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覆岩变形破坏特征监测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2968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覆岩变形破坏特征监测实验装置,包括相似模拟试验台,所述相似模拟试验台上设有若干岩层,若干所述岩层内设有若干压力盒,若干所述压力盒连接有第一计算机与电阻应变仪,所述高清相机连接有第二计算机,所述高清相机通过支架进行支撑,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压力盒、电阻应变仪和第一计算机构成了压力监测系统,高清相机和第二计算机构成了变形监测系统,相似模拟试验台可以实现大倾角工作面开采相似模拟实验;压力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整个开采过程中岩层内部压力的变化监测;变形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整个开采过程中岩层表面散斑点的位置变化,并同时记录不同时刻岩层表面散斑点的位置。点的位置。点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覆岩变形破坏特征监测实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采矿工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覆岩变形破坏特征监测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大倾角煤层约占煤炭探明储量的10%~20%左右和产量的5%~8%,受特殊成煤环境控制,其中50%以上为优质焦煤和无烟煤,是保护性开采的稀缺煤种。大倾角煤层开采过程中设备稳定性差、围岩变形破坏特征与一般煤层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属于复杂难采煤层。因此,有必要研究大倾角综采工作面采场围岩应力演化规律及覆岩运动特征,从而为大倾角回采矿井安全、高效、科学开采提供技术性参考与指导,进一步丰富大倾角煤层综采开采理论与技术。目前,主要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相似模拟等方法研究大倾角综采工作面覆岩变形破坏特征;相似模拟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覆岩变形破坏特征研究。然而采用传统的位移点监测方法,工作量大,测量精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覆岩变形破坏特征监测实验装置,旨在改善目前,主要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相似模拟等方法研究大倾角综采工作面覆岩变形破坏特征;相似模拟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覆岩变形破坏特征研究。然而采用传统的位移点监测方法,工作量大,测量精度低等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覆岩变形破坏特征监测实验装置,包括相似模拟试验台,所述相似模拟试验台上设有若干岩层,若干所述岩层内设有若干压力盒,若干所述压力盒通过若干第一导线连接有第一计算机与电阻应变仪,所述相似模拟试验台一侧设有高清相机,所述高清相机通过若干第二导线连接有第二计算机,所述高清相机通过支架进行支撑。
[0005]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压力盒、电阻应变仪和第一计算机构成了压力监测系统,高清相机和第二计算机构成了变形监测系统,通过相似模拟试验台、压力监测系统、变形监测系统的设置,设备安设合理,功能规划完善;相似模拟试验台可以实现大倾角工作面开采相似模拟实验;压力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整个开采过程中岩层内部压力的变化监测;变形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整个开采过程中岩层表面散斑点的位置变化,并同时记录不同时刻岩层表面散斑点的位置;整体装置操作过程简单,平台搭设小巧方便,通过支架的设置,可将高清相机进行支撑,支架便于收纳使用。
[0006]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若干所述压力盒、所述电阻应变仪和所述第一计算机构成了压力监测系统。
[0007]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压力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整个开采过程中岩层内部压力的变化监测。
[0008]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高清相机和所述第二计算机构成了变形监测系
统,所述高清相机镜头与所述相似模拟试验台位于同一高度。
[0009]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变形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整个开采过程中岩层表面散斑点的位置变化,并同时记录不同时刻岩层表面散斑点的位置。
[001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架包括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上设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与所述高清相机接触连接,所述放置板下端通过连接件连接有若干支脚,若干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焊接在所述放置板下端,所述第二连接块焊接在所述支脚一端,所述第一连接块内开设有卡合槽,所述第二连接块通过销杆连接在所述卡合槽内,所述放置板下端焊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上套接有调节环,若干所述支脚上焊接有连接环,所述调节环与所述连接环之间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环一侧均焊接有第三连接块,所述调节环外侧焊接有若干第四连接块,所述第三连接块与所述第四连接块内均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连接杆两端焊接有第五连接块,所述第五连接块通过销杆连接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0011]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将支架打开时,拉动若干支脚,调节环在限位杆上移动,通过连接杆的设置,支脚与调节环连接,可增加若干支脚的支撑效果,通过放置板的设置,便于将高清相机放置。
[0012]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限位杆下端焊接有限位板,若干所述支脚下端设有防滑套。
[0013]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限位板的设置,可将调节环进行限位,通过防滑套的设置,可增加支脚的防滑效果。
[0014]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有双向螺纹杆,所述放置板上开设有移动槽,所述双向螺纹杆转动连接在所述移动槽内,所述双向螺纹杆两端均螺纹连接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上焊接有夹持板。
[0015]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双向螺纹杆的设置,便于带动两螺纹块相对移动,便于带动夹持将高清相机夹持固定。
[0016]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夹持板一侧设有橡胶垫,所述双向螺纹杆一侧焊接有转柄。
[0017]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橡胶垫的设置,可增加夹持的摩擦力,增加夹持效果,通过转柄的设置,便于转动双向螺纹杆。
[0018]一种覆岩变形破坏特征监测实验装置,包括以下方法步骤:
[0019]S1:根据大倾角工作面覆岩地质条件,按一定相似比在相似模拟试验台制作相似模拟模型,将压力盒布设在目标覆岩岩层中,待晾干后开展试验;
[0020]S2:结合图所示的设备安设位置,首先将高清相机和第二计算机放置在对应位置并通过第二导线进行连接;将压力盒、电阻应变仪和第一计算机放置在对应位置并通过第一导线进行连接;
[0021]S3:安装完毕本专利技术后,在相似模拟试验岩层表面布置散斑点,确保表面散斑点随机分布且面积占整个平面的50%左右;
[0022]S4:对高清相机进行调焦处理,确保相似模拟试验台整体位于视野中部,能够获取足够的表面位移数据;
[0023]S5:开始对大倾角煤层进行开采试验,同步启动压力监测系统和变形监测系统,并
同步对数据进行记录;
[0024]S6:待大倾角煤层开采结束,同步关闭压力监测系统和变形监测系统,同时进行数据存储。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压力盒、电阻应变仪和第一计算机构成了压力监测系统,高清相机和第二计算机构成了变形监测系统,通过相似模拟试验台、压力监测系统、变形监测系统的设置,设备安设合理,功能规划完善;相似模拟试验台可以实现大倾角工作面开采相似模拟实验;压力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整个开采过程中岩层内部压力的变化监测;变形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整个开采过程中岩层表面散斑点的位置变化,并同时记录不同时刻岩层表面散斑点的位置;整体装置操作过程简单,平台搭设小巧方便,通过支架的设置,可将高清相机进行支撑,支架便于收纳使用。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覆岩变形破坏特征监测实验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覆岩变形破坏特征监测实验装置,包括相似模拟试验台(10),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似模拟试验台(10)上设有若干岩层(110),若干所述岩层(110)内设有若干压力盒(120),若干所述压力盒(120)通过若干第一导线(130)连接有第一计算机(140)与电阻应变仪(150),所述相似模拟试验台(10)一侧设有高清相机(20),所述高清相机(20)通过若干第二导线(210)连接有第二计算机(220),所述高清相机(20)通过支架(230)进行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覆岩变形破坏特征监测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压力盒(120)、所述电阻应变仪(150)和所述第一计算机(140)构成了压力监测系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覆岩变形破坏特征监测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清相机(20)和所述第二计算机(220)构成了变形监测系统,所述高清相机(20)镜头与所述相似模拟试验台(10)位于同一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覆岩变形破坏特征监测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30)包括放置板(231),所述放置板(231)上设有夹持机构(232),所述夹持机构(232)与所述高清相机(20)接触连接,所述放置板(231)下端通过连接件(233)连接有若干支脚(23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覆岩变形破坏特征监测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连接件(233)包括第一连接块(2331)和第二连接块(2332),所述第一连接块(2331)焊接在所述放置板(231)下端,所述第二连接块(2332)焊接在所述支脚(234)一端,所述第一连接块(2331)内开设有卡合槽(2333),所述第二连接块(2332)通过销杆连接在所述卡合槽(2333)内。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覆岩变形破坏特征监测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板(231)下端焊接有限位杆(235),所述限位杆(235)上套接有调节环(236),若干所述支脚(234)上焊接有连接环(237),所述调节环(236)与所述连接环(237)之间设有连接杆(238),所述连接环(237)一侧均焊接有第三连接块(239),所述调节环(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目军刘斌华心祝陈登红魏林付冠春李康冯国海营龙
申请(专利权)人: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