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对流旋流吸附喷淋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1515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8: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废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强对流旋流吸附喷淋塔,喷淋塔本体的侧壁设置有切向进气通道;喷淋塔本体具有旋流进气通道,旋流进气通道用于供烟气进入喷淋塔本体内,并使得烟气在喷淋塔本体内产生第一烟气旋流;切向进气通道用于供烟气切向进入喷淋塔本体内,并使得烟气在喷淋塔本体内产生第二烟气旋流;第一烟气旋流的至少局部被第二烟气旋流包裹,且第一烟气旋流和第二烟气旋流的旋向相反;通过反向设计的第一烟气旋流和第二烟气旋流,使得喷淋塔本体内形成强对流层,在塔体中部形成外旋流包裹内旋流,充分增大了气液混合效率,延长了气液接触时间,能够有效解决近壁面的烟气逃逸与硫磺堆积,导致的脱硫效率低等问题。等问题。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对流旋流吸附喷淋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气处理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强对流旋流吸附喷淋塔。

技术介绍

[0002]化学工业门类繁多,产品多样,化工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如含硫化物,氮化物等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工业废气,这些废气需要经过脱硫脱硝。
[0003]目前,这些气体一般通过喷淋塔进行净化。以工业废气为例,废气经过喷淋塔进行氧化,吸附等过程来降低有害物质的浓度。但由于喷淋塔高度限制,高速的工业尾气与喷淋液反应时间有限,塔内存在较大范围高速气流,这部分气流在塔内停留时间短,不能与浆液充分接触,还未参与反应就离开喷淋塔,出现烟气逃逸的现象;同时,壁面喷淋覆盖率低,使喷淋液分布不均,气液接触不充分不均匀,导致靠近塔壁的废气净化效率低于塔中部的净化效率,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强对流旋流吸附喷淋塔。通过反向设计的第一烟气旋流和第二烟气旋流,使得喷淋塔本体内形成强对流层,在塔体中部形成外旋流包裹内旋流,充分增大了气液混合效率,延长了气液接触时间,能够有效解决近壁面的烟气逃逸与硫磺堆积,导致的脱硫效率低等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强对流旋流吸附喷淋塔,包括喷淋塔本体,所述喷淋塔本体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组切向进气通道;所述喷淋塔本体具有旋流进气通道,用于供烟气进入所述喷淋塔本体内,并使得烟气在所述喷淋塔本体内产生第一烟气旋流;所述至少一组切向进气通道,用于供烟气切向进入所述喷淋塔本体内,并使得烟气在所述喷淋塔本体内产生第二烟气旋流;其中,所述第一烟气旋流的至少局部被所述第二烟气旋流包裹,且所述第一烟气旋流和所述第二烟气旋流的旋向相反。
[0007]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强对流旋流吸附喷淋塔中,所述喷淋塔本体内具有至少一个喷淋管组件,所述切向进气通道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喷淋管组件的下方。
[0008]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强对流旋流吸附喷淋塔中,所述喷淋塔本体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组喷淋喷嘴,所述至少一组喷淋喷嘴配置为与所述至少一个喷淋管组件连通,所述至少一组喷淋喷嘴位于所述喷淋管组件的下方。
[0009]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强对流旋流吸附喷淋塔中,所述至少一组喷淋喷嘴和所述至少一组切向进气通道呈间隔分布。
[0010]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强对流旋流吸附喷淋塔中,所述旋流进气通道呈倾斜设置,且所述旋流进气通道的进气端口高于所述旋流进气通道的出气端口。
[0011]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强对流旋流吸附喷淋塔中,所述喷淋喷嘴呈倾斜设置,且所述喷淋喷嘴的进液口高于所述喷淋喷嘴的出液口。
[0012]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强对流旋流吸附喷淋塔中,所述喷淋喷嘴和所述切向进气通道错位布置。
[0013]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强对流旋流吸附喷淋塔中,所述喷淋塔本体内具有至少一个除雾器,所述喷淋管组件位于所述除雾器的下方。
[0014]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强对流旋流吸附喷淋塔中,所述旋流进气通道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
°‑
15
°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了多组切向设置的切向进气通道可以增大喷淋塔内的气体扰动并将烟气分为多股,进一步强化喷淋液与烟气之间的反应速率;而且采用了反向设计的烟气旋流,能够形成强对流层,在塔体中部形成外旋流包裹内旋流的模式,充分增大了气液混合效率,延长了气液接触时间和提升了气液的接触面积,能够有效解决近壁面的烟气逃逸与硫磺堆积,导致的脱硫效率低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强对流旋流吸附喷淋塔的剖面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强对流旋流吸附喷淋塔的喷淋喷嘴和切向进气通道的分布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强对流旋流吸附喷淋塔在模拟时内部烟气速度分布云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强对流旋流吸附喷淋塔在模拟时内部强对流层烟气速度矢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强对流旋流吸附喷淋塔在模拟时的内部喷淋层烟气流动速度矢量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强对流旋流吸附喷淋塔在模拟时的烟气流动迹线图。
[0023]图中:
[0024]10、喷淋塔本体;11、旋流进气通道;12、喷淋管组件;13、喷淋喷嘴;14、除雾器;15、排出管;
[0025]20、切向进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晰、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7]实施例
[0028]如图1和2所示,一种强对流旋流吸附喷淋塔,包括喷淋塔本体10,喷淋塔本体10的侧壁设置有多组的切向进气通道20,喷淋塔本体10的顶端设置有排出管15;喷淋塔本体10具有旋流进气通道11,旋流进气通道11用于供烟气进入喷淋塔本体10内,并使得烟气在喷淋塔本体10内产生第一烟气旋流;多组的切向进气通道20用于供烟气切向进入喷淋塔本体
10内,并使得烟气在喷淋塔本体10内产生第二烟气旋流;其中,第一烟气旋流的局部被第二烟气旋流包裹,且第一烟气旋流和第二烟气旋流的旋向相反。采用了反向设计的烟气旋流,能够形成强对流层,在喷淋塔本体内部形成外旋流包裹内旋流的模式,充分增大了气液混合效率,延长了气液接触时间和提升了气液的接触面积,解决了近壁面烟气逃逸导致的脱硫效率低的问题。
[0029]示例性地,切向进气通道20位于旋流进气通道11的上方,切向进气通道20设置有三组并采用等间距分布,每组的切向进气通道组具有四个切向进气通道20。
[0030]多组切向设置的切向进气通道20能增大喷淋塔本体10内的气体扰动并将烟气分为多股,能进一步强化喷淋液与烟气之间的反应速率。
[0031]在本实施例中,喷淋塔本体10内具有多个的喷淋管组件12,切向进气通道20位于多个的喷淋管组件12的下方。示例性地,喷淋管组件12设置有2

3层,每层间距2

2.5m,每层具有48

60个涡流喷嘴,涡流喷嘴雾滴较细,对近壁面气流二次逆流接触,充分提高近壁面处的脱硫效率。
[0032]进一步的,优先选用3层喷淋管组件,每层间距2.5m,每层60个涡流喷嘴。
[0033]进一步的,喷淋塔本体10的侧壁设置有多组的喷淋喷嘴13,喷淋喷嘴13配置为与喷淋管组件12采用管道(未图示)实现连通,喷淋喷嘴13位于喷淋管组件12的下方。喷淋管组件12和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对流旋流吸附喷淋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喷淋塔本体;所述喷淋塔本体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组切向进气通道;所述喷淋塔本体具有旋流进气通道,用于供烟气进入所述喷淋塔本体内,并使得烟气在所述喷淋塔本体内产生第一烟气旋流;所述至少一组切向进气通道用于供烟气切向进入所述喷淋塔本体内,并使得烟气在所述喷淋塔本体内产生第二烟气旋流;其中,所述第一烟气旋流的至少局部被所述第二烟气旋流包裹,且所述第一烟气旋流和所述第二烟气旋流的旋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对流旋流吸附喷淋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塔本体内具有至少一个喷淋管组件,所述切向进气通道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喷淋管组件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强对流旋流吸附喷淋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塔本体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组喷淋喷嘴,所述至少一组喷淋喷嘴配置为与所述至少一个喷淋管组件连通,所述至少一组喷淋喷嘴位于所述喷淋管组件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文周齐勇代洪国廖昌荣符勤剑申昌明陈文桥陈明辉袁永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兴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