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医用针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9657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医用针盒,包括底盒;顶盒;连接结构,分别与底盒和顶盒活动连接;其中,底盒与顶盒均设有不同类型的固定槽,以放置手术所需各种器具,且顶盒可通过连接结构叠加于底盒上方;当不使用该针盒时,所述底盒与所述顶盒的边缘相贴合,形成密封腔体,当使用该针盒时,推开顶盒后,将其翻转至底盒的上方,使顶盒与底盒内的手术器具暴露在视野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有不同类型的固定槽,以放置手术所需各种器具,且设有用于测量的刻度线,以提高针盒的多用性;同时,通过连接结构与连接孔旋转连接,使得顶盒打开后可处于底盒上方,以节省手术台面空间。以节省手术台面空间。以节省手术台面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医用针盒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配件
,涉及一种医用针盒,特别是一种多功能医用针盒。

技术介绍

[0002]在外科手术中,通常会用到不同类型的手术器具,如缝针、注射针、手术刀等,在早期的手术中,通常用布制针包来收纳缝针,然而该针包不便于医护人员拿取缝针,易产生掉针风险;因此,产生了收纳各种医疗器具的医用针盒。但现有医用针盒设计较为单一,仅能放置单一的缝针或刀片,不能应对复杂手术中对各种器具的需求,缺乏多用性;同时,对于手术使用过程中未使用的剩余带线针头,没有相关的收纳措施,导致医疗器具的浪费,并且,现有医用针盒打开使用时,需占用较大台面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功能医用针盒,设有不同类型的固定槽,以放置手术所需各种器具,并且,设有用于测量的刻度线,以提高针盒的多用性;同时,通过连接结构与连接孔旋转连接,使得顶盒打开后可处于底盒上方,以节省手术台面空间。
[0004]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功能医用针盒,包括底盒;顶盒;连接结构,分别与底盒和顶盒活动连接;其中,底盒与顶盒均设有不同类型的固定槽,以放置手术所需各种器具,且顶盒可通过连接结构叠加于底盒上方;当不使用该针盒时,所述底盒与所述顶盒的边缘相贴合,形成密封腔体,当使用该针盒时,推开顶盒后,将其翻转至底盒的上方,使顶盒与底盒内的手术器具暴露在视野内。
[0005]在上述的一种多功能医用针盒中,所述底盒与所述顶盒均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凹陷面上设有不同类型的固定槽。
[0006]在上述的一种多功能医用针盒中,所述固定槽用以固定单头针头、双头针头、带线针头、垫片以及刀片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0007]在上述的一种多功能医用针盒中,所述凹槽内设有用于测量的刻度线以及用以固定注射针的针筒帽。
[0008]在上述的一种多功能医用针盒中,所述底盒与所述顶盒均设有连接孔,且连接孔的入口直径小于孔内直径。
[0009]在上述的一种多功能医用针盒中,所述连接孔与连接结构旋转连接,实现针盒的开启和关闭。
[0010]在上述的一种多功能医用针盒中,顶盒与连接结构连接的一侧设有第二凸部,并沿顶盒水平方向延伸至连接结构的外侧。
[0011]在上述的一种多功能医用针盒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杆、设于连接杆两端且与底盒和顶盒的连接孔旋转连接的连接部,以及设于连接杆靠近顶盒外侧与第二凸部相接
触的第一凸部,以实现顶盒翻转后固定。
[0012]在上述的一种多功能医用针盒中,所述连接部为倒刺结构,且设有开口槽;当与连接孔连接时,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以进入连接孔内部,并卡接于连接孔内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的一种多功能医用针盒,通过设置不同类型的固定槽,以放置手术所需的不同器具,提高了针盒的多用性。
[0015](2)本技术的一种多功能医用针盒,设有用于测量的刻度线,便于测量手术中用线的长度。
[0016](3)本技术的一种多功能医用针盒,通过连接结构与连接孔的旋转连接,实现针盒的启闭,并通过开启后顶盒与底盒空间的叠加,节省针盒占用的台面空间。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多功能医用针盒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多功能医用针盒的底盒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多功能医用针盒的顶盒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多功能医用针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多功能医用针盒的顶盒主视图;
[002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多功能医用针盒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3]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

底盒、101

刻度线、102

单头小针槽、103

双头针槽、104

单头大针槽、105

垫片槽、106

带线针槽、107

第一连接孔、2

连接结构、201

连接杆、202

连接部、203

第一凸部、3

顶盒、301

刀片固定槽、302

第一针筒帽、303

第二针筒帽、304

第三针筒帽、305

第二连接孔、306

第二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5]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6]如图1

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医用针盒,包括底盒1、设于底盒上方的顶盒3,以及两端分别与底盒1和顶盒3活动连接的连接结构2;其中,底盒1与顶盒3内均设有不同类型的固定槽,以放置手术所需各种器具,提高针盒的多用性,且顶盒3可通过连接结构2叠加于底盒1上方。具体而言,底盒1与顶盒3形状、大小相同,通过连接结构2活动连接,可进行旋转,当不使用该针盒时,所述底盒1与所述顶盒3的边缘相贴合,形成密封腔体,以保证手术器具的洁净;当使用该针盒时,推开顶盒3,通过与连接结构2的活动连接,使其位于底盒1的上方,进一步将顶盒3翻转使顶盒3与底盒1内的手术器具暴露在视野内,便于医护人员使用。
[0027]如图2和图6所示,所述底盒1包括凹槽、设于凹槽内的刻度线101、与刻度线101依次相邻设置的单头小槽102、双头针槽103、单头大针槽104、垫片槽105以及带线针槽106,以
固定手术所需各种器具,且底盒1与连接结构2连接的一侧,设有与连接结构2活动连接的第一连接孔107,以便活动机构2可活动,实现医用针盒的启闭。具体而言,所述底盒1呈长方形/正方形,内置凹槽,形成一个容纳腔,所述刻度线101设于凹槽一侧,以便医护人员测量使用线的长度,所述单头小槽102、双头针槽103、单头大针槽104、垫片槽105以及带线针槽106呈规则排列,且贴有序号标签,用以固定手术所需不同的器具,同时,通过分开存放,可便于医护人员使用和术后清点,可提高手术效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并且,底盒1内侧设有吸铁片/吸铁石,可保障手术器械固定的稳定性;所述第一连接孔107设于底盒1旋转侧的两端,该连接孔入口直径小于孔内直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医用针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盒(1);顶盒(3);连接结构(2),分别与底盒(1)和顶盒(3)活动连接;其中,底盒(1)与顶盒(3)均设有不同类型的固定槽,以放置手术所需器具,且顶盒(3)可通过连接结构(2)叠加于底盒(1)上方;当不使用该针盒时,所述底盒(1)与所述顶盒(3)的边缘相贴合,形成密封腔体,当使用该针盒时,推开顶盒(3)后,将其翻转至底盒(1)的上方,使顶盒(3)与底盒(1)内的手术器具暴露在视野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医用针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盒(1)与所述顶盒(3)均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凹陷面上设有不同类型的固定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医用针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包括用以固定单头针头、双头针头、带线针头、垫片以及刀片的固定槽。4.根据权利要求2

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医用针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内设有用于测量的刻度线(101)以及用以固定注射针的针筒帽。5.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军朱婷婷唐朝陈裕周伟姚盼盼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海曙区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