能够被齿轮的上端贯穿;
[0043]出水口,其设置在第三活动盘的底部中心,且与导水及泄洪装置的顶部连接;
[0044]电机箱,其设置在第三活动盘的底部右端,且内部设有电机;
[0045]齿轮,其右端连接在电机箱的驱动端,且上端与旋转组件的底部啮合连接。
[004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渗排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旋转组件包括:
[0047]旋转片,其转动连接在第三活动盘的内部底端外侧,且外壁一侧设置为斜面,并能够在水流较大时,与导水板配合,带动旋转片进行转动;
[0048]底块,其设置在旋转片的底部,并滑动连接在活动槽的内部;
[0049]旋转环,其设置在活动槽的内部,并使顶部四周连接底块的底部;
[0050]齿牙,其设置在旋转环的底部,并与齿轮的顶部啮合连接,且能够被齿轮进行旋转驱动。
[0051]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道路渗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渗排装置(1),其安装在市政道路的地面内部,并使顶部与道路保持平行,且能够对雨水进行渗排,同时在积水时能够快速对积水进行吸取;导水及泄洪装置(2),其顶部连接在渗排装置(1)的底部,底部连接在泄洪导向装置(3)的顶部,且与渗排装置(1)的驱动连接,使渗排装置(1)的驱动带动导水及泄洪装置(2)下移,开启泄洪阀门,对吸取的积水进行泄洪;泄洪导向装置(3),其安装在市政道路的地面内部,并使顶部与导水及泄洪装置(2)的底部连接,且通过泄洪导向装置(3)能够对大量积水进行涡轮增压,使大量积水通过备用导管进行快速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渗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排装置(1)包括:外壳组件(11),其安装在市政道路的地面内部上端,并使顶部与道路保持平行,且顶部能够对井盖进行放置;导水组件(12),其转动连接在外壳组件(11)的内壁上端四周,且能够被第一活动组件(13)向下驱动,使导水组件(12)将大量积水导入第一活动组件(13)内部;第一活动组件(13),其滑动连接在导水组件(12)的内壁,并使第一活动组件(13)内壁的组件与导水组件(12)的底部转动连接,且能够带动导水组件(12)进行向下移动;第二活动组件(14),其滑动连接在第一活动组件(13)的内壁;第三活动组件(15),其滑动连接在第二活动组件(14)的内壁,并使底部连接导水及泄洪装置(2)的顶部,且驱动端能够对旋转组件(16)进行旋转驱动;旋转组件(16),其转动连接在第三活动组件(15)的内部下端,并使旋转组件(16)底部与第三活动组件(15)的驱动端连接,且能够对吸取的积水进行旋涡驱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渗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11)包括:外壳体(111),其安装在市政道路的地面内部上端,并使顶部与道路保持平行;安装片(112),其设置在外壳体(111)的外壁上下端,且能够在市政道路的地面内部进行支撑,对外壳体(111)进行固定;限位块(113),其设置在外壳体(111)的内壁上端四周,且能够对导水组件(12)进行配合,对积水进行阻挡;第一限位槽(114),其设置在限位块(113)的表面内侧,且与导水组件(12)进行配合,对井盖进行放置;所述导水组件(12)包括:导水板(121),其转动连接在外壳体(111)的内壁四周,且能够对积水进行阻挡和导向;第一转轴(122),其设置在导水板(121)的外壁两端,且转动连接在外壳体(111)的内壁四周;第二转轴(123),其设置在导水板(121)的底部中间,且与第一活动组件(13)进行转动连接,并能够与第一活动组件(13)的驱动进行联动;导水槽(124),其设置在导水板(121)的内部中间,且能够对积水进行导向;第二限位槽(125),其设置在导水板(121)的内侧,且能够与第一限位槽(114)配合,对井盖进行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渗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组件(13)包括:第一活动盘(131),其外壁上端的导向环滑动连接在外壳体(111)的内壁,且导向环内部四周安装有伸缩杆(143),并使伸缩杆(143)的驱动端连接在外壳体(111)的内壁凹槽顶端;第一导向槽(132),其设置在第一活动盘(131)的内壁,且内部滑动连接第二活动组件(14);连接杆(133),其底部转动连接在第一活动盘(131)的内壁上端四周,顶部与第二转轴(123)转动连接,且通过连接杆(133)能够使导水组件(12)与第一活动盘(131)连接;所述第二活动组件(14)包括:第二活动盘(141),其滑动连接在第一活动盘(131)的内壁;第一导向环(142),其设置在第二活动盘(141)的外壁上端,并滑动连接在第一导向槽(132)的内部,且第一导向环(142)内部四周安装有伸缩杆(143),并使伸缩杆(143)的驱动端连接在第一导向槽(132)的内部顶端;第二导向槽(144),其设置在第二活动盘(141)的内部,且内部滑动连接第三活动组件(15);所述第三活动组件(15)包括:第三活动盘(151),其滑动连接在第二活动盘(141)的内部,且配合第一活动盘(131)和第二活动盘(141)使积水快速吸取至内部,并使积水通过导水及泄洪装置(2)导出;第二导向环(152),其设置在第三活动盘(151)的外壁上端,并滑动连接在第二导向槽(144)的内部,且第二导向环(152)部四周安装有伸缩杆(143),并使伸缩杆(143)的驱动端连接在第二导向槽(144)的内部顶端;活动槽(153),其设置在第三活动盘(151)的内部底端外侧,且能够对旋转组件(16)的旋转进行限位;镂空槽(154),其设置在活动槽(153)的内部右端,且能够被齿轮(157)的上端贯穿;出水口(155),其设置在第三活动盘(151)的底部中心,且与导水及泄洪装置(2)的顶部连接;电机箱(156),其设置在第三活动盘(151)的底部右端,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四明
申请(专利权)人:皓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