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射流旋流结合式淤泥抽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9677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射流旋流结合式淤泥抽取装置,包括文丘里管及旋流器,文丘里管由前到后依次由射流口、喷嘴、吸污口、吸入室、喉管及扩散管组成;射流口的前端连接高压风管,扩散管的后端连接旋流器的进料口;旋流器的上端设置有溢流口,旋流器的下端设置有底流口并通过管道与收集桶连接。该装置结构简单、质量轻便、无运动部件、处理量大、耗能低,且避免了繁多的设备及接线点,对井下水仓清淤作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射流旋流结合式淤泥抽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井下清淤
,具体涉及一种射流旋流结合式淤泥抽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矿井水会携带大量煤渣煤粉等固体物汇入水仓。随着固体物的不断沉淀、聚集、会导致水仓容量减小,若不及时清理,极易引发井下水害事故。
[0003]目前,矿井井下水仓的清淤通常采用传统人工清淤、渣浆泵抽吸、螺旋刮板装置清挖等方式。由于井下水仓环境恶劣,空间狭小,导致工人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清理效率低。同时传统清淤系统往往造成输运矿车泄漏严重、影响井下环境卫生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清理效率低,耗能大,结构复杂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射流旋流结合式淤泥抽取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射流旋流结合式淤泥抽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文丘里管及旋流器,文丘里管由前到后依次由射流口、喷嘴、吸污口、吸入室、喉管及扩散管组成;射流口的前端连接高压风管,扩散管的后端连接旋流器的进料口;旋流器的上端设置有溢流口,旋流器的下端设置有底流口并通过管道与收集桶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射流口的后端延伸到吸入室并与喷嘴连通,吸入室的下壁设置有吸污口,并向下深入到水仓内,吸入室的后端与喉管连通,喉管的后端与扩散管连通。
[0008]优选地,所述旋流器分为上柱段和下锥段,且进料口设置在上柱段的侧壁上。
[0009]优选地,与旋流器进料口连接的进料管采用的是倾斜式进料管,倾斜方向为向后下方倾斜。
[0010]优选地,所述高压风管设置在水仓上方。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将文丘里管和旋流器结合组成射流吸污-旋流收集装置,利用井下风管高压气作为气源对水仓底部淤泥进行抽吸分离。其结构简单、质量轻便、无运动部件、处理量大、耗能低,且避免了繁多的设备及接线点,对井下水仓清淤作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一种射流旋流结合式淤泥抽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文丘里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5]其中,1

高压风管;2

文丘里管;201

射流口;202

喷嘴;203

吸污口;204

吸入室;205

喉管;206

扩散管;3

水仓;4

进料口;5

溢流口;6

旋流器;7

底流口;8

收集桶。
具体实施方式
[0016]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射流旋流结合式淤泥抽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文丘里管2及旋流器6,文丘里管2由前到后依次由射流口201、喷嘴202、吸污口203、吸入室204、喉管205及扩散管206组成,即:所述射流口201的后端延伸到吸入室204并与喷嘴202连通,吸入室204的下壁设置有吸污口203,并向下深入到水仓3内,吸入室204的后端与喉管205连通,喉管205的后端与扩散管206连通;射流口201的前端连接高压风管1,高压风管1为井下水仓3上部,利用高压风进入文丘里管2形成一定真空度从而实现水仓3底部淤泥的抽吸;扩散管206的后端连接旋流器6的进料口4;旋流器6的上端设置有溢流口5用于排出空气,旋流器6的下端设置有底流口7并通过管道与收集桶8连接,煤泥水则通过旋流器的底流口被收集起来,收集桶8用来收集排出的煤泥水。旋流器6分为上柱段和下锥段,且进料口4设置在上柱段的侧壁上,与旋流器6进料口4连接的进料管采用的是倾斜式进料管,倾斜方向为向后下方倾斜。
[0017]工作原理:井下水仓3上方的高压风管1产生的高压风以一定速度由射流口201进入文丘里管2,经过文丘里管的喷嘴202时,会产生较大的速度,从而卷吸文丘里管2内的空气产生负压,进而抽吸水仓3中煤泥水使其经过吸污口203进入文丘里管2,煤泥水与高速气体在喉管205内进行充分混合,并随着气流一起流动,气流将带动煤泥水由扩散管206经进料口4进入旋流器6,混合流体进入旋流器6腔体后,在柱段壁面的作用下,混合流体由高速直线运动状态转变为旋转运动,从而形成离心力场,同时煤泥水在重力的作用下顺着壁面以螺旋流方式向下运动,在旋流器壁面周围形成外旋流;混合流体进入锥段后,由于锥段截面积不断减小从而导致流速增大,部分流体逐渐脱离外旋流,迁移到轴心位置,并以螺旋涡相反方式向上运动,形成内旋流。混合流体中大而重的煤泥水及颗粒受到较大的离心力,其运动轨迹不易被改变,继续沿壁面向下运动,并经由底流口7排出最终收集到收集桶8中;空气则进入内旋流,并最终从溢流口5排出。
[0018]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射流旋流结合式淤泥抽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文丘里管及旋流器,文丘里管由前到后依次由射流口、喷嘴、吸污口、吸入室、喉管及扩散管组成;射流口的前端连接高压风管,扩散管的后端连接旋流器的进料口;旋流器的上端设置有溢流口,旋流器的下端设置有底流口并通过管道与收集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射流旋流结合式淤泥抽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口的后端延伸到吸入室并与喷嘴连通,吸入室的下壁设置有吸污口,吸污口通过吸污管道向下深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悦刊张青云付海南陈波刘培坤姜兰越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