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DC
‑
DC降压变换器、负载点电源及电子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电路设计
,特别是涉及一种DC
‑
DC降压变换器、负载点电源及电子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由于云复杂计算和大数据对高清图片、视频等存储和处理的巨大需求,数据中心应用的高频、高效电源正在兴起,随着集成电路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作为负载点电源应用的降压型DC
‑
DC变换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由于传统BUCK型DC
‑
DC降压变换器的两个开关管上承受的电压应力较大,导致在电路芯片集成时开关管的体积较大,不利于芯片的小型化。图1为传统BUCK型DC
‑
DC降压变换器,以5V
‑
1V转换为例,根据其工作原理可知,开关管S1和S2承受的峰值电压等于其输入电压5V。因此,传统BUCK型DC
‑
DC降压变换器的体积受其输入电压的影响较大,不利于芯片小型化及输入电压的宽范围调节。
[0004]鉴于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DC
‑
DC降压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DC
‑
DC降压变换器包括:前级降压模块及后级降压模块;所述前级降压模块以两组前级开关管分时导通形成四条电容充电链路的方式,对直流电压进行降压处理得到输入电压,并控制前级开关管进行零电流关断;其中,所述输入电压为所述直流电压的四分之一;所述后级降压模块接收所述输入电压,并通过调整后级开关管的占空比来控制输出电压的大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C
‑
DC降压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级降压模块包括:第一至第十前级开关管、第一谐振支路、第二谐振支路、槽路电容及输入电容;所述第一前级开关管、所述第二前级开关管、所述第三前级开关管、所述第四前级开关管和所述输入电容依次串联于所述直流电压和地之间,所述第五前级开关管和所述第八前级开关管、所述第六前级开关管和所述第九前级开关管、所述第七前级开关管和所述第十前级开关管分别串联后并联于所述输入电容的两端,所述第一谐振支路连接于所述第一前级开关管与所述第二前级开关管的连接节点和所述第七前级开关管与所述第十前级开关管的连接节点之间,所述第二谐振支路连接于所述第三前级开关管与所述第四前级开关管的连接节点和第五前级开关管与所述第八前级开关管的连接节点之间,所述槽路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二前级开关管与所述第三前级开关管的连接节点和所述第六前级开关管与所述第九前级开关管的连接节点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前级开关管、所述第三前级开关管、所述第五前级开关管、所述第七前级开关管和所述第九前级开关管受控于第一开关信号,所述第二前级开关管、所述第四前级开关管、所述第六前级开关管、所述第八前级开关管和所述第十前级开关管受控于第二开关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