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火龙果树枝支撑及施肥一体化设备,涉及火龙果种植技术领域,具体包括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机构,所述环形板的侧面安装有支架机构,所述环形板的内侧同轴设有立柱,立柱的顶部侧面通过至少三个第一连接管与环形板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管沿环形板的径长方向设置。通过独立支架和施肥一体化设置,可对单一火龙果树的施肥量进行特定控制,保证火龙果树时刻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同时通过挡板对从第一连接管流入圆筒内的水肥进行承载,以及扭簧的弹性作用,使得水肥可以间歇性进行滴落,实现施肥的持续操作,保证火龙果树对肥料的充分吸收,无需人工在施肥期间长时间看护。长时间看护。长时间看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火龙果树枝支撑及施肥一体化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火龙果种植
,特别是指火龙果树枝支撑及施肥一体化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火龙果树又称量天尺,仙人掌科攀援植物,具有气根,分枝多数,深绿色至淡蓝绿色,无毛,老枝淡褐色;花漏斗状,于夜间开放;花托及花托筒为淡蓝色或黄绿色鳞片;花丝黄白色;花药淡黄色;花柱黄白色,线形。花可作蔬菜。亦称为霸王花。浆果红色,果脐小,果肉白色。种子倒卵形,黑色,种脐小,浆果可食。花期7
‑
12月。
[0003]目前在火龙果树种植方面为保证其向上生长多为将其根茎绑在支架上,配合火龙果树自身的攀援性,以便其向上生长,为花开结果留有充足的空间。
[0004]目前现有的支撑设备与施肥设备多为各自独立的分体结构,而火龙果本身需要独立的支架对其生产的枝叶进行支撑,以保证火龙果树的向上生长,施肥设备多为地面铺设的管路,进行水肥施加,但是每株火龙果可能因阳光,肥料的吸收等等原因而导致生长程度不同,统一化的施肥设备无法对每个火龙果树进行独立专一的照顾,另外由于水肥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土地表面本身就是凹凸不平,统一化的施肥设备很容易某一或某些火龙果树土地区域积水过多,进而导致某一火龙果树根系浸水过久而影响到其生产。为此,我们提出了火龙果树枝支撑及施肥一体化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火龙果树枝施肥设备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火龙果树枝支撑及施肥一体化设备,具备通过独立支架和施肥一体化设置,可对单一火龙果树的施肥量进行特定控制的优点,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火龙果树枝支撑及施肥一体化设备,包括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机构,所述环形板的侧面安装有支架机构,所述环形板的内侧同轴设有立柱,立柱的顶部侧面通过至少三个第一连接管与环形板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管沿环形板的径长方向设置,且第一连接管靠近环形板的一端安装有可调电磁阀;每个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下方沿第一连接管的长度方向设有圆筒,圆筒的顶部通过多个等距排列的第二连接管与第一连接管相连接,第二连接管沿圆筒的径长方向设置,所述圆筒的内部两侧均沿圆筒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一转动杆,第一转动杆通过转动轴承贯穿圆筒的两端,两个第一转动杆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安装有挡板,且挡板的边缘处通过密封圈紧贴圆筒的内壁,两个挡板相对应,且两个挡板相错衔接,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两端均同轴套接有套筒,且第一转动杆通过转动轴承与套筒相连接,套筒的另一端垂直固定在圆筒的端面上,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两端均套接有扭簧,扭簧的一端固定在圆筒上,且另一端固定在第一转动杆远离圆筒的一端上,所述圆筒的底部沿圆筒的长度方向安装有多个等距排列的滴液管;
所述环形板的上方设有至少三个等间距排列的水肥罐,所述水肥罐的底部设有出液口,所述水肥罐的底部同轴安装有第三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的底部垂直固定在环形板的顶部,所述第三连接管通过导管与第一连接管相连接,且该导管设置环形板内。
[0007]可选的,每个所述水肥罐的内部均同轴设有第二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的顶部同轴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设置在水肥罐的顶部,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底部通过转动轴承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的另一端与出液口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上安装有多个等距排列搅拌叶片,搅拌叶片沿第二转动杆的径长方向设置。
[0008]可选的,所述支撑机构至少有三个,且等间距排列在环形板的下方,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顶部垂直固定在环形板的底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底部同轴安装有第一支撑管,第一支撑管的底部容置有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管的侧面通过螺母安装有第一旋紧螺栓,第一旋紧螺栓与支撑杆相对应,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同轴安装有地脚钉。
[0009]可选的,每个所述支撑杆的底部侧面安装有多个限位板,上下两端相邻的限位板相错设置,所述限位板的上下表面均安装有多个等距排列的条形凸起。
[0010]可选的,所述支架机构至少有三个,且等间距排列在环形板的侧面,所述支架机构包括第二支撑管,第二支撑管沿环形板的径长方向设置,且第二支撑管的一端与环形板固定连接,且另一端容置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安装有弧形板,弧形板与环形板同轴设置,所述第二支撑管靠近第二连接杆一端的侧面通过螺母安装有第二旋紧螺栓。
[0011]可选的,每个所述第二支撑管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条形块,第一条形块靠近环形板一端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与环形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条形块的另一端沿第一条形块的长度方向设有柱形腔体,所述柱形腔体的内部容置有第二条形块,第二条形块另一端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固定在弧形板的端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独立支架和施肥一体化设置,可对单一火龙果树的施肥量进行特定控制,保证火龙果树时刻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同时通过挡板对从第一连接管流入圆筒内的水肥进行承载,在挡板上的水肥重量超过扭簧弹性阻力的作用效果后,会发生翻转,从而使水肥从滴液管处滴出,完成火龙果树的施肥操作,使得水肥可以间歇性进行滴落,实现施肥的持续操作,保证火龙果树对肥料的充分吸收,无需人工在施肥期间长时间看护。
附图说明
[00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火龙果树枝支撑及施肥一体化设备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专利技术火龙果树枝支撑及施肥一体化设备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专利技术火龙果树枝支撑及施肥一体化设备的水肥罐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专利技术火龙果树枝支撑及施肥一体化设备的圆筒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环形板;2、第一连接杆;3、第一支撑管;4、支撑杆;5、限位板;6、条形凸起;7、地脚钉;8、第一旋紧螺栓;9、立柱;10、第一连接管;11、圆筒;12、第二连接管;13、第一转
动杆;14、挡板;15、套筒;16、扭簧;17、滴液管;18、第三连接管;19、水肥罐;20、可调电磁阀;21、第二转动杆;22、搅拌叶片;23、出液口;24、驱动电机;25、第二支撑管;26、第二连接杆;27、弧形板;28、第二旋紧螺栓;29、第一条形块;30、第一固定板;31、柱形腔体;32、第二条形块;33、第二固定板。
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
‑
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火龙果树枝支撑及施肥一体化设备,包括环形板1,所述环形板1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机构,所述环形板1的侧面安装有支架机构,所述环形板1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火龙果树枝支撑及施肥一体化设备,包括环形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板(1)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机构,所述环形板(1)的侧面安装有支架机构,所述环形板(1)的内侧同轴设有立柱(9),立柱(9)的顶部侧面通过至少三个第一连接管(10)与环形板(1)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管(10)沿环形板(1)的径长方向设置,且第一连接管(10)靠近环形板(1)的一端安装有可调电磁阀(20);每个所述第一连接管(10)的下方沿第一连接管(10)的长度方向设有圆筒(11),圆筒(11)的顶部通过多个等距排列的第二连接管(12)与第一连接管(10)相连接,第二连接管(12)沿圆筒(11)的径长方向设置,所述圆筒(11)的内部两侧均沿圆筒(11)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一转动杆(13),第一转动杆(13)通过转动轴承贯穿圆筒(11)的两端,两个第一转动杆(13)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安装有挡板(14),且挡板(14)的边缘处通过密封圈紧贴圆筒(11)的内壁,两个挡板(14)相对应,且两个挡板(14)相错衔接,所述第一转动杆(13)的两端均同轴套接有套筒(15),且第一转动杆(13)通过转动轴承与套筒(15)相连接,套筒(15)的另一端垂直固定在圆筒(11)的端面上,所述第一转动杆(13)的两端均套接有扭簧(16),扭簧(16)的一端固定在圆筒(11)上,且另一端固定在第一转动杆(13)远离圆筒(11)的一端上,所述圆筒(11)的底部沿圆筒(11)的长度方向安装有多个等距排列的滴液管(17);所述环形板(1)的上方设有至少三个等间距排列的水肥罐(19),所述水肥罐(19)的底部设有出液口(23),所述水肥罐(19)的底部同轴安装有第三连接管(18),第三连接管(18)的底部垂直固定在环形板(1)的顶部,所述第三连接管(18)通过导管与第一连接管(10)相连接,且该导管设置环形板(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龙果树枝支撑及施肥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水肥罐(19)的内部均同轴设有第二转动杆(21),第二转动杆(21)的顶部同轴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24),第一驱动电机(24)设置在水肥罐(19)的顶部,所述第二转动杆(21)的底部通过转动轴承安装有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敏,邓爱妮,苏初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