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颌骨穿刺导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0465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3D打印颌骨穿刺导板,包括采用3D打印机制作而成的咬合板和针道部分,所述针道部分设有穿刺活检时使用的至少三个针道,所述的咬合板和针道部分通过连接部分中间的一个接入口相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灵活、节约人力物力成本、提高穿刺的成功率等优点。提高穿刺的成功率等优点。提高穿刺的成功率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颌骨穿刺导板


[0001]本技术涉及活检穿刺的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3D打印颌骨穿刺导板。

技术介绍

[0002]颌骨位于面中、下三分之一,是维持面型及功能的重要组织器官。颌骨疾病是口腔领域常见的多发疾病,此类疾病严重影响颌面部外形及功能。颌骨疾病早期隐匿,病患因功能障碍而就诊时往往已为病变晚期,整体预后不佳。目前术前诊断只能依靠病理活检,但是病理活检是具有盲目性的,在穿刺过程中,无法保证是否会破坏重要的解刨结构,其次,穿刺的方向也需要富有经验的医护人员参与判断,方向对于诊断的准确度有一定影响,并且颌骨位置较深,组织切开活检对于局部的破坏很大,且活检后组织愈合不佳。这些原因给颌骨疾病的术前诊断造成困难。
[0003]近年的穿刺技术大多是在CT引导下的穿刺,CT可以深入病患的病灶,呈现病灶大小、结构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穿刺的准确率、诊断率,也避免伤及重要解剖组织。但是CT引导的穿刺操作复杂,较难一次成功,且病患和医生都需承受一定的辐射量。
[0004]经检索中国专利CN216021165U公开了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口腔颌面深部肿物穿刺活检导板,导板包括与颌面部外表面组织形状相契合的面罩型导向板基体,面罩包括外耳固定孔、上牙咬合牙套、与外鼻骨对应的卡接位,穿刺针道设在面罩基体上,此技术虽然可根据患者原有的影像学资料制备,能减少CT照射频数,增加穿刺成功率,但是其面罩设计较为复杂,耗费时间较长,针道的位置设在面罩上也可能导致灵活程度不高,如果肿瘤短期内变大导致进针位置变化就可能需要重新制定整个面罩,导致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0005]因此如何能用结构简单灵活的且不失准确度的医疗器械实现术前穿刺诊断,成为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的一种结构简单灵活、节约人力物力成本、提高穿刺的成功率的3D打印颌骨穿刺导板。
[0007]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8]一种3D打印颌骨穿刺导板,包括采用3D打印机制作而成的咬合板和针道部分,所述针道部分设有穿刺活检时使用的至少三个针道,所述的咬合板和针道部分通过连接部分中间的一个接入口相接。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连接部分位于咬合板上。
[00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连接部分呈现突出的半圆形结构。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咬合板和针道部分连接方式为针道部分垂直向上插入咬合板连接部分的接入口中。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咬合板为通过不同的病患上下牙咬合结构进行个性化设计的咬合板。
[00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针道部分在需要插入接入口的一端垂直于连接部分。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比起现有技术面罩型的设计,本技术在保留了现有技术针道部分避开重要解剖组织、提高穿刺成功率的优势的情况下,简化了结构设计,只包括两个部分,制作周期短,节约了人力物力的成本。
[0016]2.比起现有技术,本技术灵活程度更高,由于咬合板和针道是分离设计,两者通过位于咬合板的连接口相连,所以即使病患的肿瘤大小发生改变,影响了穿刺针道的位置也可以只把针道部分重新打印,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明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19]如图1所示,一种3D打印颌骨穿刺导板,包括咬合板1和针道部分2,两者通过连接部分3的接入口4相连,针道部分2的一端垂直于连接部分的接入口4,有针道的一端则具有一定角度,各部分均为3D打印机制作的结构。
[0020]连接部分3位于咬合板1上。所述的连接部分3呈现突出的半圆形结构。所述的咬合板1和针道部分2连接方式为针道部分2垂直向上插入咬合板1连接部分3的接入口4中。所述的咬合板1为通过不同的病患上下牙咬合结构进行个性化设计的咬合板。
[0021]本技术的制作步骤包括:
[0022]1.使用患者的CT影像导入医学建模软件建立三维立体数字模型,先根据病患的上下牙结构设计咬合板1;
[0023]2.标记出肿瘤的位置,可以模拟插入穿刺针的针道位置,确定最佳的针道方向,避开重要的解剖结构,并且直达病灶;
[0024]3.设计咬合板1和针道部分2作综合调整,设计连接部分3;
[0025]4.将上述设计生成的导板STL数据导入3D打印机中,进行3D打印。
[0026]在使用本技术的导板进行穿刺活检时,术前要将导板进行消毒,在病患完全咬合咬合板1时再次确定针道位置是否与原设计复合,之后可以通过针道进行穿刺活检手术。
[0027]综上,本技术在保留了现有技术针道部分避开重要解剖组织、提高穿刺成功率的优势的情况下,简化了结构设计,只包括两个部分,制作周期短,节约了人力物力的成本,并且本技术灵活程度更高,由于咬合板和针道是分离设计,两者通过位于咬合板的连接口相连,所以即使病患的肿瘤大小发生改变,影响了穿刺针道的位置也可以只把针道
部分重新打印,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资源浪费。
[0028]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颌骨穿刺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3D打印机制作而成的咬合板(1)和针道部分(2),所述针道部分(2)设有穿刺活检时使用的至少三个针道,所述的咬合板(1)和针道部分(2)通过连接部分(3)中间的一个接入口(4)相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颌骨穿刺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部分(3)位于咬合板(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3D打印颌骨穿刺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部分(3)呈现突出的半圆形结构。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婧刘剑楠王梓霖郭陟永吴昊刘一戈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