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触探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9724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力触探仪,包括立架,所述立架内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上开孔并活动穿设有触探杆,所述触探杆中部设置有冲击头、底端设置有探头,所述触探杆上滑动安装有重锤,重锤顶部设置有起重座,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立架顶部的牵引起重装置,所述牵引起重装置的牵引段设置有弹压挂钩件,所述弹压挂钩件能够与所述起重座扣合,并在牵引起重装置作用下提升至其顶端与限位杆触压后自动弹压释放起重座;操作更为简单方便,能够无需人力自动吊起重锤并自动脱落重锤砸至触探杆以进行地基承载力的工程地质评价。地基承载力的工程地质评价。地基承载力的工程地质评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触探仪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动力触探仪,属于动力触探


技术介绍

[0002]动力触探是动力检测试验的一种,即圆锥动力触探试验,一般将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简称为动力触探或动探。触探是测求松软土密度和强度的一种现场实验方法,触探器为有一定规格的圆锥型探头。动力触探也称为圆锥动力触探DPT,是利用一定质量的重锤,将与探杆相连接的标准规格的探头打入土中,及时记录探头贯入地表深度并记录每贯入10cm的实测击数,判断土的力学特性。
[0003]目前进行触探实验时需要进行多次落锤操作,由于穿心锤较重,第一次落锤后,一般由四个工人将其抬起再次进行落锤,这种方式极耗人力,且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设计出一款能够自动起吊重锤和脱落重锤砸至探头的动力触探仪十分有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触探仪,能够自动起吊重锤和脱落重锤砸至探头,降低了安全隐患,并且减少了人力消耗。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动力触探仪,包括立架,所述立架内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上开孔并活动穿设有触探杆,所述触探杆中部设置有冲击头、底端设置有探头,所述触探杆上滑动安装有重锤,重锤顶部设置有起重座,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立架顶部的牵引起重装置,所述牵引起重装置的牵引段设置有弹压挂钩件,所述弹压挂钩件能够与所述起重座扣合,并在牵引起重装置作用下提升至其顶端与限位杆触压后自动弹压释放起重座。
[0007]其中,所述牵引起重装置包括设置于立架内侧上壁的滑轮组,所述滑轮组包括水平设置的若干个动滑轮,所述滑轮组通过两侧设置有吊绳与弹压挂钩件连接。
[0008]其中,所述弹压挂钩件包括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顶部均设置有通孔,两侧所述吊绳分别穿设固定于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通孔间;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中部通过销轴铰接形成活动剪刀结构;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底部均设置有向外凸出的挂钩。
[0009]其中,所述起重座包括可供弹压挂钩件穿过的贯通孔,所述贯通孔两侧向内凹陷形成挂钩槽,所述挂钩和挂钩槽配合以实现扣合。
[0010]其中,所述位于销轴上端的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上段通过拉伸弹簧相互连接。
[0011]其中,所述滑轮组的拉绳与外界的绞盘相连接,所述绞盘的一端与外界的电机相连接。
[0012]其中,所述立架底部设置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中部开设有固定孔,所述触探杆下段滑动插设于固定孔中。
[0013]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本装置将弹压挂钩件设置为活动剪刀结构,能够夹持拉升起重锤,当弹压挂钩件拉升重锤直至弹压挂钩件抵至限位杆后,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顶部受到向内的压力而靠拢,因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中部通过销轴铰接,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下段同步向内靠拢,因此重锤则会自动落下,砸击冲击头,进而导致探头贯入地底。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弹压挂钩件与起重座安装示意图。
[0017]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0018]1、立架;2、滑轮组;3、限位杆;4、触探杆;5、重锤;6、弹压挂钩件;7、绞盘;11、固定盘;21、吊绳;41、探头;42、冲击头;51、起重座;52、挂钩槽;61、第一夹持臂;62、第二夹持臂;63、销轴;64、挂钩;65、拉伸弹簧;71、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0]请参阅图1、图2,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1]一种动力触探仪,包括立架1,立架1内设置有限位杆3,限位杆3上开孔并活动穿设有触探杆4,触探杆4中部设置有冲击头42、底端设置有探头41,触探杆4上滑动安装有重锤5,重锤5顶部设置有起重座51,还包括安装于立架1顶部的牵引起重装置,牵引起重装置的牵引段设置有弹压挂钩件6,弹压挂钩件6能够与起重座51扣合,并在牵引起重装置作用下提升至其顶端与限位杆3触压后自动弹压释放起重座51;具体的,牵引起重装置包括设置于立架1内侧上壁的滑轮组2,所述滑轮组2包括水平设置的若干个动滑轮,所述滑轮组2通过两侧设置有吊绳21与弹压挂钩件6连接。
[0022]进一步的,弹压挂钩件6包括第一夹持臂61和第二夹持臂62;第一夹持臂61和第二夹持臂62顶部均设置有通孔,两侧吊绳21分别穿设固定于第一夹持臂61和第二夹持臂62的通孔间;第一夹持臂61和第二夹持臂62中部通过销轴63铰接形成活动剪刀结构;第一夹持臂61和第二夹持臂62底部均设置有向外凸出的挂钩64;起重座51包括可供弹压挂钩件6穿过的贯通孔,贯通孔两侧向内凹陷形成挂钩槽52,挂钩64和挂钩槽52配合以实现扣合;具体的,弹压挂钩件6穿过贯通孔至起重座51内部,而后张开两侧第一夹持臂61和第二夹持臂62,第一夹持臂61和第二夹持臂62底部的挂钩64同步向两侧打开,挂钩64从而扣紧两侧挂钩槽52内,而后通过滑轮组2向上抬起弹压挂钩件6,第一夹持臂61和第二夹持臂62受到相对两侧向上的拉力,进而紧扣住起重座51,从而带动重锤5向上抬升,直至第一夹持臂61和第二夹持臂62顶部触碰至限位杆3,限位杆3中部为向上凸起的尖角区,因限位杆3两侧与立架1固定,第一夹持臂61和第二夹持臂62顶部在上升的过程中与限位杆3中部尖角区配合滑入,进而逐渐使得第一夹持臂61和第二夹持臂62向内收拢,第一夹持臂61和第二夹持臂62底部的挂钩64同步向内收拢,挂钩64从而从两侧挂钩槽52内脱落,进而松开重锤5,重锤5失去束缚,向下落,因重锤5滑动插设在触探杆4上,可保证下落位置不偏移,即可准确将触探杆4向下砸至土中。
[0023]进一步的,位于销轴63上端的第一夹持臂61和第二夹持臂62上段通过拉伸弹簧65相互连接;具体的,能够在拉升重锤5的过程中,第一夹持臂61和第二夹持臂62上段受到拉伸弹簧65向内的拉力即可夹紧重锤5。
[0024]进一步的,滑轮组2的拉绳与外界的绞盘7相连接,绞盘7的一端与外界的电机71相连接。
[0025]进一步的,立架1底部设置有固定盘11,固定盘11中部开设有固定孔,触探杆4下段滑动插设于固定孔中;固定盘11中部的固定孔与限位杆3上的通孔相对应,能够保持触探杆4相对垂直。
[0026]工作原理实施例:
[0027]启动电机71或是以人力带动滑轮组2运动,通过放下弹压挂钩件6,弹压挂钩件6穿过贯通孔至起重座51内部,而后张开两侧第一夹持臂61和第二夹持臂62,第一夹持臂61和第二夹持臂62底部的挂钩64同步向两侧打开,挂钩64从而扣紧两侧挂钩槽52内,而后通过滑轮组2向上抬起弹压挂钩件6,第一夹持臂61和第二夹持臂62受到相对两侧向上的拉力,进而紧扣住起重座51,从而带动重锤5向上抬升,直至第一夹持臂61和第二夹持臂62顶部触碰至限位杆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触探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架(1),所述立架(1)内设置有限位杆(3),所述限位杆(3)上开孔并活动穿设有触探杆(4),所述触探杆(4)中部设置有冲击头(42)、底端设置有探头(41),所述触探杆(4)上滑动安装有重锤(5),重锤(5)顶部设置有起重座(51),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立架(1)顶部的牵引起重装置,所述牵引起重装置的牵引段设置有弹压挂钩件(6),所述弹压挂钩件(6)能够与所述起重座(51)扣合,并在牵引起重装置作用下提升至其顶端与限位杆(3)触压后自动弹压释放起重座(5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触探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起重装置包括设置于立架(1)内侧上壁的滑轮组(2),所述滑轮组(2)包括水平设置的若干个动滑轮,所述滑轮组(2)通过两侧设置有吊绳(21)与弹压挂钩件(6)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动力触探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压挂钩件(6)包括第一夹持臂(61)和第二夹持臂(62);所述第一夹持臂(61)和第二夹持臂(62)顶部均设置有通孔,两侧所述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朝旭柳侃张智超卢贤锥唐雪峰黄瑛瑛叶龙珍邓鼎兴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