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软棉的纺纱及染整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3014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柔软棉的纺纱及染整工艺,在纺纱步骤中包括有,将捻向均为顺手捻的第一粗纱和第二粗纱经过并行地牵伸后,通过加捻装置进行捻向为反手捻的加捻过程,输出捻向为反手捻的细纱。本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柔软棉成本较高并且需要添加有机硅型柔软剂、不耐洗等问题,并能够使成纱线密度较高,CV%较低,不用额外的有机硅型柔软剂,面料制作工艺更具经济性和环保性。和环保性。和环保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软棉的纺纱及染整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工艺
,具体地涉及一种柔软棉的纺纱及染整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一般柔软棉纤维制品大多通过选取细度更细、纤维长度更长的棉纤维,以及纺纱线密度更细的纱线织造而成,并配合有机硅型柔软剂进行制造,从而获得较佳的面料柔软度。但因长绒棉产地及产能的局限性,此种面料制造成本通常较高,此外,其柔软耐洗程度也有待考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柔软棉的纺纱及染整工艺,解决现有柔软棉成本较高并且需要添加有机硅型柔软剂、不耐洗等问题,面料制作工艺更具经济性和环保性。
[0004]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柔软棉的纺纱及染整工艺,在步骤S1纺纱中包括有,将捻向均为顺手捻的第一粗纱和第二粗纱经过并行地牵伸后,通过加捻装置进行捻向为反手捻的加捻过程,输出捻向为反手捻的细纱。
[0005]进一步地,用于进行步骤S1的纺纱系统中包括有沿纱线传输方向依次设置的前牵伸罗拉、加捻装置和后牵伸罗拉,在前牵伸罗拉的输入侧还具有送纱罗拉;
[0006]第一粗纱和第二粗纱通过送纱罗拉输送至前牵伸罗拉,在前牵伸罗拉输出侧合并成一根中间状态纱线,且牵伸倍数不断增加;中间状态纱线为两根顺手捻的粗纱并行的结构;加捻装置对中间状态纱线进行捻向为反手捻的加捻过程,输出捻向为反手捻的、具有弹簧状结构的细纱;细纱继续输送至后牵伸罗拉,达到所需的总牵伸倍数,然后从后牵伸罗拉输出。
[0007]优选地,在步骤S1纺纱中采用的原料棉纤维的取向度为0.7
±
0.1,且/或,结晶度为60%
±
10%。
[0008]进一步地,在步骤S1后还包括有依次进行的步骤S2织造和步骤S3染整;步骤S3至少包括有依次进行的步骤S31前处理工序、步骤S33染色工序、步骤S34后定工序和步骤S35后整工序。
[0009]优选地,步骤S31中包括有,对步骤S2织造成的坯布进行五道水洗,前两道水洗使用洗水助剂水洗;第一道水洗温度为55

64℃,第二道水洗温度为75

84℃,第三道水洗温度为85

94℃,第四道水洗温度为65

74℃,第五道水洗温度为35

44℃。
[0010]优选地,步骤S33中包括,将布料和水投入染缸,保持3min后,投入1%o.w.f匀染剂,之后10min缓慢升温到40℃,之后20min内持续投入染料,保持温度10min,之后加入15.0g/L的NaCl并持续升温15min直到温度到达90℃,保持40min,再降温到60℃,保持温度30min,之后加入15g/L纯碱,再加入1.5%o.w.f浴中柔软剂,最后40min缓慢降温到30℃;其中,染料为K型活性染料和KN型活性染料。
[0011]优选地,步骤S33中采用的浴中柔软剂为脂肪酸酰胺衍生物。
[0012]优选地,在步骤S33染色后进行皂洗;皂洗剂采用LS型低温皂洗剂,用量为2g/L;助洗酶采用助洗酶EN,用量为0.1g/L,皂洗温度70

80℃,皂洗时间15min。
[0013]优选地,步骤S34采用定型机进行,其中采用的定型轧液系统助剂为耐高温型与耐黄变型阴离子亲水柔软剂,用量为20

30g/L。
[0014]优选地,步骤S35采用强气流平幅柔软烘燥机进行,其具有鼓风机、出风口、上栅格和下栅格;面料随着鼓风机吹出的热风从出风口输出,吹出的面料先与上栅格进行碰撞,转向行进至下栅格,再次碰撞转向输出;其中,吹出的风速控制在12

15m/s,温度控制在90
±
5℃。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主要包括有:
[0016]1、本专利技术的柔软棉的纺纱及染整工艺在纺纱方面,通过特定捻向的粗纱加捻工艺,实现部分抵消捻向所造成的纱线内应力,并且存在一种加捻/退捻的实际效果,使纤维呈现一种弹簧状,纱线蓬松度增加,并且由于选取为细绒棉产量大、成本较低,结晶度较小,取向度较高,能够成纱线密度较高,CV%较低,不用额外添加有机硅型柔软剂。
[0017]2、本专利技术的柔软棉的纺纱及染整工艺在染整方面,通过采用采用强气流平幅柔软烘燥机进行空气柔软后整理,基于特定的风速及温度控制,面料在高速风管膨化内及栅格的拍打作用下,进一步消除纤维间的内应力,充分增加棉制面料丰盈、蓬松、软糯、细腻的手感。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工艺方法流程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纺纱原理及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图2所示结构中前牵伸罗拉部分的侧视示意图。
[0021]图4是本专利技术工艺纺制的细纱的局部受力分析图。
[0022]图5是本专利技术工艺纺制的细纱的结构及整体抱合力受力情况图。
[0023]图6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染色工序的投料及温度曲线图。
[0024]图7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后整工序的原理及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
[0026]1、前牵伸罗拉;2、加捻装置;3、后牵伸罗拉;4、送纱罗拉;a1、第一粗纱;a2、第二粗纱;a3、中间状态纱线;a4、细纱。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柔软棉的纺纱及染整工艺,通过原料、添加剂、工艺方法等多方面的调整优化,实现解决现有柔软棉成本较高且需要添加有机硅型柔软剂、不耐洗等问题,为一种更经济、环保的柔软棉型面料制作工艺。
[0028]本专利技术工艺方法的主要原理及构思为,在纺纱工艺方面,通过不同捻向的粗纱和细纱配合环锭纺纱工艺,在纺纱过程中部分抵消捻向所造成的纱线内应力,并且在粗纱至细纱的纺纱过程中,存在一种加捻/退捻的实际效果,纤维呈现一种弹簧状,纱线蓬松度增加,并且由于选取为细绒棉产量大,结晶度较小,取向度较高,能够成纱线密度较高,CV%较
低,不用额外添加有机硅型柔软剂;并且,在染整工艺方面,通过空气柔软后整理技术,面料在高速风管膨化内及栅格的拍打作用下,进一步消除纤维间的内应力。
[0029]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柔软棉的纺纱及染整工艺主要包括有如下步骤:
[0030]步骤S1,纺纱,其进一步包括有如下步骤:
[0031]步骤S11,配棉:即选配棉纤维,优选为选取纤维长度29mm

33mm、细度5500

7000米/克(即约1.4dtex

1.8dtex)、马克隆值在3.2

4.0之间、结晶度接近60%(例如
±
10%)、取向度接近0.7(例如
±
0.1)的棉纤维。
[0032]步骤S12,开清棉:其中除杂率优选控制在6%

8%;即,在配好的棉花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软棉的纺纱及染整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纺纱中包括有,将捻向均为顺手捻的第一粗纱和第二粗纱经过并行地牵伸后,通过加捻装置进行捻向为反手捻的加捻过程,输出捻向为反手捻的细纱。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软棉的纺纱及染整工艺,其特征在于,用于进行步骤S1的纺纱系统中包括有沿纱线传输方向依次设置的前牵伸罗拉、加捻装置和后牵伸罗拉,在前牵伸罗拉的输入侧还具有送纱罗拉;第一粗纱和第二粗纱通过送纱罗拉输送至前牵伸罗拉,在前牵伸罗拉输出侧合并成一根中间状态纱线,且牵伸倍数不断增加;中间状态纱线为两根顺手捻的粗纱并行的结构;加捻装置对中间状态纱线进行捻向为反手捻的加捻过程,输出捻向为反手捻的、具有弹簧状结构的细纱;细纱继续输送至后牵伸罗拉,达到所需的总牵伸倍数,然后从后牵伸罗拉输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软棉的纺纱及染整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纺纱中采用的原料棉纤维的取向度为0.7
±
0.1,且/或,结晶度为60%
±
1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软棉的纺纱及染整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后还包括有依次进行的步骤S2织造和步骤S3染整;步骤S3至少包括有依次进行的步骤S31前处理工序、步骤S33染色工序、步骤S34后定工序和步骤S35后整工序。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软棉的纺纱及染整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31中包括有,对步骤S2织造成的坯布进行五道水洗,前两道水洗使用洗水助剂水洗;第一道水洗温度为55

64℃,第二道水洗温度为75

84℃,第三道水洗温度为85

94℃,第四道水洗温度为6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松山
申请(专利权)人:松山棉店上海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