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换挡传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1716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天线领域,公开了一种天线换挡传动机构,用于驱动多路移相器传动,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旋转轴,与第一旋转轴连接的第一动力件,设置在第一旋转轴上的主动力齿轮;围绕第一旋转轴设置、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N个第二旋转轴,第二旋转轴用于驱动多路移相器移动,每个第二旋转轴上设置有一个从动齿轮,若干从动齿轮在第一方向上错位设置;与各个第二旋转轴连接的切换组件,切换组件选择性的带动目标旋转轴朝向第一旋转轴运动、以使设置在目标旋转轴上的从动齿轮与主动力齿轮啮合,且使其它的从动齿轮与主动力齿轮分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换挡传动机构具有缩小传动机构的体积、重量和成本的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天线换挡传动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天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天线换挡传动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天线技术发展,多频段智能天线将成为未来天线的必然趋势,进而天线规模不断扩大,通道数增加,相位调节路数增加。而天线相位调整机构为天线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多路下倾角调节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0003]现有的应用于天线多路相位调节的传动机构大多采用双电机来实现多路输出轴的切换和驱动,相位调节路数、装置占用空间和成本作为结构方案评价三大因素。多频段天线将会成为未来智能天线的发展趋势,控制天线相位调整机构需要增加换挡功能,从而实现多路移相器相位的调节。然而,天线相位调节路数的增加,将会导致其机构的占用空间增大,两者互为矛盾。因而,换挡传动机构设计需要在相位调节路数增加的情况下,通过合理的结构布局减小其装置体积,达到小型化设计要求。成本对于产品的竞争力至关重要,是结构方案评定的优先考虑的因素。
[0004]然而,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天线换挡传动机构中通过双电机驱动的多频天线相位调整机构,依靠两个电机的彼此配合实现换挡和驱动的功能,但电机成本较高,重量较重,传动机构引入两个电机势必导致其体积和重量增大,成本增加,与天线的轻量化、小型化、高性价比的设计理念相违背。因此,如何有效的降低天线换挡传动机构的体积、重量和成本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线换挡传动机构,可以有效的缩小传动机构的体积、重量和成本。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天线换挡传动机构,用于驱动天线多路移相器移动,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一旋转轴连接的第一动力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轴上的主动力齿轮,所述第一动力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主动力齿轮旋转;围绕所述第一旋转轴设置、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N个第二旋转轴,N为正整数,所述第二旋转轴用于向所述天线移相器移动,每个所述第二旋转轴上设置有一个从动齿轮,若干所述从动齿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错位设置;与各个所述第二旋转轴连接的切换组件,所述切换组件选择性的带动目标旋转轴朝向所述第一旋转轴运动、以使设置在所述目标旋转轴上的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力齿轮啮合,且使其它的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力齿轮分离,所述目标旋转轴为任一所述第二旋转轴。
[0007]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设置切换组件与第二旋转轴连接,切换组件选择性的带动目标旋转轴朝向所述第一旋转轴运动、以使设置在所述目标旋转轴上的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力齿轮啮合,从而实现向不同的天线移相器传动,无需设置现有技术中的行星轮进行换挡,从而有效的缩小的天线换挡传动机构的体积;此外,若干从动齿轮
在第一方向上错位设置可以进一步的减小若干从动齿轮在第一旋转轴圆周方向上占用的空间,进一步的缩小了天线换挡传动机构的体积。
[0008]另外,所述切换组件包括转盘和N个滑块;所述转盘与所述第一旋转轴连接,每个所述第二旋转轴上固定设置有一个所述滑块;所述转盘包括与所述滑块配合设置的滑轨;所述滑轨包括相互连接的凹陷部和弧形隔离部,所述弧形隔离部的圆心落在所述第一旋转轴上,所述凹陷部自所述弧形隔离部的两个端子朝向所述圆心凹陷形成;所述转盘在转动过程中选择性的将所述目标旋转轴上设置的所述滑块移动至所述凹陷部、以使所述目标旋转轴朝向所述第一旋转轴运动。
[0009]另外,所述滑轨为设置在所述转盘上的凹槽,所述滑块延伸至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凹槽的内壁抵持。
[0010]另外,所述圆形滑轨为设置在所述转盘上的凸起,所述滑块抵持在所述凸起远离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一侧表面上。
[0011]另外,所述N个滑块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交错设置。
[0012]另外,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旋转轴设置的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用于对所述凹陷部进行定位。
[0013]另外,还包括:第一单向轴承和第二单向轴承,所述第一单向轴承和所述第二单向轴承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单向轴承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主动力齿轮,所述第二单向轴承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转盘。设置第一单向轴承和第二单向轴承,使得第一旋转轴正向旋转时可以带动从动齿轮旋转进行传动,第一旋转轴反向旋转时带动转盘旋转进行换挡,实现一个旋转轴同时实现传动和换挡两种功能,进一步的缩小体积。
[0014]另外,还包括:多个第一传动轮和多个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旋转轴包括转向轴和用于与所述天线移相器连接的传动轴;每个所述转向轴上设置一个所述第一传动轮,每个所述传动轴上设置一个所述第二传动轮;多个所述第一传动轮与多个所述第二传动轮一一对应并相互啮合。传动轴与主动力齿轮啮合时,主动力齿轮反向旋转可以带动传动轴正向旋转;转向轴与主动力齿轮啮合时,主动力齿轮反向旋转可以带动转向轴正向旋转,转向轴的正向转动可以通过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带动传动轴反向旋转,如此可以实现在不改变第一旋转轴的转动方向的情况下,实现传动轴的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
[0015]另外,还包括:相互隔离的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交错设置。如此设置可以减小非相互啮合的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在第一旋转轴圆周方向上的空间,进一步的减小体积。
[0016]另外,所述第二旋转轴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转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切换组件的带动下绕所述转动件转动以朝向或背离所述第一旋转轴运动。保证换挡切换过程中第二连接部无需发生移动,提升天线换挡传动机构与天线移相器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天线换挡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天线换挡传动机构中换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天线换挡传动机构中换挡装置的俯视图;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天线换挡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天线换挡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专利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0023]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天线换挡传动结构,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沿第一方向(图1中Z方向)延伸的第一旋转轴10,第一动力件(图未示出),主动力齿轮20,沿第一方向(图1中Z方向)延伸的N个第二旋转轴30,N个从动齿轮40和切换组件50,N为正整数。其中,第一旋转轴10与第一动力件,主动力齿轮20设置在第一旋转轴10上,第一动力件用于带动第一旋转轴10旋转,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线换挡传动机构,用于驱动多路移相器传动,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一旋转轴连接的第一动力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轴上的主动力齿轮,所述第一动力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主动力齿轮旋转;围绕所述第一旋转轴设置、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N个第二旋转轴,N为正整数,所述第二旋转轴用于驱动所述多路移相器移动,每个所述第二旋转轴上设置有一个从动齿轮,若干所述从动齿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错位设置;与各个所述第二旋转轴连接的切换组件,所述切换组件选择性的带动目标旋转轴朝向所述第一旋转轴运动、以使设置在所述目标旋转轴上的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力齿轮啮合,且使其它的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力齿轮分离,所述目标旋转轴为任一所述第二旋转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换挡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组件包括转盘和N个滑块;所述转盘与所述第一旋转轴连接,每个所述第二旋转轴上固定设置有一个所述滑块;所述转盘上设置有与所述滑块配合设置的滑轨;所述滑轨包括相互连接的凹陷部和弧形隔离部,所述弧形隔离部的圆心落在所述第一旋转轴上,所述凹陷部自所述弧形隔离部的两个端子朝向所述圆心凹陷形成;所述转盘在转动过程中选择性的将所述目标旋转轴上设置的所述滑块移动至所述凹陷部、以使所述目标旋转轴朝向所述第一旋转轴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换挡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为设置在所述转盘上的凹槽,所述滑块延伸至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凹槽的内壁抵持。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魁杨鑫王亚亮段涛任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