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术麻醉用注射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1602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手术麻醉用注射定位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手术麻醉用注射定位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有自动控制系统以及穿刺机构,有利于自动控制系统控制第三伺服电机驱动第二传动丝杆进行旋转作业,进而带动第二滑块、第一滑块、单开口圆型舱、双开口圆型舱以及穿刺针组缓慢进入到患者的体内,同时患者同样对穿刺针组施加一个反作用力,从而驱动挤压杆挤压到重量感应器进而产生挤压数据并实时输送至自动控制系统内进行判断穿刺到达的位置,同时当穿刺针组遇到韧性较强的组织时,第二伺服电机开始通电作业、通过传动齿轮以及外齿轮的传动驱动双开口圆型舱、穿刺针组进行缓慢旋转作业,以便于加快其整体的麻醉效率。于加快其整体的麻醉效率。于加快其整体的麻醉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术麻醉用注射定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手术麻醉用注射定位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手术麻醉用注射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麻醉是指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身体的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从而达到无痛的目的进行手术治疗,而现有常见的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其中全身麻醉主要是指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或肌肉注射进入体内,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暂时抑制,从而达到全身痛觉暂时消除的作用,而局部麻醉是指将麻醉药物通过注射方式射进机体的局部区域,使机体局部曲云的感觉神经传导功能暂时被阻断,从而达到机体局部痛觉暂时消除的作用,而我们生活中对于上述两种麻醉方式来说,使用率偏高的为局部麻醉方式;
[0003]其中常见的局部麻醉方式为脊骨麻醉术,其脊骨麻醉术的具体操作流程为:通过人工进行患者脊骨麻醉位置的消毒作用,下一步通过医护人员通过拇指按压穿刺部分将穿刺针刺破患者皮肤,下一步将硬膜外穿刺针定位在棘突间隙中点且与患者皮肤垂直,再缓慢刺入患者皮肤内部;穿刺针依次穿刺经过皮肤、皮下脂肪、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最后到达硬膜外腔即可,下一步将麻醉药子在注射器作用通过穿刺针注射到患者的脊骨位置即可完成患者的脊骨麻醉作业;
[0004]但是在上述的脊骨麻醉术过程中,其穿刺针整体的穿刺过程主要通过人工自行进行把握,因此一方面可能导致穿刺针刺入患者体内时无法保持垂直的状态,从而导致穿刺针无法准确的到达指定麻醉位置,另一面穿刺的过程主要通过人工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判断,因此对于经验不足的人来说,是无法通过个人判断穿刺针在患者体内的具体位置,同时还可能会出现穿刺针刺入患者更深位置的情况出现,从而导致该局部麻醉出现无效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手术麻醉用注射定位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术麻醉用注射定位装置,包括吸附机构,所述吸附机构的顶部设有穿刺机构,所述穿刺机构的内壁设有医疗机构,所述吸附机构的内部设有自动控制系统,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应用于吸附机构、穿刺机构以及医疗机构内进行自动控制作业;
[0007]所述吸附机构还包括吸附舱,所述吸附舱的外壁均匀铺设有防摩擦层,所述吸附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层,所述第一橡胶层顶部的内壁开设有气孔,且第一橡胶层外壁靠近气孔的位置贯穿固定连接有沉头舱,所述沉头舱的内壁开设有沉头槽,且沉头舱内部沉头槽的位置啮合连接有台型柱;
[0008]所述穿刺机构还包括长滑板,所述长滑板的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长滑板的内壁啮合连接有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且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板,所述
伸缩板为多组长板套接组成可进行伸缩作业,所述第一滑块的内壁螺纹连接有两组第一传动丝杆,一组第一传动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两组第一传动丝杆底部靠近第一伺服电机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且两组第一齿轮通过链条啮合的作用下进行同步转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固定安装于传动舱的内壁,且传动舱固定于第二滑块的外壁,所述第一滑块侧面外壁同一水平面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支板、第二固定支板,所述第三固定支板为两组板体套接组成,第三固定支板的内部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固定支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单开口圆型舱,所述单开口圆型舱顶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伸缩圆板;
[0009]所述伸缩圆板由两组圆板套接组成且可进行伸缩作业,所述伸缩圆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柱,所述第二支柱的外壁套接第二空心柱,所述第二支柱一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挤压杆,所述挤压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重量感应器;
[0010]所述医疗机构还包括穿刺针组;
[0011]所述自动控制系统还包括采集单元、传输单元、分析单元、控制单元、决策单元、提醒单元以及电力单元;
[0012]采集单元:采集患者提供的CT、B超信息以及实时采集重量感应器采集的重量数据;
[0013]传输单元:通过数据传输模块以及数据接收模块将采集单元中的数据进行传输;
[0014]分析单元:深度分析模块通过采集单元中的CT以及B超数据判断麻醉位置的深度数据并将深度数据传输至阈值模块形成深度阈值范围,深度分析模块通过CT以及B超数据判断穿刺部位各组织的分布厚度,并通过阈值模块模拟出穿刺针组穿刺各组织重量感应器所承受力的阈值范围,同时数据对比模块会根据重量感应器实际数据与模拟的重量感应器承受力的阈值范围相对比,进而判断穿刺针组的实时状态;
[0015]决策单元:控制提醒单元以及电力单元进行提醒以及调节作业;
[0016]控制单元:对采集单元、传输单元、分析单元、决策单元、提醒单元以及电力单元进行控制。
[0017]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单开口圆型舱的外壁设有卡环,所述第二固定支板一侧的外壁开设有卡槽,且卡槽与单开口圆型舱外壁的卡环为啮合连接关系。
[001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台型柱一端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柱,所述第一支柱的外壁套接有第一空心柱,且第一支柱通过外壁设有支架从而固定于沉头舱的内部,所述沉头舱的顶部贯穿固定连接有螺纹管,且螺纹管的外壁螺纹连接有接头管,所述接头管的一贯穿固定连接有医用注射器。
[0019]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滑块的内壁套接有第二传动丝杆,所述第二传动丝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伺服电机,所述第二滑块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支板,所述第一固定支板的内壁啮合连接有双开口圆型舱,所述双开口圆型舱顶部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外齿轮。
[002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齿轮的外壁啮合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双开口圆型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层,所述双开口圆型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U型金属弹片。
[002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台型柱的外壁设有橡胶层,所述台型柱的内壁开
设有环形空腔槽。
[002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动丝杆与第二滑块为非接触状态,所述链条、传动舱与第二传动丝杆为非接触状态。
[0023]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24]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有吸附机构,有利于吸附舱在第一橡胶层作用下与患者皮肤形成密封空间,医用人员拉动医用注射器,使沉头舱内部形成负压吸附力,当沉头舱内部的负压吸附力大于第二弹簧所产生的弹力时,驱动台型柱向支架方向进行缓慢移动,从而抽取吸附舱气体向医用注射器内部进行移动,因此吸附舱、第一橡胶层与患者皮肤之间会形成负压环境,使吸附舱垂直固定于患者的表面,以便于穿刺针组可以垂直的进入到患者的体内进行局部麻醉作业,避免出现因穿刺针组进入患者皮肤时出现倾斜情况而出现身体不适感的情况,且一定程度增大穿刺作业整体的准确性。
[0025]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有自动控制系统以及穿刺机构,有利于自动控制系统控制第三伺服电机驱动第二传动丝杆进行旋转作业,进而带动第二滑块、第一滑块、单开口圆型舱、双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术麻醉用注射定位装置,包括吸附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机构(1)的顶部设有穿刺机构(2),所述穿刺机构(2)的内壁设有医疗机构(3),所述吸附机构(1)的内部设有自动控制系统,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应用于吸附机构(1)、穿刺机构(2)以及医疗机构(3)内进行自动控制作业;所述吸附机构(1)还包括吸附舱(101),所述吸附舱(101)的外壁均匀铺设有防摩擦层(102),所述吸附舱(1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层(103),所述第一橡胶层(103)顶部的内壁开设有气孔,且第一橡胶层(103)外壁靠近气孔的位置贯穿固定连接有沉头舱(104),所述沉头舱(104)的内壁开设有沉头槽,且沉头舱(104)内部沉头槽的位置啮合连接有台型柱(110);所述穿刺机构(2)还包括长滑板(201),所述长滑板(201)的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长滑板(201)的内壁啮合连接有第一滑块(208)、第二滑块(210),且第一滑块(208)、第二滑块(210)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板(204),所述伸缩板(204)为多组长板套接组成可进行伸缩作业,所述第一滑块(208)的内壁螺纹连接有两组第一传动丝杆(209),一组第一传动丝杆(20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211),两组第一传动丝杆(209)底部靠近第一伺服电机(211)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且两组第一齿轮通过链条(214)啮合的作用下进行同步转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11)固定安装于传动舱(215)的内壁,且传动舱(215)固定于第二滑块(210)的外壁,所述第一滑块(208)侧面外壁同一水平面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支板(206)、第二固定支板(203),所述第三固定支板(206)为两组板体套接组成,第三固定支板(206)的内部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固定支板(206)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单开口圆型舱(217),所述单开口圆型舱(217)顶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伸缩圆板(205);所述伸缩圆板(205)由两组圆板套接组成且可进行伸缩作业,所述伸缩圆板(20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柱(218),所述第二支柱(218)的外壁套接第二空心柱(219),所述第二支柱(218)一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挤压杆(220),所述挤压杆(22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重量感应器(222);所述医疗机构(3)还包括穿刺针组(301);所述自动控制系统还包括采集单元、传输单元、分析单元、控制单元、决策单元、提醒单元以及电力单元;采集单元:采集患者提供的CT、B超信息以及实时采集重量感应器(222)采集的重量数据;传输单元:通过数据传输模块以及数据接收模块将采集单元中的数据进行传输;分析单元:深度分析模块通过采集单元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毅久黄儒文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武毅久黄儒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