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0481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空调室内机,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为解决空调制冷或制热时,吹出的冷风或热风与室内空气温差较大,导致人体感到不适的问题。该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换热器、贯流风扇和多个摆叶。机壳形成有主进风口、换热腔、混风通道、出风口和多个混风进风口,主进风口、换热腔、混风通道和出风口依次连通,多个混风进风口位于出风口邻近换热腔的一侧,且连通室内和混风通道。换热器和贯流风扇均位于换热腔内,且均与机壳相连,贯流风扇工作,使空气由主进风口进入换热腔内与换热器换热,且使经过换热的空气进入混风通道中。多个摆叶位于混风通道内,与机壳相连,用于引导由混风进风口进入机壳中的室内空气与经过换热形成的冷风进行混风。进行混风。进行混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室内机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空调包括柜机、壁挂式室内机等,在制冷或制热时,出风口吹出的风温度与室内温度温差较大,吹到用户身上用户会感到不适,且容易影响用户健康,甚至导致用户出现空调病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用于解决空调室内机吹出的风的温度与室内温度温差较大的问题。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空调室内机,本技术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换热器和贯流风扇。其中,机壳形成有换热腔、混风通道、主进风口以及出风口。换热腔的一端与主进风口连通,换热腔的另一端与混风通道的一端连通,混风通道的另一端与出风口连通。
[0006]基于此,上述换热器位于该换热腔内,且与机壳相连。贯流风扇同样位于换热腔内,且与机壳相连。在此情况下,当贯流风扇工作时,能够使室内空气由主进风口进入换热腔中,当室内空气流经换热器时,室内空气与换热器进行换热形成冷风或者热风(以下均以形成冷风为例进行说明),且在贯流风扇的作用下,使得与换热器换热的空气继续流动并进入混风通道中,并从出风口吹出。
[0007]在此基础上,上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多个摆叶,多个摆叶位于机壳的混风通道内,且与机壳相连接。这样一来,当通过与换热器进行换热形成的冷风进入混风通道并流经摆叶时,摆叶可以起到导向作用,当摆叶摆动时由出风口吹出的冷风的方向会随着摆叶的摆动变化。
[0008]以上对本申请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部分工作原理进行了大致说明。由上知,本申请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机壳具有换热腔、主进风口、出风口、混风通道以及换热器和贯流风扇等。当该空调室内机工作时,贯流风扇转动,使得室内空气由主进风口进入换热腔中,并与换热腔进行热交换形成冷风,形成的冷风在在贯流风扇的作用下,流经混风通道并从出风口吹出,且冷风吹出的方向还可以随摆叶的摆动向左或向右吹。在此情况下,当冷风与室内空气温差较大时,经过换热形成的冷风直接吹到用户身上,用户会感到不适。
[0009]为了解决上述冷风与室内空气温差较大的问题,上述机壳还开设有多个混风进风口,多个混风进风口位于出风口邻近换热腔的一侧。多个混风进风口可以使室内和混风通道连通。基于此,当冷风从混风通道吹出向出风口,并从出风口吹出时,一部分室内空气可以通过多个混风进风口进入混风通道中,并与冷风混合。这样冷风在吹出之前与室内空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混合,使得吹出的冷风与室内空气的温度不会相差较大,进而避免了上述冷风与室内空气温差较大,吹到用户身上导致用户感到不适的问题。
[0010]在此基础上,上述摆叶的至少部分设置在至少一个混风进风口的中心轴线的周围,该摆叶形成为具有开口的半包围结构,且开口朝向机壳的出风口。在此情况下,摆叶具有相对的第一导风面和第二导风面,其中,摆叶背离出风口的一侧作为第一导风面,用于引导与换热器经过换热且进入混风通道内的空气。摆叶朝向出风口的一侧作为第二导风面,该第二导风面用于引导由上述多个混风进风口进入混风通道内的空气。
[0011]这样一来,当空调室内机工作时,贯流风扇转动使室内空气由主进风口进入机壳的换热腔中,并流经换热器与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形成冷风。在贯流风扇的作用下,冷风流向混风通道并吹到上述摆叶的第一导风面上,高速的冷风从第一导风面流过,使得摆叶具有开口的半包围结构内的空气与室内空气形成压差。这样一来,室内空气通过多个混风进风口进入混风通道,且由于摆叶的至少部分设置在一个混风进风口的中心轴线周围。这使得室内空气由混风进风口进入摆叶的半包围结构中,在摆叶的第二导风面的引导作用下,室内空气进入混风通道中,并与冷风混合,形成凉而不冷的软风气流,提高了人体舒适度。
[00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摆叶包括导风部和至少一个连接部。其中,导风部设置在至少一个混风进风口的中心轴线的周围,形成为具有开口的半包围形状。连接部与导风部和机壳均相连,一个连接部围绕一个混风进风口的中心轴线一周,限定出与混风进风口连通的导风孔。这样,室内空气由混风进风口进入机壳内,并通过导风孔流向导风部形成的半包围结构中,进而与混风通道中的冷风进行混风。
[001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与导风部固定连接,一个连接部设在一个混风通道内,且与机壳转动连接。这样一来,由于连接部与机壳转动连接,当摆叶转动时流经摆叶的风的方向也会随之改变,这使得摆叶在混风通道中转动时起到摆风的作用。
[00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摆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风面和第二导风面,第一导风面为朝向换热腔凸出的凸面,第二导风面为沿远离出风口方向凹陷的凹面,摆叶围绕至少一个混风进口的中心轴线设置,第二导风面的至少部分位于混风进风口的中心轴线邻近换热腔的一侧。基于此,第一导风面为朝向换热腔凸出的凸面可以起到增大换热风与摆叶的混风面积,提高混风量。
[001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风道组件,位于机壳内且邻近出风口设置,风道组件包括第一风道组件和第二风道组件,且均与机壳相连;第一风道组件和第二风道组件之间形成混风风道。第一风道组件和第二风道组件形成混风通道,且上述摆叶可以安装于第一风道组件或者第二风道组件上。
[001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连接部为一个时,连接部与第一风道组件连接,或者与第二风道组件连接;连接部未与风道组件连接的一端与导风部相连。
[001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连接部为两个时,一个连接部与第一风道组件连接,另一个连接部与第二风道组件连接。导风部位于两个连接部之间,且与两个连接部相连。基于此,当连接部为两个时,导风孔也为两个,且一个导风孔邻近第一风道组件,另一个导风孔邻近第二风道组件。这样一来,室内空气可以从两个导风孔中进入混风通道中并与冷风混合,增到混风量,提高混风效果。
[001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摆叶还包括过渡段,过渡段设于连接部与导风部之间,过渡段的一端与连接部相连,另一端与导风部相连;且过渡段与连接部相连的一端向与导风部连接的一端开口大小逐渐缩小。这样一来,可以减小室内空气通过导风孔进入到摆叶
半包围结构内的风阻,提高室内空气进气量。
[001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驱动组件,设于机壳内,且与多个摆叶相连。该驱动组件包括电机、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其中,电机设于机壳内,并与机壳相连,该电机还与第一连接杆相连。基于此,第二连接杆与第一连接杆转动连接,且第二连接杆还与多个摆叶连接。这样一来,当电机工作时将带动第一连杆摆动,这使得与第一连杆相连的第二连杆在预设方向上可以移动,进而带动多个摆叶摆动,以实现摆叶的摆风功能。
[002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导风部沿长度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脊线和第二脊线,其中第一脊线朝向出风口凸出,第二脊线朝向出风口凸出。
附图说明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形成有换热腔、混风通道、主进风口、出风口和多个混风进风口,所述换热腔的一端与所述主进风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混风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混风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混风进风口位于所述出风口邻近所述换热腔的一侧,且连通室内和所述混风通道;换热器,位于所述换热腔内,与所述机壳相连;贯流风扇,位于所述换热腔内,且与所述机壳相连,使空气由所述主进风口进入所述换热腔与所述换热器换热,且使与所述换热器换热的空气进入所述混风通道;以及,多个摆叶,位于所述混风通道内,且与所述机壳相连;其中,一个所述摆叶的至少部分设置在至少一个所述混风进风口的中心轴线的周围,形成为具有开口的半包围形状,所述开口朝向所述出风口;所述摆叶背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为第一导风面,用于引导与所述换热器换热且进入所述混风通道内的空气,所述摆叶朝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为第二导风面,用于引导由所述混风进风口进入所述混风通道内的室内空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叶包括:导风部,所述导风部设置在至少一个所述混风进风口的中心轴线的周围,形成为具有开口的半包围形状;至少一个连接部,与所述导风部和所述机壳均相连,一个所述连接部围绕一个所述混风进风口的中心轴线一周,限定出与所述混风进风口连通的导风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导风部固定连接,一个所述连接部设在一个所述混风通道内,且与所述机壳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风面和第二导风面,所述第一导风面为朝向所述换热腔凸出的凸面,所述第二导风面为沿远离所述出风口方向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滕董勇志张凤娇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