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背角度调节机构、方法及儿童约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2683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09
本申请公开了靠背角度调节机构、方法及儿童约束装置。属于儿童约束装置技术领域。其中靠背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活动部、第二活动部、基座及一驱动机构,第一活动部设置在靠背上,第二活动部设置在坐垫上,第一活动部与第二活动部铰接形成一铰接点,第一活动部、第二活动部分别在铰接点两侧与基座滑动连接,第一活动部与第二活动部在发生相对转动时,能够分别相对基座前后滑动,驱动机构适于驱动第一活动部或第二活动部相对基座运动。儿童约束装置应用上述靠背角度调节机构,具体为儿童安全座椅或儿童推车或婴儿提篮。具有结构简单、靠背能快速进行大躺角调节、靠背角度调节范围更广的优点。的优点。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靠背角度调节机构、方法及儿童约束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儿童约束装置
,具体涉及靠背角度调节机构、方法及儿童约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法律规定儿童在车内不能使用成人的安全带,要专门为孩子配备安全用具,即儿童约束装置,又称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作用是在车辆碰撞事故或突然减速时,减小对儿童造成的伤害。
[0003]儿童约束装置通常包括靠背和坐垫,为了提高儿童乘坐的舒适性以及安全性,靠背的倾角通常可调节,以便为不同成长阶段的儿童,及不同的应用场景提供合适的靠背倾角,例如,对于新生儿及低龄儿童,其身体未完全发育,脊柱和颈椎的支撑力较弱,不能保持坐姿,此时需要将靠背放平以便幼儿躺下,避免窝头和歪脖子,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低龄儿童容易进入睡眠状态,此时同样需要将靠背放平。
[0004]但是,现有的儿童约束装置存在靠背角度调节范围较小的问题,以儿童安全座椅为例,其靠背角度调节范围较小。常见的将靠背铰接在坐垫后端的分体式儿童安全座椅,其靠背角度调节机构通常设置在铰接处,靠背放倒时安全座椅整体的重心或向靠背侧偏移,造成安全座椅重心不稳定,并且铰接处的连接结构不够稳定可靠,这限制了允许靠背放倒的角度,难以实现大躺角,导致家长需要补充使用能够让婴儿躺下的其他儿童约束装置,如婴儿提篮。靠背与坐垫一体式结构的儿童安全,其通常是包括靠背和坐垫在内的整个安全座椅本体相对底座前后俯仰实现靠背角度调节,在这个过程中其实靠背相对坐垫的倾斜角度是不变的,儿童只能保持一种蜷缩状态。
[0005]综上,现有的儿童约束装置存在靠背角度调节范围较小的问题,需要设计一种新的靠背角度调节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靠背角度调节机构,实现结构简单可靠、靠背大躺角调节。
[0007]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靠背角度调节方法,实现操作简便、靠背大躺角调节。
[0008]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童约束装置,其靠背能够大躺角调节,靠背角度调节范围更广。
[0009]为实现本申请的目的之一,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靠背角度调节机构,其包括第一活动部、第二活动部、基座及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活动部设置在靠背上,所述第二活动部设置在坐垫上,所述第一活动部与所述第二活动部铰接形成一铰接点,所述第一活动部、所述第二活动部分别在所述铰接点两侧与所述基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动部与所述第二活动部在发生相对转动时,能够分别相对所述基座前后滑动,所述驱动机构适于
驱动所述第一活动部和所述第二活动部相对所述基座运动。
[0010]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驱动机构一端与所述基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动部连接并适于带动所述第一活动部相对所述基座滑动,或,所述驱动机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动部连接并适于带动所述第二活动部相对所述基座滑动。
[0011]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活动部、所述第二活动部与所述基座的滑动连接均采用滑槽和滑块配合的方式,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动部与所述基座之间,所述第二活动部上对应的所述滑槽平行所述驱动机构的推动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活动部上对应的所述滑槽为弧形槽。
[0012]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驱动机构一端与所述基座连接,另一端适于驱动所述铰接点远离或靠近所述基座,所述铰接点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或,所述第一活动部靠近所述铰接点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或,所述第二活动部靠近所述铰接点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
[0013]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活动部或所述第二活动部与所述基座之间设有互相配合的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适于引导所述铰接点相对所述基座的运动方向,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导槽和适于插入所述导槽的导向块。
[0014]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驱动机构为电动线性驱动器,所述电动线性驱动器包括推杆电机。
[0015]为实现本申请的目的之一,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儿童约束装置,其应用上述的靠背角度调节机构,所述儿童约束装置为儿童安全座椅或儿童推车或婴儿提篮。
[0016]为实现本申请的目的之一,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靠背角度调节方法,靠背与坐垫铰接形成铰接点,所述靠背、所述坐垫分别在铰接点两侧与基座滑动连接,所述靠背角度调节方法包括步骤:基座上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靠背、所述坐垫中的一者连接,并驱动其相对所述基座发生滑动,使其通过所述铰接点迫使所述靠背、所述坐垫中的另一者相对所述基座滑动,同时所述靠背与所述坐垫围绕所述铰接点转动发生开合。
[0017]为实现本申请的目的之一,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靠背角度调节方法,靠背与坐垫铰接形成铰接点,所述靠背、所述坐垫分别在铰接点两侧与基座滑动连接,所述靠背角度调节方法包括步骤:所述铰接点或所述靠背、所述基座近所述铰接点的一侧通过驱动机构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铰接点远离或靠近所述基座,所述靠背与所述坐垫被所述铰接点带动相对所述基座前后滑动,并围绕所述铰接点转动发生开合。
[0018]进一步的,靠背角度调节方法还包括步骤:所述靠背或所述坐垫与所述基座之间设有互相配合的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引导所述铰接点相对所述基座运动的运动方向。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1)靠背上的第一活动部与坐垫上的第二活动部铰接,并且第一活动部、第二活动部分别在铰接点两侧与基座滑动连接,也就是说,坐垫、靠背、基座三者相互间的连接结构之间至少包括一个坐垫与靠背间的转动连接点、一个坐垫与基座间的滑动连接点、一个靠背与基座间的滑动连接点。本申请的靠背角度调节原理为,通过驱动机构先驱动其中一个连接点处发生运动,从而迫使另外两个连接点处发生运动,使得靠背角度调节过程中,坐垫与靠背分别相对基座滑动,并且坐垫与靠背围绕铰接点向相反方向转动,形成一个开或合的动作,靠背得以相对坐垫打开更大的角度,实现大躺角功能,相较于现有的安全座椅,在靠背相对基座基于同一运动轨迹运动时,本申请
中增加了坐垫向反方向转动的结构,使得靠背躺角更快速地变大,能实现大躺角,靠背躺角调节范围更广。(2)靠背与坐垫除了相互铰接外,还分别和基座的前后两端建立有滑动连接结构,相比现有技术中靠背仅凭转动连接结构安装在坐垫上的方式,增加了与靠背连接的连接点,靠背的连接结构更稳定可靠。(3)整个靠背角度调节机构结构简单、便于组装、加工使用成本低。(4)一个儿童约束装置即可实现大范围的靠背躺角调节,满足儿童的不同使用需求,能够实现坐、蜷缩多种姿态,家长不必随着儿童的成长阶段,或具体的应用场景购买使用多个儿童约束装置,儿童约束装置的使用体验、通用性更好,并且利于降低育儿成本。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一应用靠背角度调节机构的儿童安全座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一应用靠背角度调节机构的儿童安全座椅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所示儿童安全座椅在靠背躺角最大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2所示儿童安全座椅在靠背躺角最小时的剖面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靠背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活动部、第二活动部、基座及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活动部设置在靠背上,所述第二活动部设置在坐垫上,所述第一活动部与所述第二活动部铰接形成一铰接点,所述第一活动部、所述第二活动部分别在所述铰接点两侧与所述基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动部与所述第二活动部在发生相对转动时,能够分别相对所述基座前后滑动,所述驱动机构适于驱动所述第一活动部和所述第二活动部相对所述基座运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一端与所述基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动部连接并适于带动所述第一活动部相对所述基座滑动,或,所述驱动机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动部连接并适于带动所述第二活动部相对所述基座滑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靠背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部、所述第二活动部与所述基座的滑动连接均采用滑槽和滑块配合的方式,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动部与所述基座之间,所述第二活动部上对应的所述滑槽平行所述驱动机构的推动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活动部上对应的所述滑槽为弧形槽。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一端与所述基座连接,另一端适于驱动所述铰接点远离或靠近所述基座,所述铰接点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或,所述第一活动部靠近所述铰接点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或,所述第二活动部靠近所述铰接点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靠背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部或所述第二活动部与所述基座之间设有互相配合的导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刚郭毅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宝贝第一母婴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