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翻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1082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动翻转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框架、空气压缩机和引导桶,框架和空气压缩机设置在底座顶面上,引导桶设置在底座后侧的连接块上,连接块固定连接在底座的后侧面上,框架前部的立柱上设置有内衬盘,空气压缩机的第一出气管从引导桶的上部进入引导桶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气动翻转装置可以通过地表极小部分开挖的情况下,对地下管道进行修复,可以节省修复时间,不破坏地面设施,适应不同长度和不同直径的地下管道的原位修复。位修复。位修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动翻转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管道修复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气动翻转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地下管道修复是把地下管道挖出来,再埋进去新管道,但是这个方法浪费时间,并且造成路面受损,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交通堵塞。
[0003]原位固化法,是对地下管道的非开挖修复方式,通过地表极小部分开挖的情况下(一般指入口和出口小面积开挖,仅开挖维修井即可,排水管道可利用窨井)实现地下管道的更新、修复,不会阻碍交通,不会破坏绿地、植被,不会影响商店、医院、学校和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解决了传统开挖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干扰,对交通、环境、周边建筑物基础的破坏和不良影响。
[0004]主要工作原理为:制作一条无纺布或纤维(玻璃纤维、聚酯纤维等)内衬软管,外层涂有聚合物涂层(PU或PE),首先与树脂材料浸渍,然后再通过水重力或压缩气压翻转到地下管道内,或者拖拉进入管道,待内衬软管全部安装到主管道里,采用常温固化、加热固化、紫外光固化等方式促使树脂材料固化,树脂材料固化后,浸渍树脂材料的内衬管即硬化,就会在原来的管道里形成一个新的内衬管道,现有技术采用点状修复工艺,在原管道待修位置,采取用点修复气囊扩张法,将均匀浸渍固化性树脂的玻璃纤维织物,紧贴在管道修复位置,通过常温固化后,形成局部短管内衬的一种环状局部修复方法,受修复气囊大小的影响,点状修复工艺仅能进行管道局部的小部分修复,对于管道长度较大的修复,或进行地下管道更新,点状修复无法完成大长度作业,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气动翻转装置,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动翻转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框架、空气压缩机和引导桶,框架和空气压缩机设置在底座顶面上,引导桶设置在底座后侧的连接块上,连接块固定连接在底座的后侧面上,框架前部的立柱上设置有内衬盘,空气压缩机的第一出气管从引导桶的上部进入引导桶内部。
[0007]优选的是,框架包括两个倒U型架,倒U形架的后部的上端有横梁连接。
[0008]优选的是,还包括辊轴架,辊轴架为L型框,辊轴架的纵梁上设置辊轴,辊轴架的支腿固定在底座上,纵梁的前端固定在倒U形架后部的立柱上。
[0009]优选的是,框架前部的两个立柱内侧相对设置有支撑块,支撑块包括支撑板、支撑
轴和支撑轮,支撑板固定在倒U型架立柱的内侧,支撑板和倒U型架立柱的内侧设置有支撑轴孔,支撑轴设置在支撑轴孔内,支撑轮设置在支撑轴上。
[0010]优选的是,内衬盘包括轴和两个盘体,盘体与轴固定连接,内衬盘的轴放置在支撑块的支撑轮上接。
[0011]优选的是,引导桶为中空的圆柱,引导桶的外侧设置有上下两个固定块,下部的固定块通过销柱与底座后部的连接块连接,上部的固定块通过连杆与辊轴架的支腿连接。
[0012]优选的是,引导桶下部内外壁上分别设置有环形突起。
[0013]优选的是,引导桶下部同内侧设有胀环。
[0014]优选的是,引导桶上部前侧开有气管孔,空气压缩机的第一出气管从气管孔进入引导桶内。
[0015]优选的是,空气压缩机的第一出气管进入引导桶的一端外部设有气囊,气囊上设置有进气阀门,进气阀门与空气压缩机的第二出气管相连。
[0016]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所述的气动翻转装置可以通过地表极小部分开挖的情况下,对地下管道进行修复,可以节省修复时间,不破坏地面设施,适应不同长度和不同直径的地下管道的原位修复。
[0018]本技术所述的气动翻转装置,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1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气动翻转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气动翻转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辊轴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支撑块的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所述的引导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所述的引导桶的胀环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技术所述的胀环的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本技术所述的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为本技术所述的气动翻转装置工作原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31]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32]如图1

图9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动翻转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置有框架2、空气压缩机3和引导桶4,框架2和空气压缩机3设置在底座1顶面上,引导桶4设置在底座1后侧的连接块上,连接块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后侧面上,框架2前部的立柱210上设置有内衬盘5,空气压缩机3的第一出气管从引导桶4的上部进入引导桶4内部。
[0033]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底座1上设置有框架2、空气压缩机3和引导桶4,框架2和空气压缩机3设置在底座1顶面上,引导桶4设置在底座1后侧的连接块上,连接块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后侧面上,框架2前部的立柱210上设置有内衬盘5,空气压缩机3的第一出气管从引导桶4的上部进入引导桶4内部,将经过浸渍树脂材料的内衬软管缠绕在内衬盘上,将内衬软管的一端拉出,穿过引导桶内部固定在引导桶的内部下端,空气压缩机通过出气管向内衬软管吹压缩空气,内衬软管在压缩空气的吹动下,逐渐翻转向前,内壁翻转到外侧,外壁翻转到内侧(类似翻转衣袖的动作),使内衬软管进入待修复地下管道,底座可以选择钢板和型钢制作,引导桶用不锈钢制作,
[0034]框架的前部是指框架远离引导桶的方向,框架的后部是指框架靠近引导桶的方向。
[0035]在一个实施例中,框架2包括两个倒U型架,倒U形架的后部的上端有横梁220连接。
[0036]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框架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上,后端通过横梁连接,框架用于支撑内衬盘,增加稳定性,框架可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置有框架(2)、空气压缩机(3)和引导桶(4),框架(2)和空气压缩机(3)设置在底座(1)顶面上,引导桶(4)设置在底座(1)后侧的连接块上,连接块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后侧面上,框架(2)前部的立柱(210)上设置有内衬盘(5),空气压缩机(3)的第一出气管(10)从引导桶(4)的上部进入引导桶(4)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框架(2)包括两个倒U型架,倒U形架的后部的上端有横梁(220)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辊轴架(6),辊轴架(6)为L型框,辊轴架(6)的纵梁(610)上设置辊轴(620),辊轴架(6)的支腿(630)固定在底座上,纵梁(610)的前端固定在倒U形架后部的立柱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动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框架(2)前部的两个立柱内侧相对设置有支撑块(7),支撑块(7)包括支撑板(710)、支撑轴(720)和支撑轮(730),支撑板(710)固定在倒U型架立柱的内侧,支撑板(710)和倒U型架立柱的内侧设置有支撑轴孔,支撑轴(720)设置在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雲峰刘星雨许威朱达力高琦隋鑫刘强王宝亮孙泽徐索坤孟凡涛于守澎谢仁梓杜鑫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