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32981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远程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系统包括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网运行的特征参数;通信模块,用以传输数据获取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以及中控模块的数据;数据处理模块,用于计算以得到输电线路的实际运行功率波动幅度;中控模块,用于根据输电线路的电阻将散热电机的转速进行调节;以及,根据输电线路的实际运行功率波动幅度将变电站的输出电压进行调节;以及,根据输电线路的弯曲度将变电站的输出电压进行二次调节;以及,根据输电线路所处区域的空气湿度将电流发生器的电流进行调节,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能源的消耗的减少以及电网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提高。安全性的提高。安全性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远程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力通信系统的逐步壮大,通信线路和用户不断的新增,从而导致电力通信资源管理、通信生产调度作业、以及生产班组维护工作的复杂度不断增加。同时通信故障处理难度也成倍增加。所以,如何在电力通信生产过程中合理的调度、决策、处理,利用通信数据资源以及正确的流程、方法提高故障处理效率,使故障处理系统化,智能化,自动化,是电力通信行业迫在眉睫的科研课题。
[0003]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5303316A公开了一种国家电网配电网络故障处理系统,包括故障信息采集单元、故障判断单元、信息调度单元、电力通信资源数据库,还包括故障信息输出单元、统一控制平台、预防控制单元和故障处理单元,故障信息采集单元通过统一控制平台的输出端分别连接预防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和故障处理单元的输出端,故障信息采集单元通过故障判断单元和信息调度单元连接电力通信资源数据库。由此可见,所述国家电网配电网络故障处理系统存在以下问题:由于输电线路的弯曲程度不足反映的线路消耗程度过大导致电网控制精准性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系统,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输电线路的弯曲程度不足反映的线路消耗程度过大导致电网控制精准性下降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网运行的特征参数,特征参数包括:输电线路所处区域的空气湿度、输电线路的输出电压、输电线路实际电阻、输电线路的实际运行功率以及输电线路的弯曲度;通信模块,其与所述数据获取模块相连,用以将设置于数据获取模块中的电路参数检测器检测到的输电线路的实际运行功率传输至数据处理模块;以及,将数据获取模块获取的电网特征参数传输至中控模块;以及,传输中控模块发出的控制信号;数据处理模块,其分别与所述数据获取模块和所述通信模块相连,用于对获取的实际运行功率进行计算以得到输电线路的实际运行功率波动幅度;中控模块,其分别与所述数据获取模块、所述通信模块以及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相连,用于根据输电线路的电阻将散热电机的转速调节至对应转速;以及,根据输电线路的实际运行功率波动幅度将变电站的输出电压调节至第一对应输出电压;以及,根据输电线路的弯曲度将变电站的输出电压二次调节至第二对应输出电压;以及,根据输电线路所处区域的空气湿度将电流发生器的电流调节至对应电流。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根据输电线路的实际运行功率波动幅度确定电网运行稳定性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三类判定方法,其中,
[0007]第一类判定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波动幅度条件下判定电网运行稳定
性在允许范围内;
[0008]第二类判定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波动幅度条件下判定电网运行稳定性低于允许范围,初步判定温度提升幅度超出允许范围,并根据输电线路的实际电阻对温度提升幅度是否超出允许范围进行二次判定;
[0009]第三类判定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波动幅度条件下判定电网运行稳定性低于允许范围,并根据实际运行功率波动幅度与预设第二波动幅度的差值将变电站输出电压调节至对应电压;
[0010]其中,所述预设第一波动幅度条件为,实际运行功率波动幅度小于等于预设第一波动幅度;所述预设第二波动幅度条件为,实际运行功率波动幅度大于预设第一波动幅度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波动幅度;所述预设第三波动幅度条件为,实际运行功率波动幅度大于预设第二波动幅度。
[0011]进一步地,所述实际运行功率波动幅度的计算公式为:
[0012][0013]其中,E为实际运行功率波动幅度,P为实际运行功率,P
n
为额定运行功率。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根据实际运行功率波动幅度与预设第二波动幅度的差值确定针对变电站输出电压的三类调节方式,其中,
[0015]第一类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幅度差值条件下将变电站输出电压调节至预设输出电压;
[0016]第二类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幅度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二电压调节系数将变电站输出电压调节至第一输出电压;
[0017]第三类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幅度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一电压调节系数将变电站输出电压调节至第二输出电压;
[0018]其中,所述预设第一幅度差值条件为,实际运行功率波动幅度与预设第二波动幅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第一波动幅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二幅度差值条件为,实际运行功率波动幅度与预设第二波动幅度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一波动幅度差值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波动幅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三幅度差值条件为,实际运行功率波动幅度与预设第二波动幅度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二波动幅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一波动幅度差值小于所述预设第二波动幅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一电压调节系数小于所述预设第二电压调节系数。
[0019]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波动幅度条件下根据输电线路实际电阻确定温度提升幅度是否超出允许范围的两类二次判定方法,其中,
[0020]第一类二次判定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电阻条件下判定温度提升幅度在超出允许范围内;
[0021]第二类二次判定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电阻条件下判定温度提升幅度超出允许范围,并根据输电线路实际电阻与预设电阻的差值将散热电机的转速调节至对应转速;
[0022]其中,所述预设第一电阻条件为,输电线路实际电阻小于等于预设电阻;所述预设第二电阻条件为,输电线路实际电阻大于预设电阻。
[0023]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根据输电线路实际电阻与预设电阻的差值确定针对散热
电机的转速的三类调节方式,其中,
[0024]第一类转速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电阻差值条件下将散热电机的转速调节至预设转速;
[0025]第二类转速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电阻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一转速调节系数将散热电机的转速调节至第一电机转速;
[0026]第三类转速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电阻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二转速调节系数将散热电机的转速调节至第二电机转速;
[0027]其中,所述预设第一电阻差值条件为,输电线路实际电阻与预设电阻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第一电阻差值;所述预设第二电阻差值条件为,输电线路实际电阻与预设电阻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一电阻差值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电阻差值;所述预设第三电阻差值条件为,输电线路实际电阻与预设电阻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二电阻差值;所述预设第一电阻差值小于所述预设第二电阻差值,所述预设第一转速调节系数小于所述预设第二转速调节系数。
[0028]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根据输电线路的弯曲度确定输电线路的消耗程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三类程度判定方法,其中,
[0029]第一类程度判定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网运行的特征参数,特征参数包括:输电线路所处区域的空气湿度、输电线路的输出电压、输电线路实际电阻、输电线路的实际运行功率以及输电线路的弯曲度;通信模块,其与所述数据获取模块相连,用以将设置于数据获取模块中的电路参数检测器检测到的输电线路的实际运行功率传输至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其分别与所述数据获取模块和所述通信模块相连,用于对获取的实际运行功率进行计算以得到输电线路的实际运行功率波动幅度;中控模块,其分别与所述数据获取模块、所述通信模块以及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相连,用于根据输电线路的电阻将散热电机的转速调节至对应转速,以及,根据输电线路的实际运行功率波动幅度将变电站的输出电压调节至第一对应输出电压,以及,根据输电线路的弯曲度将变电站的输出电压二次调节至第二对应输出电压,以及,根据输电线路所处区域的空气湿度将电流发生器的电流调节至对应电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根据输电线路的实际运行功率波动幅度确定电网运行稳定性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三类判定方法,其中,第一类判定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波动幅度条件下判定电网运行稳定性在允许范围内;第二类判定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波动幅度条件下判定电网运行稳定性低于允许范围,初步判定温度提升幅度超出允许范围,并根据输电线路的实际电阻对温度提升幅度是否超出允许范围进行二次判定;第三类判定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波动幅度条件下判定电网运行稳定性低于允许范围,并根据实际运行功率波动幅度与预设第二波动幅度的差值将变电站输出电压调节至对应电压;其中,所述预设第一波动幅度条件为,实际运行功率波动幅度小于等于预设第一波动幅度;所述预设第二波动幅度条件为,实际运行功率波动幅度大于预设第一波动幅度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波动幅度;所述预设第三波动幅度条件为,实际运行功率波动幅度大于预设第二波动幅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际运行功率波动幅度的计算公式为:其中,E为实际运行功率波动幅度,P为实际运行功率,P
n
为额定运行功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根据实际运行功率波动幅度与预设第二波动幅度的差值确定针对变电站输出电压的三类调节方式,其中,第一类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幅度差值条件下将变电站输出电压调节至预设输出电压;第二类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幅度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二电压调节
系数将变电站输出电压调节至第一输出电压;第三类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幅度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一电压调节系数将变电站输出电压调节至第二输出电压;其中,所述预设第一幅度差值条件为,实际运行功率波动幅度与预设第二波动幅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第一波动幅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二幅度差值条件为,实际运行功率波动幅度与预设第二波动幅度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一波动幅度差值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波动幅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三幅度差值条件为,实际运行功率波动幅度与预设第二波动幅度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二波动幅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一波动幅度差值小于所述预设第二波动幅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一电压调节系数小于所述预设第二电压调节系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波动幅度条件下根据输电线路实际电阻确定温度提升幅度是否超出允许范围的两类二次判定方法,其中,第一类二次判定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电阻条件下判定温度提升幅度在超出允许范围内;第二类二次判定方法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电阻条件下判定温度提升幅度超出允许范围,并根据输电线路实际电阻与预设电阻的差值将散热电机的转速调节至对应转速;其中,所述预设第一电阻条件为,输电线路实际电阻小于等于预设电阻;所述预设第二电阻条件为,输电线路实际电阻大于预设电阻。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根据输电线路实际电阻与预设电阻的差值确定针对散热电机的转速的三类调节方式,其中,第一类转速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电阻差值条件下将散热电机的转速调节至预设转速;第二类转速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电阻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一转速调节系数将散热电机的转速调节至第一电机转速;第三类转速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电阻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杰邹妍王进阁梁爽邓艳玲林璐瑶王驰赵宏艳石晶瑶刘承钧李继涛周游安哲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