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海拔低温地区的污水处理微生物驯化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1828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0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高海拔低温地区的污水处理微生物驯化培养方法,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一种用于高海拔低温地区的污水处理微生物驯化培养方法,其在好氧池内安装填料并进行持续培养,培养步骤包括培养第一阶段、培养第二阶段、培养第三阶段和培养第四阶段。其能够在高海拔低气温的环境条件下对污水处理活性污泥微生物进行驯化培养,促进微生物的正常生长代谢,强化微生物活性,好氧区出现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同时实现污泥减量化,能耗低,资源消耗成本少,运行维护简单方便,便于实际生产应用。便于实际生产应用。便于实际生产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高海拔低温地区的污水处理微生物驯化培养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海拔低温地区的污水处理微生物驯化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利用微生物群落去除污染物的污水处理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成本低、运行稳定等优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活性容易受环境温度影响,低温时微生物的正常生长会被抑制,微生物生长缓慢,污泥活性降低,生物处理反应速率下降,污染物去除效果变差,生态风险增加,尤其是进水水质水量冲击大时,更容易对处理效果造成不利的影响。
[0003]为了在低温环境下保持微生物的生长代谢,需要采取措施强化微生物的活性。目前,大量研究者采取提高进水温度、投加低温菌菌剂等措施来提高微生物在低温调节下的活性。已有一些报道聚焦于蒸汽伴热、电伴热或热源交换,这类对污水进行加热的方法能耗高昂、运行管理复杂,且需要配套安装相关设备。另一种策略是投加低温菌剂,该方法需要在低温期间连续投加菌剂产品,投加技术要求高,且因菌剂需适应污水生化处理的本土环境,有一定的滞后性和周期性,不能持续稳定应用于低温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也有报道通过在冬季提高生化池污泥浓度、增加好氧区曝气量等措施在低温下提高污染物去除效能,对微生物活性提高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低温环境下污水的生化处理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高海拔低温地区的污水处理微生物驯化培养方法,其能够在高海拔低气温的环境条件下对污水处理活性污泥微生物进行驯化培养,促进微生物的正常生长代谢,强化微生物活性,好氧区出现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同时其能耗低,资源消耗成本少,运行维护简单方便,便于实际生产应用。
[0005]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高海拔低温地区的污水处理微生物驯化培养方法,其在好氧池内安装填料并进行持续培养,包括如下步骤:
[0007]培养第一阶段:在厌氧池进水处连续投加营养剂,补充进水营养元素;控制外回流比到120%~150%,调节曝气机运行和停休时间,并控制内回流比到150%~200%;
[0008]培养第二阶段:减少营养剂投加量,控制外回流比到80%~100%;调节曝气机运行时间和停休时间,并控制内回流比到200%~250%;
[0009]培养第三阶段:减少营养剂投加量,控制外回流比到80%~100%;调节曝气机运行时间和停休时间,并控制内回流比到250%~280%;
[0010]培养第四阶段:完全停止营养剂投加,调节曝气机运行时间和停休时间。
[001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1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高海拔低温地区的污水处理微生物驯化培养方法,
其基于传统活性污泥污水处理系统。首先在污水处理系统的好氧池内安装填料以提高氧的转换效率和利用率,使水、气、生物膜能够得到充分的混渗接触交换,进而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在安装好填料之后,进行对微生物的驯化培养,具体包括四个培养阶段。
[0013]首先培养第一阶段,持续培养约15天,气温为

15~3℃;在厌氧池的进水处连续每天投加营养剂,营养剂包括碳源和氮源,碳源优选葡萄糖溶液,氮源优选尿素溶液,在培养第一阶段中,所投加的营养剂的碳氮比为20:1;通过投加营养剂来补充进水营养元素,保障微生物的生长需求。然后调整外回流泵的运行频率,控制外回流比保持在120%~150%;在此阶段测试OPR数值变化,OPR数值从+240mv逐步下降到+10mv,厌氧池溶解氧数值从0.6mg/L下降到0.3mg/L。曝气机的运行方式是维持一段时间的运行然后停止休息一段时间,再重新运行,以此循环往复;调整曝气机运行和停休的时间,将表面曝气机的运行时间从55min逐步调减至40min,停休时间从5min逐步调增至20min,使好氧区末端溶解氧控制范围为1.5~2.0mg/L,为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提供适宜的氧环境,避免过度曝气而引发活性污泥解体。进一步控制内回流比到150%~200%,使缺氧区溶解氧浓度为0.3~0.5mg/L,为硝化、反硝化提供适宜的缺氧环境。在此阶段污泥沉降比(SV
30
)从10%逐步上升至15%,可以通过微生物镜检发现新生菌胶团明显增多,游离性滴虫数量明显增多,出现漫游虫、肾形虫、楯纤虫等,数量逐日增加。经过第一阶段的培养后,出水氨氮污染物浓度小于等于10mg/L,总氮污染物浓度小于等于16mg/L,COD浓度小于等于40mg/L,总磷浓度小于等于0.6mg/L,出水水质持续稳定且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

2002)一级B标准。
[0014]然后进行培养第二阶段,持续约15天,气温为

13~5℃。此阶段开始减少营养剂的投加量,具体的将碳源投加量由38重量份/天逐步调减至25重量份/天,氮源投加量由4重量份/天逐步调减至0重量份/天,同时调整外回流泵运行频率,控制外回流比到80%~100%;在此阶段测试观察到ORP数值从+10mv逐步下降到

190mv,厌氧池溶解氧数值从0.3mg/L下降到0.18mg/L。调节曝气机运行时间由40min逐步调减至30min,停休时间由20min逐步调增至30min,调节后好氧区末端溶解氧控制范围为1.3~2.0mg/L,进一步维持适宜微生物生长代谢的氧环境。调节内回流比由第一阶段的150%~200%到200%~250%,使缺氧区溶解氧控制在0.3~0.5mg/L,为硝化、反硝化提供缺氧环境。在此阶段污泥沉降比(SV
30
)由15%逐步上升至18%,活性污泥颜色逐渐由白黄色变为浅黄褐色,活性污泥颗粒度逐渐明显,活性污泥颗粒间隙水明显。通过微生物镜检结果发现新生菌胶团持续增多,菌胶团结构逐渐变紧密,游离性滴虫数量明显增多,漫游虫和楯纤虫数量减少,出现钟虫、累枝虫等,数量逐日增加。经过第二阶段的培养后,出水COD浓度小于等于33mg/L,氨氮浓度小于等于6mg/L,总氮浓度不高于10mg/L,总磷浓度不高于0.4mg/L,出水水质持续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

2002)一级A标准。
[0015]进行培养第三阶段,持续约15天,气温为

14~7℃。进一步减少厌氧池进水处营养剂的投加量,具体的将碳源投加量由25重量份/天逐步调减至0重量份/天。控制外回流比为80%~100%;在此阶段可检测到厌氧区中段ORP数值为

350mv~

200mv范围内波动,厌氧池溶解氧在0.1~0.15mg/L范围内波动。调节曝气机运行时间由30min逐步调减至20min,停休时间由30min逐步调增至40min,使好氧区末端溶解氧控制在1.5~2.0mg/L,维持微生物生长代谢所需的氧环境。进一步控制内回流比由第二阶段的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高海拔低温地区的污水处理微生物驯化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好氧池内安装填料并进行持续培养,包括如下步骤:培养第一阶段:在厌氧池进水处投加营养剂,补充进水营养元素;控制外回流比到120~150%,调节曝气机运行和停休时间,并控制内回流比到150~200%;培养第二阶段:减少营养剂投加量,控制外回流比到80~100%;调节曝气机运行时间和停休时间,并控制内回流比到200~250%;培养第三阶段:减少营养剂投加量,控制外回流比到80~100%;调节曝气机运行时间和停休时间,并控制内回流比到250~280%;培养第四阶段:完全停止营养剂投加,调节曝气机运行时间和停休时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海拔低温地区的污水处理微生物驯化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剂包括碳源和氮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高海拔低温地区的污水处理微生物驯化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第一阶段中,营养剂的碳氮比为20:1;所述培养第二阶段中,营养剂中碳源投加量由38重量份/天减少至25重量份/天,氮源投加量由4重量份/天减少至0重量份/天;所述培养第三阶段中,营养剂中碳源投加量由25重量份/天减少至0重量份/天,氮源停止投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海拔低温地区的污水处理微生物驯化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第一阶段中,曝气机的运行时间从55min减少至40min,停休时间从5min逐步增加至20min;所述培养第二阶段中,曝气机运行时间由40min减少至30min,停休时间由20min增加至30min;所述培养第三阶段中,曝气机运行时间由30min减少至20min,停休时间由30min增加至40min;所述培养第四阶段中,曝气机运行时间由20min减少至15min,停休时间由40min增加至45min。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文娟彭章强周蔺叶传刚郭瑜魏瑜冰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阿坝州兴蓉环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