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他霉素乳剂的抗真菌作用及其在板栗腐败防治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2140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纳他霉素乳剂的抗真菌作用及其在板栗腐败防治中的应用,属于食品的保存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纳他霉素乳剂包括纳他霉素、乳化剂及蒸馏水,其施药干预时间为板栗的收储期。本发明专利技术纳他霉素乳剂稀释施药后,浓度为100μg/mL的纳他霉素即可抑制小新壳梭孢菌的生长,浓度为200μg/mL的纳他霉素即可完全杀死小新壳梭孢菌菌丝,对收储期引起的板栗果实真菌感染有良好的腐败防治效果,并具有安全有效、绿色环保的优点。绿色环保的优点。绿色环保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纳他霉素乳剂的抗真菌作用及其在板栗腐败防治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的保存
,尤其涉及一种纳他霉素乳剂的抗真菌作用及其在板栗腐败防治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板栗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板栗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然而板栗因含水量高,收储期容易腐烂变质,严重影响其品质和产值。真菌侵染是导致板栗贮藏期间腐烂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华中板栗主产区,集中采收板栗刺苞堆置后熟后剥取板栗果实依然是主流的收获模式。这种模式进一步加剧了腐败真菌的侵染扩散,使得板栗在堆置过程中容易发生腐烂,同时容易被真菌侵染的板栗果实在后续的储存过程中腐败还会进一步发展。从板栗中分离鉴定出的小新壳梭孢菌(Neofusicoccum parvum)致病力强、侵染范围广,是板栗收储期腐败的主要病原真菌。
[0003]板栗的保鲜时间段分为收储期及储藏期,收储期包括板栗收获存储及堆置后熟,储藏期则是采用传统沙藏、低温储藏、辐照处理、化学保鲜剂、高分子涂膜、气调包装等保鲜技术对成熟板栗进行储藏。储藏期的这些保鲜方式存在着成本高,有害物质残留,影响食品风味等不利因素。因此对于板栗收储期中腐败菌的防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纳他霉素是一种多烯烃大环内酯类天然抗真菌化合物,它具有绿色、安全、高效的优点,在食品腐败真菌防治中应用广泛。当前对于抗真菌药物的应用主要关注在板栗果实的储藏期施药,对于引起板栗果实真菌感染的收储期则没有关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纳他霉素乳剂在防治板栗腐败中的应用;所述纳他霉素乳剂包括纳他霉素、乳化剂及蒸馏水;所述纳他霉素乳剂的施药干预时间为板栗的收储期。
[0005]优选的,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纳他霉素乳剂包括0.01%~2%纳他霉素、0.01%~2%乳化剂及余量的蒸馏水。
[000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乳化剂为吐温20、吐温80、司盘80,蔗糖脂肪酸酯,单甘油脂肪酸甘油酯中的至少一种。
[0007]具体而言,纳他霉素乳剂在防治板栗腐败中的应用包括如下步骤:将纳他霉素乳剂稀释,得到纳他霉素药液;将纳他霉素药液施药于收储期的板栗,并在其表面形成纳他霉素药膜,达到防治真菌侵染导致收储期板栗腐败的目的。
[0008]优选的,所述纳他霉素药液中纳他霉素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02%~0.1%。
[0009]优选的,所述纳他霉素药液的施药量为板栗鲜重的2%~5%。
[0010]所述板栗腐败为板栗果仁或刺苞受到真菌侵染导致的腐败。
[0011]进一步的,所述真菌侵染的真菌包括小新壳梭孢菌Neofusicoccum parvum、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暹罗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siamense、板栗簧顶孢霉Acrospeira mirabilis、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塔宾曲霉Aspergillus tubingensis、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pseudotheobromae中的至少一种。
[0012]更进一步的,当所述真菌侵染的真菌为小新壳梭孢菌Neofusicoccum parvum时,纳他霉素对小新壳梭孢菌Neofusicoccum parvum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00μg/mL,最低杀菌浓度为200μg/mL。
[0013]本专利技术配方中部分原料的介绍及作用如下:
[0014]纳他霉素: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
33
H
47
NO
13
,为近白色或奶油黄色结晶性粉末,是一种由链霉菌发酵产生的天然抗真菌化合物,属于多烯大环内酯类,既可以广泛有效的抑制各种霉菌、酵母菌的生长,又能抑制真菌毒素的产生,用于食品防腐保鲜以及抗真菌治疗。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6]相比于现有食品防腐保鲜技术,本应用所使用的方法对收储期板栗进行施药,对收储期引起的板栗果实真菌感染有良好的防治腐败效果,并具有安全有效、绿色环保的优点。纳他霉素在体外平板实验中即有很好的抑菌效果,浓度为100μg/mL的纳他霉素即可抑制小新壳梭孢菌的生长,浓度为200μg/mL的纳他霉素即可完全杀死小新壳梭孢菌菌丝。相比于化学防腐方法,微生物源防腐剂纳他霉素不会造成化学残留,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不同浓度纳他霉素对小新壳梭孢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
[0018]图2中A图为不同处理条件下板栗仁受到小新壳梭孢菌侵染的结果;B图为各组腐烂率统计结果;
[0019]图3中A图为以数量为基准时,板栗仁腐烂率的统计结果;B图为以质量为基准时,板栗仁腐烂率的统计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专利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按照常规方法和条件,或按照商品说明书选择。
[0021]实施例1
[0022]纳他霉素乳剂对板栗体外抗真菌作用研究:
[0023]将从腐烂板栗中分离得到的小新壳梭孢菌(Neofusicoccum parvum)接种在PDA培养基上,28℃培养3天。以质量百分比计,将2%纳他霉素、0.1%吐温20溶于余量蒸馏水(一般纳他霉素乳剂包括0.01%~2%纳他霉素、0.01%~2%乳化剂及余量的蒸馏水,本实施例中优选为2%纳他霉素、0.1%吐温20),制备得到纳他霉素乳剂。纳他霉素乳剂用PDA培养基稀释成纳他霉素最终浓度为10、50、100、200μg/mL的含药平板并作为实验组(NM),以不含纳他霉素的平板并作为空白组(CK)。用无菌打孔器在生长旺盛的菌落边缘打孔,将菌饼接种在含药平板中央,放置在28℃的恒温培养箱中倒置培养。每个处理组设置3个重复,每隔
24h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丝生长直径。绘制小新壳梭孢菌(Neofusicoccum parvum)的生长曲线,得出纳他霉素对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FC)。
[0024]如图1所示,纳他霉素在板栗体外即有很好的抑菌效果,浓度为100μg/mL的纳他霉素即可抑制小新壳梭孢菌的生长,浓度为200μg/mL的纳他霉素即可完全杀死小新壳梭孢菌菌丝。纳他霉素对小新壳梭孢菌(Neofusicoccum parvum)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00μg/mL,最低杀菌浓度(MFC)为200μg/mL。
[0025]实施例2
[0026]纳他霉素乳剂对板栗仁在体实验的研究:
[0027]取培养的小新壳梭孢菌(Neofusicoccum parvum)菌丝,用无菌水匀浆后配置成1mg/mL的菌丝悬液。将去掉果皮的板栗仁用无菌水清洗,切成1g重的均一小块。以质量百分比计,将2%纳他霉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纳他霉素乳剂在防治板栗腐败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纳他霉素乳剂包括纳他霉素、乳化剂及蒸馏水;所述纳他霉素乳剂的施药干预时间为板栗的收储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纳他霉素乳剂包括0.01%~2%纳他霉素、0.01%~2%乳化剂及余量的蒸馏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为吐温20、吐温80、司盘80、蔗糖脂肪酸酯、单甘油脂肪酸甘油酯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具体应用方法为:将纳他霉素乳剂稀释,得到纳他霉素药液;将纳他霉素药液施药于收储期的板栗,并在其表面形成纳他霉素药膜,达到防治真菌侵染导致收储期板栗腐败的目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纳他霉素药液中纳他霉素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02%~0.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纳他霉素药液的施药量为板栗鲜重的2%~5%。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应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高勾林晶陈玉欣曾琦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