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砖砌体建筑物结构增设圈梁的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1298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既有砖砌体建筑物结构增设圈梁的加固结构,包括用于开设在砌体墙两侧且位于楼板底部的凹槽、用于穿设于砌体墙并固定于两侧该凹槽的钢筋组件、以及填充于两侧该凹槽内的砂浆,该凹槽为长度与该砌体墙的长度相同的矩形槽,该钢筋组件包括沿凹槽的长度方向固定于每个该凹槽内的多根纵筋、以及用于穿过该砌体墙并箍设于所有该纵筋外周的多圈箍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将楼板底部的一部分砌体墙加固形成圈梁来提供更大的支撑力,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砌体墙的强度难以支撑结构楼板的重量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原有建筑结构与加固结构结合在一起,提高了砌体墙的强度,提高了建筑的综合性能。提高了建筑的综合性能。提高了建筑的综合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既有砖砌体建筑物结构增设圈梁的加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既有砖砌体建筑物结构增设圈梁的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砖砌体结构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构成了我国独特文化体系的一部分。伴随着人民居住水平的不断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要求也有了进一步提高,因此针对砖砌体整体强度、整体刚度、整体稳定性、抗震性能较差的缺陷,且砌体墙的强度难以支撑结构楼板的重量,导致整体建筑结构稳定性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着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既有砖砌体建筑物结构增设圈梁的加固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砌体墙的强度难以支撑结构楼板的重量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的既有砖砌体建筑物结构增设圈梁的加固结构,包括用于开设在砌体墙两侧且位于楼板底部的凹槽、用于穿设于砌体墙并固定于两侧该凹槽的钢筋组件、以及填充于两侧该凹槽内的砂浆,该凹槽为长度与该砌体墙的长度相同的矩形槽,该钢筋组件包括沿凹槽的长度方向固定于每个该凹槽内的多根纵筋、以及用于穿过该砌体墙并箍设于所有该纵筋外周的多圈箍筋。
[0005]本技术既有砖砌体建筑物结构增设圈梁的加固结构进一步改进在于,多根该纵筋至少包括四根纵筋,且四根该纵筋分别贴设于每个该凹槽的两侧壁。
[0006]本技术既有砖砌体建筑物结构增设圈梁的加固结构进一步改进在于,每圈该箍筋均与该纵筋固定。
[0007]本技术既有砖砌体建筑物结构增设圈梁的结构进一步改进在于,多圈该箍筋沿该纵筋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br/>[0008]本技术既有砖砌体建筑物结构增设圈梁的加固结构进一步改进在于,相邻两个该箍筋之间的距离不大于250mm。
[0009]本技术既有砖砌体建筑物结构增设圈梁的加固结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凹槽的深度不小于20mm。
[0010]本技术和已有技术相比较,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技术通过在将楼板底部的一部分砌体墙加固形成圈梁来提供更大的支撑力,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砌体墙的强度难以支撑结构楼板的重量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将原有建筑结构与加固结构结合在一起,提高了砌体墙的强度,提高了建筑的综合性能。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
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为本技术的既有砖砌体建筑物结构增设圈梁的加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4]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既有砖砌体建筑物结构增设圈梁的加固结构,包括用于开设在砌体墙1两侧且位于楼板2底部的凹槽、用于穿设于砌体墙1并固定于两侧该凹槽的钢筋组件、以及填充于两侧该凹槽内的砂浆5,该凹槽为长度与该砌体墙1的长度相同的矩形槽,该钢筋组件包括沿凹槽的长度方向固定于每个该凹槽内的多根纵筋4、以及用于穿过该砌体墙1并箍设于所有该纵筋4外周的多圈箍筋3。本实施例中,该砂浆5为水泥砂浆5。本加固结构在楼板2下箍筋3穿墙与原砖砌体结构充分拉结,纵筋4形成结构受力钢筋,最外侧涂抹水泥砂浆5,通过上述施工方法,将原有建筑结构与后置结构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提高了抗震承载力,增强房屋整体性。
[0015]优选的,多根该纵筋至少包括四根纵筋4,且四根该纵筋4分别贴设于每个该凹槽的两侧壁。本实施例中,该纵筋4的数量为四根,且箍筋3位于纵筋4的位置处设有弯折,从而箍紧于纵筋4,实现共同受力。
[0016]优选的,每圈该箍筋3均与该纵筋4固定。本实施例中,该固定方式为采用铁丝绑扎固定,从而便于安装和调整。
[0017]优选的,多圈该箍筋3沿该纵筋4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从而使得箍筋3围设有区域形成圈梁,用于支撑楼板2的重量,提高砌筑。
[0018]优选的,相邻两个该箍筋3之间的距离不大于250mm,从而保证箍筋3具有有效的支撑力。
[0019]优选的,该凹槽的深度不小于20mm,从而保证砂浆5的厚度能够完全包裹住纵筋4和箍筋3并形成一个受力整体。
[0020]施工步骤如下:
[0021]对装修层进行整体剔除:首先,整体拆除装修层,与此同时将表面残留的砂浆5以及浮动物清扫干净,将墙体面剔凿出20mm进行毛化处理。
[0022]植入箍筋3:施工工艺流程为:首先是定点,进行钻孔,清孔处理,最后植入箍筋3;根据设计图纸的规定以及施工规范当中的要求,确定点的位置,然后用粉笔作出标记;钻孔处理,钻孔工具为电钻,钻头的直径比钢筋人两个规格,钻孔打穿墙体;将孔洞内清洗干净,然后使用砂浆5进行干捻压实;带砂浆5度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0023]纵筋4安装:钢筋原材要在复试合格的基础上才可以进场使用,施工工艺流程为:按照施工图纸中标明的钢筋将钢筋穿入箍筋3内,然后进行钢筋绑扎。
[0024]水泥砂浆5施工:人工加压涂抹水泥砂浆5到墙面上,分三次涂抹,第一次将箍筋3
与待加固段砌体表面的空隙抹实,初凝后立即抹第二次,水泥砂浆5将箍筋3和主筋部覆盖,初凝后再抹第三次至设计厚度,每次涂抹厚度不宜超过总厚度的一半,尽量避免反复压抹,同时要避免新抹水泥砂浆5与原构件表面的空洞以确保施工质量。在水泥砂浆5抹面完成后应及时盖上塑料薄膜,24小时以内对水泥砂浆5终凝后保湿养护,及时喷水,湿养护7天,自然养护28天。
[0025]本技术通过在将楼板底部的一部分砌体墙加固形成圈梁来提供更大的支撑力,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砌体墙的强度难以支撑结构楼板的重量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将原有建筑结构与加固结构结合在一起,提高了砌体墙的强度,提高了建筑的综合性能。
[0026]本技术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既有砖砌体建筑物结构增设圈梁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开设在砌体墙两侧且位于楼板底部的凹槽、用于穿设于砌体墙并固定于两侧所述凹槽的钢筋组件、以及填充于两侧所述凹槽内的砂浆,所述凹槽为长度与所述砌体墙的长度相同的矩形槽,所述钢筋组件包括沿凹槽的长度方向固定于每个所述凹槽内的多根纵筋、以及用于穿过所述砌体墙并箍设于所有所述纵筋外周的多圈箍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砖砌体建筑物结构增设圈梁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纵筋至少包括四根纵筋,且四根所述纵筋分别贴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明张志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