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流型加强排水立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30290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稳流型加强排水立管系统,涉及排水立管技术领域,包括一对内旋流管材以及旋流器,所述旋流器包括上直筒以及下锥筒,所述上直筒侧壁面固定安装有中心切向旋流横支管排水口,所述下锥筒固定安装于上直筒下端,所述上直筒输入端与下锥筒输出端上分别固定安装有连接件,一对所述内旋流管材分别固定插装于连接件内,所述下锥筒内螺旋安装有导流叶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内螺旋管材和旋流器组成的立管排水系统排水能力较之前的立管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显著提升。的排水能力显著提升。的排水能力显著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稳流型加强排水立管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排水立管
,具体为稳流型加强排水立管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单立管排水系统中,采用立管与旋流器组合进而形成排水立管系统,如名称为一种立管检查孔降噪旋流器、公开号为CN203770934U的技术专利中,设计了一种具有降低排水管道噪音,从而改善居住环境的优点的排水立管系统,但立管材内壁光滑,摩擦阻力小以及单根立管不能实现即通水又通气的双重功能,用于建筑排水立管时,水流速度较高,当流量稍大时,容易形成水塞流(水塞流:是指建筑排水立管用于重力排水时,当流量过大、附着在管壁的水膜厚度过大或受到结构的影响水流形成中央水团在管道内下落,形成管道内下落的团塞状水流,在这种水流状态下,水流受管壁摩擦阻力影响小,下速度降快,在重力的作用下形成加速流动,造成压力波动剧烈,水流噪声大,容易造成卫生间地漏水封破坏,出现返臭现象),造成管内出现较大的压力波动和卫生间返臭。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稳流型加强排水立管系统,解决了现有的立管材内壁光滑,摩擦阻力小以及单根立管不能实现即通水又通气的双重功能,用于建筑排水立管时,水流速度较高,当流量稍大时,容易形成水塞流(水塞流:是指建筑排水立管用于重力排水时,当流量过大、附着在管壁的水膜厚度过大或受到结构的影响水流形成中央水团在管道内下落,形成管道内下落的团塞状水流,在这种水流状态下,水流受管壁摩擦阻力影响小,下速度降快,在重力的作用下形成加速流动,造成压力波动剧烈,水流噪声大,容易造成卫生间地漏水封破坏,出现返臭现象),造成管内出现较大的压力波动和卫生间返臭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稳流型加强排水立管系统,包括一对内旋流管材以及旋流器,所述旋流器包括上直筒以及下锥筒,所述上直筒侧壁面固定安装有中心切向旋流横支管排水口,所述下锥筒固定安装于上直筒下端,所述上直筒输入端与下锥筒输出端上分别固定安装有连接件,一对所述内旋流管材分别固定插装于连接件内,所述下锥筒内螺旋安装有导流叶片。
[0005]优选的,所述内旋流管材包括立管本体,所述立管本体固定插装于连接件内,所述立管本体内壁面固定安装有立管内筋,所述立管内筋螺旋延伸设置于立管本体内壁面,所述立管内筋包括主筋以及两条辅筋,两条所述辅筋设置于主筋两侧,两条所述辅筋的高度小于主筋高度。
[0006]优选的,所述立管本体外径为110mm

125mm。
[0007]优选的,所述立管本体的壁厚为3.2mm

3.8mm。
[0008]优选的,所述主筋的高度为8mm

13mm。
[0009]优选的,所述立管内筋的螺距为500mm

650mm。
[0010]优选的,两条所述辅筋对称设置于主筋两侧。
[0011]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提供了稳流型加强排水立管系统,本技术由内螺旋管材和旋流器组成的立管排水系统排水能力较之前的立管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显著提升,内螺旋管材内主筋加高以控制大流量厚水膜时的水力学状态,并可以疏导水气界面的气流状态,使大流量时立管水流处于稳定的旋流态,水流被吸附在管壁且不会离开,形成很好的附壁水膜流态,避免了水流向立管中央运动产生水塞流的情况,减小了管内压力的波动,提高了在一定压力波动范围内的排水流量,还避免了水流对管壁的交替冲击,使管道振动和排水噪声大大降低,在主筋的两侧设计两条辅筋,其高度小于主筋,对附壁层的水流起先导旋流作用,进而使整个管道内的水流在不同流速层都能处于协调稳定的旋流态,大幅度提升系统排水能力,在相同排水流量情况下,管道系统内正负压力波动值显著降低,充分保护排水管道系统的水封,大幅度减小水封的损失值,使排水系统更卫生安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所述稳流型加强排水立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内旋流管材;2、旋流器;3、上直筒;4、下锥筒;5、中心切向旋流横支管排水口;6、连接件;7、导流叶片;10、立管本体;11、立管内筋;12、主筋;13、辅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稳流型加强排水立管系统,包括一对内旋流管材1以及旋流器2,所述旋流器2包括上直筒3以及下锥筒4,所述上直筒3侧壁面固定安装有中心切向旋流横支管排水口5,所述下锥筒4固定安装于上直筒3下端,所述上直筒3输入端与下锥筒4输出端上分别固定安装有连接件6,一对所述内旋流管材1分别固定插装于连接件6内,所述下锥筒4内螺旋安装有导流叶片7,所述内旋流管材1包括立管本体10,所述立管本体10固定插装于连接件6内,所述立管本体10内壁面固定安装有立管内筋11,所述立管内筋11螺旋延伸设置于立管本体10内壁面,所述立管内筋11包括主筋12以及两条辅筋13,两条所述辅筋13设置于主筋12两侧,两条所述辅筋13的高度小于主筋12高度,所述立管本体10外径为110mm

125mm,所述立管本体10的壁厚为3.2mm

3.8mm,所述主筋12的高度为8mm

13mm,所述立管内筋11的螺距为500mm

650mm,两条所述辅筋13对称设置于主筋12两侧。
[0017]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
[0018]实施例1:稳流型加强排水立管系统,包括一对内旋流管材1以及旋流器2,旋流器2包括上直筒3以及下锥筒4,上直筒3侧壁面固定安装有中心切向旋流横支管排水口5,下锥筒4固定安装于上直筒3下端,上直筒3输入端与下锥筒4输出端上分别固定安装有连接件6,
一对内旋流管材1分别固定插装于连接件6内,下锥筒4内螺旋安装有导流叶片7,内旋流管材1包括立管本体10,立管本体10内壁面固定安装有立管内筋11,立管内筋11螺旋延伸设置于立管本体10内壁面,立管内筋11包括主筋12以及两条辅筋13,两条辅筋13设置于主筋12两侧,两条辅筋13的高度小于主筋12高度,立管本体10外径为110mm,立管本体10的实测外径最小为110mm、最大为110.3mm,立管本体10的壁厚为最小为3.2mm、最大为3.8mm,主筋12的高度为8

13mm,立管内筋11的螺距为500mm,两条辅筋13对称设置于主筋12两侧。
[0019]实施例2:稳流型加强排水立管系统,包括一对内旋流管材1以及旋流器2,旋流器2包括上直筒3以及下锥筒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稳流型加强排水立管系统,包括一对内旋流管材(1)以及旋流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器(2)包括上直筒(3)以及下锥筒(4),所述上直筒(3)侧壁面固定安装有中心切向旋流横支管排水口(5),所述下锥筒(4)固定安装于上直筒(3)下端,所述上直筒(3)输入端与下锥筒(4)输出端上分别固定安装有连接件(6),一对所述内旋流管材(1)分别固定插装于连接件(6)内,所述下锥筒(4)内螺旋安装有导流叶片(7),所述内旋流管材(1)包括立管本体(10),所述立管本体(10)固定插装于连接件(6)内,所述立管本体(10)内壁面固定安装有立管内筋(11),所述立管内筋(11)螺旋延伸设置于立管本体(10)内壁面,所述立管内筋(11)包括主筋(12)以及两条辅筋(13),两条所述辅筋(13)设置于主筋(12)两侧,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姜成旭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九日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