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水装置和花洒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0736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出水装置和花洒,其包括本体;本体设有依次连通的进水腔、旋转水道和出水口;进水腔具有延伸方向且底壁上设有斜水孔;斜水孔相对进水腔的延伸方向倾斜;旋转水道的侧壁设有过水口,且过水口的过水方向与进水腔的延伸方向垂直;斜水孔的出水方向指向过水口以引导进水腔内的水流从过水口进入旋转水道;水流进入旋转水道后形成涡流水并从出水口流出形成喷雾水。该出水装置形成的喷雾水更稳定。花洒具有上述的出水装置。花洒具有上述的出水装置。花洒具有上述的出水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出水装置和花洒


[0001]本技术涉及出水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出水装置和花洒。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出水装置,为了形成喷雾水部分会在出水装置内设置旋转水道。由于,大部分的旋转水道都是从侧面进水的,因此会在旋转水道的周围设置集水空间。进水腔内的水进入集水空间后,在集水空间内积蓄,并流进旋转水道。这种方式,需要集水空间的蓄水量达到一定的高度形成的喷雾水才会比较稳定,因此在水压较小的情况下产生的喷雾水容易收缩,抖动不平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喷雾水较稳定的出水装置和具有该出水装置的花洒。
[0004]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方案一:一种出水装置,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设有依次连通的进水腔、旋转水道和出水口;所述进水腔具有延伸方向且底壁上设有斜水孔;所述斜水孔相对所述进水腔的延伸方向倾斜;所述旋转水道的侧壁设有过水口,且所述过水口的过水方向与所述进水腔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斜水孔的出水方向指向所述过水口以引导所述进水腔内的水流从过水口进入所述旋转水道;水流进入所述旋转水道后形成涡流水并从所述出水口流出形成喷雾水。
[0006]方案二:基于方案一,各所述过水口的内壁为弧形面,以引导水流进入所述旋转水道。
[0007]方案三:基于方案一,所述本体还设有出水腔;所述出水腔围设于所述旋转水道外,且所述出水腔位于所述进水腔的下方;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出水腔的底壁上;所述过水口与所述出水腔连通。
[0008]方案四:基于方案三,所述出水腔内设有围壁,所述围壁从所述出水腔的底壁朝向所述出水腔的顶壁延伸;所述围壁围设于所述出水口的进水端的周缘,且所述围壁上设有所述过水口;所述出水腔的顶壁还顶抵所述围壁背离出水腔底壁一端的端面,所述出水腔的顶壁和底壁以及所述围壁共同围合形成所述旋转水道。
[0009]方案五:基于方案四,所述本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射水件;所述下壳体顶端置于所述上壳体内与所述上壳体固接,并围合形成顶端开口的第一腔;所述射水件装设于所述第一腔内,将所述第一腔分隔形成所述进水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二腔的底壁设有朝向进水腔的方向延伸的下围壁;所述射水件设有朝向所述下围壁延伸的上围壁和第一环壁,且所述第一环壁环绕所述上围壁设置;所述上围壁底端的端面顶抵下围壁顶端的端面,与下围壁共同形成所述围壁;所述第一环壁顶抵所述第二腔的底壁,与第二腔的底壁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出水腔。
[0010]方案六:基于方案五,所述射水件和第二腔壁的底壁二者之一设有定位部,二者另一设有与所述定位部适配的定位槽;所述定位部插设于所述定位槽,对所述射水件进行定位。
[0011]方案七:基于方案五,所述第一腔的内壁和所述射水件的侧壁二者之一设有沿所述进水腔的延伸方向延伸的插槽,二者另一设有与各所述插槽适配的插块。
[0012]方案八:基于方案五,所述射水件设有朝向所述进水腔的第一承压面和朝向第二腔的第二承压面;所述第一承压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承压面的面积。
[0013]方案九:一种花洒,其包括花洒本体和方案一至八中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
[0014]所述花洒本体设有容置腔和进水道;所述出水装置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出水口露出所述容置腔;所述进水道连通所述进水腔。
[0015]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0016]1、方案一,为了形成涡流水,旋转水道在侧壁设置过水口用于进水。通过在进水腔的底壁上设置斜水孔,并使斜水孔的出水方向指向过水口,以引导进水腔内的水流进入旋转水道内;使得进水腔内的水经过斜水孔的引导,直接流向过水口,使得进水腔内的水能够更直接、更快速地进入旋转水道内形成涡流水,涡流水流出出水口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分散开形成喷雾水。由于水流是通过斜水孔引导,直接进入旋转水道内的,在水压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形成更稳定的喷雾水。并且,与现有的通过集水空间进入旋转水道的方式相比,通过斜水孔的整流和引导,水流能够以更大的冲击力撞击旋转水道的内壁,使得形成的喷雾水更细腻。
[0017]2、方案二,过水口的内壁设置为圆弧面,使得由斜水孔引导流向过水口的水流在圆弧面的引导下,能够更顺畅的进入旋转水道并形成涡流。
[0018]3、方案三,出水腔围设于旋转水道外,且过水口与出水腔连通。由斜水孔引导流向过水口的水撞击旋转水道的内壁后,小部分的水会返流流出过水口。设置出水腔给返流的水提供容纳空间,出水腔的水也会从过水口进入旋转水道,最终从出水口流出。
[0019]4、方案四,通过围壁和出水腔的顶壁、底壁共同围合形成旋转水道,方便加工。
[0020]5、方案六,通过定位部和定位槽配合,对射水件进行定位,确保射水件安装到位。
[0021]6、方案七,射水件安装时,通过插槽和插块的配合实现导向和定位,从而使得射水件上的斜水孔与过水口对应。
[0022]7、方案八,设置第一承压面大于第二承压面,当出水装置通水时,第一承压面受水压的压力大于第二承压面受水压的压力,使得通水的过程中射水件不会沿进水腔的延伸方向移位,防止上围壁底端的端面脱离与下围壁顶端端面的顶抵,导致无法形成涡流水。
[0023]8、方案九,花洒具有上述的出水装置,因此具有上述出水装置的所有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实施例一中出水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6]图2为实施例一中下壳体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实施例一中下壳体的俯视图;
[0028]图4为实施例一中射水件的仰视图;
[0029]图5为实施例一中射水件的俯视图;
[0030]图6为实施例一中出水装置的仰视示意图;
[0031]图7为图6中A

A的剖视示意图;
[0032]图8为图6中B

B的剖视示意图;
[0033]图9为实施例二中花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10为图9中C

C的剖视示意图;
[0035]图11为图9中去掉部分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2为图11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37]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0038]出水装置100;进水腔1001;第二腔1002;出水腔1003;旋转水道1004;过水口1005;出水口1006;围壁1007;上壳体1;螺接部11;下壳体2;外螺纹21;密封圈槽22;下围壁23;定位部24;第一槽25;插块26;射水件3;第一板体31;插槽311;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设有依次连通的进水腔(1001)、旋转水道(1004)和出水口(1006);所述进水腔(1001)具有延伸方向且底壁上设有斜水孔(312);所述斜水孔(312)相对所述进水腔的延伸方向倾斜;所述旋转水道(1004)的侧壁设有过水口(1005),且所述过水口(1005)的过水方向与所述进水腔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斜水孔(312)的出水方向指向所述过水口(1005)以引导所述进水腔(1001)内的水流从过水口(1005)进入所述旋转水道(1004);水流进入所述旋转水道(1004)后形成涡流水并从所述出水口(1006)流出形成喷雾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过水口(1005)的内壁为弧形面,以引导水流进入所述旋转水道(1004)。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设有出水腔(1003);所述出水腔(1003)围设于所述旋转水道(1004)外,且所述出水腔(1003)位于所述进水腔(1001)的下方;所述出水口(1006)设于所述出水腔(1003)的底壁上;所述过水口(1005)与所述出水腔(1003)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腔(1003)内设有围壁(1007),所述围壁(1007)从所述出水腔(1003)的底壁朝向所述出水腔的顶壁延伸;所述围壁(1007)围设于所述出水口(1006)的进水端的周缘,且所述围壁(1007)上设有所述过水口(1005);所述出水腔(1003)的顶壁还顶抵所述围壁(1007)背离出水腔(1003)底壁一端的端面,所述出水腔(1003)的顶壁和底壁以及所述围壁(1007)共同围合形成所述旋转水道(1004)。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和射水件(3);所述下壳体(2)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孝发林孝山陈福民曾镇清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西河卫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