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凉白开热交换模块及其净饮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0310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凉白开热交换模块及其净饮机,属于热交换技术领域,通过对多组换热管进行竖直且间隔均匀的排列,并在换热管两端设置盖板,盖板内设置连通内管管道的热流槽和连通外管管道的冷流槽,形成用于快速制造凉白开水的热交换模块,保证了换热管的内管外经过的冷水流量、流速相同,使冷水的冷却效果均匀作用至热水,让输出的凉白开水的温度均匀稳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凉白开热交换模块应用于净饮机,并将常温的过滤水作为沸水的冷却水,吸收热量后,常温水变为温水,再经过即热管的加热成为沸水,增强了对热量的循环利用,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能环保的优点。能环保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凉白开热交换模块及其净饮机


[0001]本技术属于热交换
,具体涉及一种凉白开热交换模块及其净饮机。

技术介绍

[0002]热交换模块是一种让热量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以实现对特定物体降温或升温目的的装置,通常用液体作为热量交换的媒介。当前,热交换装置在饮水机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经过煮沸消毒杀菌的饮用水更健康,但由于沸水不能直接饮用,常规饮水机使用较为不便,便产生了对沸水冷却的净饮机,可以直接即时出凉白开(即经过降温的沸水),可直接饮用而无需等待沸水自凉,既便捷快速,又健康卫生,符合中国人喜欢喝凉白开的习惯。
[0003]现有净饮机所采用的热交换模块结构多为盘绕、卷曲的内外管道结构,其中外管套住内管,内管通热水、外管通冷水,通过冷水包裹住热水管道,并在热水输送过程中为热水降温,如专利CN216770284U所公开的换热器的结构。其缺点在于,这种盘绕、卷曲的管道其内外管之间的间隙不均、流速不均,会让冷水、热水的换热效率不稳定,难以精确控制换热量,凉白开出水温度忽高忽低。影响饮用体验。此外,现有盘绕、卷曲式的换热模块的结构粗糙,局部水流趋缓,长期使用容易局部积垢,也不便于冲洗。另外,现有凉白开净饮机缺少热量的循环利用,不够节能;以及换热模块体积过大、不够轻便等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凉白开热交换模块及其净饮机。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凉白开热交换模块,具有固定外壳;包括多根并排设置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具有内外嵌套的外管和内管,外管壁和内管壁之间为环绕所述内管的冷水流道,内管中为反向的热水流道,所述内管壁形成为冷热水的换热壁;所述换热管具有相同的横截面;
[0007]还包括设于换热管两端的带有换向槽的密封盖板,所述换向槽包括多个相互隔离的冷流槽和热流槽;所述冷流槽形成为两个相邻换热管冷水流道在同一端侧的横向连通通道,多个冷流槽在换热管的两端侧依次设置,使所有换热管的冷水流道依次串通形成冷水通路;所述热流槽形成为两个相邻换热管热水流道在同一端侧的横向连通通道,多个热流槽在换热管的两端侧依次设置,使所有换热管的热水流道依次串通形成热水通路;
[0008]位于热水通路始段的换热管一端设有连通其热水流道的第一进水口,在该换热管的另一端设有连通其冷水流道的第二出水口,而该换热管形成为所述冷水通路的末段;位于热水通路末段的换热管一端设有连通其热水流道的第一出水口,在该换热管的另一端设有连通其冷水流道的第二进水口,而该换热管形成为冷水通路的始段。
[0009]作为以上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管为双数个,至少具有2对;所述热水流道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位于同一端侧,所述冷水流道的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位于同一端侧。
[0010]作为以上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盖板包括相互密封盖合的槽盖和板盖,所述换向槽为形成于槽盖上的凹槽,所述盖板盖在凹槽上形成密封的冷流槽或热流槽;槽盖的另一侧则盖在所述多根换热管的同一侧端,并在对应位置设有连通冷流槽与冷水流道的第一接口,以及连通热流槽和热水流道的第二接口。
[0011]作为以上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位于所述多根换热管上侧端的密封盖板为上盖,位于下侧端的为下盖;所述上盖或下盖的槽盖与所述固定外壳一体成型,当需要对凉白开热交换模块内的换热管进行清洗或更换时,只需打开上盖或下盖。
[0012]作为以上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管的至少一端设有密封固定圈,密封圈用于保证管道之间的密闭性,防止各管道内产生水泄露;在密封固定圈一侧设有环形的内、外卡槽,所述换热管的外管端部插入外卡槽内,所述换热管的内管端部插入内卡槽内;在内、外卡槽之间设有贯通密封圈上下侧的第一通孔,在内卡槽的环内设有贯通密封圈上下侧的第二通孔。
[0013]作为以上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管位于外管的中间位置,内管壁至外管壁之间距离相同,保证内管外经过的冷水流量、流速相同,使冷水的冷却效果均匀作用至热水。
[0014]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净饮机,至少包括过滤模块和即热模块,以及凉白开出水嘴,以及上述方案描述的凉白开热交换模块,所述即热模块通过管道连接至凉白开热交换模块的第一进水口,所述凉白开热交换模块的第一出水口连通至凉白开出水嘴。
[0015]作为以上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模块通过管道连接至凉白开热交换模块的第二进水口,凉白开热交换模块的第二出水口连通至即热模块,用过滤后的常温水对沸水进行冷却,此时常温水吸收热量逐渐转变为温水,再由即热管对温水加热,增强了对热量的循环利用,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
[0016]作为以上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热水出水嘴和冷水出水嘴,热水出水嘴通过管道直接连接至即热模块,冷水出水嘴则直接连通至过滤模块。
[0017]作为以上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净饮机为台式净饮机,其还包括储水箱,储水箱连通至过滤模块。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9](1)与现有技术的盘绕、卷曲的一体式换热管相比,本技术通过对多组换热管进行竖直且间隔均匀的排列,并在换热管两端设置盖板,盖板内设置连通内管管道的热流槽和连通外管管道的冷流槽,形成用于快速制造凉白开水的热交换模块,保证了换热管的内管外经过的冷水流量、流速相同,使冷水的冷却效果均匀作用至热水,让输出的凉白开水的温度均匀稳定;
[0020](2)另一方面,将本技术应用于净饮机,且将过滤后的常温纯净水作为冷却水,吸收沸水热量后再用即热管加热成为沸水,增强了对热量的循环利用,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
[0021](3)本技术拆卸方便,方便对换热管进行清洗、更换等维护操作。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凉白开热交换模块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凉白开热交换模块的总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0024]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密封盖板的槽盖和板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下密封盖板的槽盖和板盖以及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密封圈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槽盖的另一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
[0029]1、外壳;2、密封盖板;21、上盖;211、第一进水口;212、第一出水口;22、下盖;221、第二进水口;222、第二出水口;23、槽盖;231、冷流槽;232、热流槽;24、板盖;3、换热管;31、外管;32、内管;4、密封圈;41、外卡槽;42、内卡槽;43、第一通孔;44、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凉白开热交换模块,具有固定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根并排设置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具有内外嵌套的外管和内管,外管壁和内管壁之间为环绕所述内管的冷水流道,内管中为反向的热水流道,所述内管壁形成为冷热水的换热壁;所述换热管具有相同的横截面;还包括设于换热管两端的带有换向槽的密封盖板,所述换向槽包括多个相互隔离的冷流槽和热流槽;所述冷流槽形成为两个相邻换热管冷水流道在同一端侧的横向连通通道,多个冷流槽在换热管的两端侧依次设置,使所有换热管的冷水流道依次串通形成冷水通路;所述热流槽形成为两个相邻换热管热水流道在同一端侧的横向连通通道,多个热流槽在换热管的两端侧依次设置,使所有换热管的热水流道依次串通形成热水通路;位于热水通路始段的换热管一端设有连通其热水流道的第一进水口,在该换热管的另一端设有连通其冷水流道的第二出水口,而该换热管形成为所述冷水通路的末段;位于热水通路末段的换热管一端设有连通其热水流道的第一出水口,在该换热管的另一端设有连通其冷水流道的第二进水口,而该换热管形成为冷水通路的始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凉白开热交换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为双数个,至少具有2对;所述热水流道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位于同一端侧,所述冷水流道的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位于同一端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凉白开热交换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板包括相互密封盖合的槽盖和板盖,所述换向槽为形成于槽盖上的凹槽,所述盖板盖在凹槽上形成密封的冷流槽或热流槽;槽盖的另一侧则盖在所述多根换热管的同一侧端,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天轮何杰凌
申请(专利权)人:宜盾普广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