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层建筑隔震粘滞阻尼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2262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粘滞阻尼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超高层建筑隔震粘滞阻尼墙,包括上连接体和下连接体,所述上连接体和下连接体之间均安装有支撑座,上下两侧的支撑座相对设置,所述支撑座中放置有阻尼墙箱体,上下两侧的所述阻尼墙箱体相对设置,且上下两侧的所述阻尼墙箱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有减震支座,所述阻尼墙箱体远离减震支座的一端设置有盖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隔震粘滞阻尼墙整体结构较为简单,方便安装和维修,通过设置两个阻尼墙箱体,且两个阻尼墙箱体之间通过减震支座进行连接,配合阻尼墙箱体中的粘滞阻尼材料以及插入粘滞阻尼材料中的内钢板,能够有效减小超高层建筑上结构的地震或风致响应。地震或风致响应。地震或风致响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高层建筑隔震粘滞阻尼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粘滞阻尼墙领域,具体为一种超高层建筑隔震粘滞阻尼墙。

技术介绍

[0002]黏滞阻尼墙(简称VFW)是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减震消能部件,与缸式黏滞阻尼器相比黏滞阻尼墙主要有以下优点:黏滞阻尼墙所提供的阻尼力更大,因而能够有效地提高结构的阻尼,明显地降低结构的地震反应;既适合新建筑的抗震设计,又适合对己有建筑的抗震加固;黏滞阻尼墙循环性能好,对于持续长时间,循环次数多的地震十分有效,也可满足高层风振舒适度要求;黏滞阻尼墙形状类似钢筋混泥土剪力墙,不妨碍建筑功能,同一吨位下的黏滞阻尼墙与缸式黏滞阻尼器相比墙体厚度更小,有助于建筑的整体功能设计:黏滞阻尼墙可以在墙体施工完毕后用装修材料或防火材料封闭在墙内,不影响建筑的美观和功能;黏滞阻尼墙的黏滞材料耐久性好,具有防水效果,不会产生电解媒导致金属生锈。地震作用后,只需对黏滞阻尼墙进行必要的检查,无须考虑对建筑物本身的修复;与缸式黏滞阻尼器相比,黏滞阻尼墙不涉及长期、高压下的动态密封问题,黏滞液泄露风险较低;黏滞阻尼墙的黏滞液承载在空腔内,整个密闭空间没有内压,只要保证墙体焊接质量,就能够避免黏滞液发生泄漏和被外部杂质污染影响的问题,所以黏滞阻尼墙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稳定性优于缸式黏滞阻尼器。
[0003]超高层建筑由于受到的风力较大,尤其适用粘滞阻尼墙,其作用原理是,地震或风荷载作用时,结构上、下楼层之间产生相对位移或相对速度,固定于上层楼面梁的剪切钢板在钢箱内作往复运动,箱体内的黏滞材料发生剪切变形,通过材料流动时产生的内摩擦力做功来消耗能量,从而减小结构的地震或风致响应。但现有的超高层建筑隔震粘滞阻尼墙使用过程中,粘滞阻尼墙结构复杂,不便于安装维修,且同时内钢板与粘滞流体的接触面积有限,从而降低了剪切力,进而导致降低了减震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高层建筑隔震粘滞阻尼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超高层建筑隔震粘滞阻尼墙使用过程中,粘滞阻尼墙结构复杂,不便于安装维修,且同时内钢板与粘滞流体的接触面积有限,从而降低了剪切力,进而导致降低了减震效果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高层建筑隔震粘滞阻尼墙,包括上连接体和下连接体,所述上连接体和下连接体之间均安装有支撑座,上下两侧的支撑座相对设置,所述支撑座中放置有阻尼墙箱体,上下两侧的所述阻尼墙箱体相对设置,且上下两侧的所述阻尼墙箱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有减震支座,所述阻尼墙箱体远离减震支座的一端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支撑座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进行固定,所述盖板固定连接有内钢板,所述阻尼墙箱体内腔填充有粘滞阻尼材料,所述内钢板插入阻尼墙箱体内,并置于粘滞阻尼材料中。
[0006]优选的,所述盖板远离阻尼墙箱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座上。
[0007]优选的,下方的所述支撑座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中通过螺栓连接有滑动块,上侧的所述支撑座上开设有与滑动块相适配的滑槽,所述滑动块与滑槽滑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滑槽上端粘接有弹性块。
[0009]优选的,所述上连接体下侧设置有上预埋板,上侧的所述支撑座上端固定连接有上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和上预埋板之间安装有第一紧固螺栓,所述下连接体上侧设置有下预埋板,下侧的所述支撑座下端固定连接有下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和下预埋板之间安装有第二紧固螺栓。
[0010]优选的,所述上固定板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通孔,所述上预埋板上开设有与通孔对应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紧固螺栓穿过通孔后与第一螺纹孔螺接。
[0011]优选的,所述上固定板上端一体设置有定位块,所述上预埋板下侧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块插入定位槽中。
[0012]优选的,所述下固定板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腰形孔,所述下预埋板上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紧固螺栓穿过腰形孔后与第二螺纹孔螺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专利技术的隔震粘滞阻尼墙整体结构较为简单,方便安装和维修,通过设置两个阻尼墙箱体,且两个阻尼墙箱体之间通过减震支座进行连接,配合阻尼墙箱体中的粘滞阻尼材料以及插入粘滞阻尼材料中的内钢板,能够有效减小超高层建筑上结构的地震或风致响应;
[0015]2)通过预埋板的设置,固定板与预埋板之间采用可拆卸的结构设计,通过将定位块插入定位槽,对上固定板的安装进行定位,然后通过腰形孔的设置,便于第二紧固螺栓对下固定板和下预埋板之间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阻尼墙箱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阻尼墙箱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上预埋板和上固定板连接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下预埋板和下固定板连接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上连接体;2、下连接体;3、上预埋板;4、上固定板;5、支撑座;6、连接板;7、阻尼墙箱体;8、盖板;9、减震支座;10、内钢板;11、粘滞阻尼材料;12、安装槽;13、滑槽;14、滑动块;15、弹性块;16、下固定板;17、下预埋板;18、定位槽;19、定位块;20、第一螺纹孔;21、通孔;22、第一紧固螺栓;23、腰形孔;24、第二螺纹孔;25、第二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实施例:
[0026]请参阅图1

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超高层建筑隔震粘滞阻尼墙,包括上连接体1和下连接体2,所述上连接体1和下连接体2之间均安装有支撑座5,上下两侧的支撑座5相对设置,所述支撑座5中放置有阻尼墙箱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层建筑隔震粘滞阻尼墙,包括上连接体(1)和下连接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体(1)和下连接体(2)之间均安装有支撑座(5),上下两侧的支撑座(5)相对设置,所述支撑座(5)中放置有阻尼墙箱体(7),上下两侧的所述阻尼墙箱体(7)相对设置,且上下两侧的所述阻尼墙箱体(7)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有减震支座(9),所述阻尼墙箱体(7)远离减震支座(9)的一端设置有盖板(8),所述盖板(8)与支撑座(5)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进行固定,所述盖板(8)固定连接有内钢板(10),所述阻尼墙箱体(7)内腔填充有粘滞阻尼材料(11),所述内钢板(10)插入阻尼墙箱体(7)内,并置于粘滞阻尼材料(11)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层建筑隔震粘滞阻尼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8)远离阻尼墙箱体(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6)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座(5)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层建筑隔震粘滞阻尼墙,其特征在于:下方的所述支撑座(5)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12),所述安装槽(12)中通过螺栓连接有滑动块(14),上侧的所述支撑座(5)上开设有与滑动块(14)相适配的滑槽(13),所述滑动块(14)与滑槽(13)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高层建筑隔震粘滞阻尼墙,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亚鹏何伟周子义张宁薛宏高磊李林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