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翻盖的MiC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9354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8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块化建筑领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翻盖的MiC模块。一种可翻盖的MiC模块,包括固定模块、顶盖和驱动机构;固定模块具有容纳腔,顶盖端部与固定模块转动连接,驱动机构一端与顶盖内壁相连,驱动机构另一端与固定模块相连,以驱动所述顶盖在覆盖所述容纳腔的覆盖位置和敞开所述容纳腔的打开位置之间运动。由于采用顶盖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翻转打开,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顶盖处于打开位置时,可以从模块外部向固定模块的容纳腔内部吊装重型设备或大型物品,达到了模块内部灵活布置效果。灵活布置效果。灵活布置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翻盖的MiC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模块化建筑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可翻盖的MiC模块。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因其建设周期短,对环境影响小,已成为实现绿色建筑及工业化的重要方向。其中模块化集成建筑(ModularIntegrated Construction,简称MiC)是装配率最高、工业化程度最高的装配式建筑。目前,运输条件对模块尺寸及重量有一定限制,不利于在模块内部布置重型设备和大型物品。
[0003]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到达安装现场后,根据需要可在内部灵活布置重型设备或大型物品的模块化集成建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翻盖的MiC模块,其解决了到达安装现场后将重型设备或大型物品放入模块中技术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一种可翻盖的MiC模块,包括固定模块、顶盖和驱动机构;固定模块具有容纳腔,顶盖端部与固定模块转动连接,驱动机构一端与顶盖内壁相连,驱动机构另一端与固定模块相连,以驱动所述顶盖在覆盖所述容纳腔的覆盖位置和敞开所述容纳腔的打开位置之间运动。
[0008]可选地,固定模块包括模块顶框、若干模块柱、模块底框,若干模块柱位于模块顶框和模块底框之间,三者围合形成容纳腔。
[0009]可选地,模块底框包括两个平行的模块底主梁和位于两个模块底主梁的若干模块底次梁;若干模块底次梁中包括相平行的两个模块底边梁和若杆模块底内梁,两个模块底边梁两端对齐并固定于模块柱内壁或者模块底主梁的内壁上,模块底内梁两端对齐并固定于两个模块底主梁的内壁上。
[0010]可选地,若干模块柱中包括四个呈矩形布局的模块柱边梁和若干模块柱内梁;模块柱边梁上端与模块顶框固定连接,模块柱边梁下端与模块底框固定连接;模块柱内梁两端对齐,模块柱内梁位于相邻两个模块柱边梁之间,与模块柱边梁平行且支承模块顶框,或者与模块柱边梁垂直且支承于相邻两个模块柱边梁之间。
[0011]可选地,顶盖一侧长边与模块顶框一侧长边通过多个连接件活动连接;模块顶框上设置限位槽,限位槽的大小与顶盖尺寸相匹配。
[0012]可选地,连接件包括T形件、U形件和转轴,T形件和U形件通过转轴活动连接。
[0013]可选地,T形件的水平块与顶盖固定连接,T形件的竖直块前部设置第一转轴孔;U形件的横杆与模块顶框固定相连,U形件的横杆两端均设置两个竖杆,两个竖杆上端均开设水平相齐的第二转轴孔,第一转轴孔和第二转轴孔相适配且被转轴穿过实现活动连接。
[0014]可选地,驱动机构数量至少为一个。
[0015]可选地,顶盖内部端部可拆卸的设置第一连接座,一模块柱上设置有承接件,承接件上可拆卸的安装有第二连接座,驱动机构伸缩端通过耳环与第一连接座转动连接,驱动机构另一端通过耳环与第二连接座连接。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可翻盖的MiC模块,由于采用顶盖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翻转打开,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顶盖处于打开位置时,可以从模块外部向固定模块的容纳腔内部吊装重型设备或大型物品,达到了模块内部灵活布置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运输情况下的示意图;
[0019]图2本技术实施例1展开情况下的示意图;
[0020]图3本技术实施例2展开情况下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连接件局部放大图;
[0022]图5为本技术驱动机构连接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固定模块;2:顶盖;3:驱动机构;4:连接件;5:第一连接座;6:第二连接座;7:限位槽;8:承接件;
[0025]11:模块顶框;12:模块柱;13:模块底主梁;14:模块底次梁;
[0026]121:模块柱边梁;122:模块柱内梁;
[0027]141:模块底边梁;142:模块底内梁;
[0028]41:T形件;42:U形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更好的解释本技术,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
[0030]由固定模块、可打开的顶盖以及驱动机构构成一种顶盖可打开的MiC模块化。通过可打开的顶盖,可以从顶部向模块内部腔体吊装各类设备或物体,实现模块内部大型设备/物体的灵活布置,满足使用要求。同时腔体内辅助设备管线,如水、电、通风等各类管线,可在工厂内提前安装完成。现场仅需要和现场管线连接即可,不需要现场在模块中安装铺设管线,大大减少现场工作量。
[0031]驱动机构优选为油缸。
[0032]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清楚、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33]实施例1:
[0034]参照图1和图2,一种可翻盖的MiC模块,包括固定模块1、顶盖2和驱动机构3;固定
模块1具有容纳腔,顶盖2端部与固定模块1转动连接,驱动机构3一端与顶盖2内壁相连,驱动机构3另一端与固定模块1相连,以驱动所述顶盖2在覆盖所述容纳腔的覆盖位置和敞开所述容纳腔的打开位置之间运动。
[0035]主体框架梁柱均为方管Q355,顶盖材质选用铝板或者波纹板。
[0036]参照图1和图2,固定模块1包括模块顶框11、若干模块柱12、模块底框,若干模块柱12位于模块顶框和模块底框之间,三者围合形成容纳腔。
[0037]通过驱动机构3带动顶盖2打开,根据需要可在将物品或者设备放置在容纳腔内。根据需要可将设备或者物品从顶盖放入。设备可以是各类大型或重型设备,如试验设备,生产设备,民用方面可以是各类大型家具等,以上设备或者物品由于尺寸限制,不易直接从模块的门窗进入,因此需从顶盖送入。
[0038]参照图1和图2,模块底框包括两个平行的模块底主梁13和位于两个模块底主梁13的若干模块底次梁14;若干模块底次梁14中包括相平行的两个模块底边梁141和若杆模块底内梁142,两个模块底边梁141两端对齐并固定于模块柱12内壁或者模块底主梁13的内壁上,模块底内梁142两端对齐并固定于两个模块底主梁13的内壁上。
[0039]本实施例,模块柱12与接触面接触,整体模块与接触面留存一定间隙,根据实际需要而定预留间隙大小;或者同实施例2,整体模块与接触面接触,两者之间不留间隙。
[0040]参照图1,若干模块柱12中包括四个呈矩形布局的模块柱边梁121和若干模块柱内梁122;模块柱边梁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翻盖的MiC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模块(1)、顶盖(2)和驱动机构(3);固定模块(1)具有容纳腔,顶盖(2)端部与固定模块(1)转动连接,驱动机构(3)一端与顶盖(2)内壁相连,驱动机构(3)另一端与固定模块(1)相连,以驱动所述顶盖(2)在覆盖所述容纳腔的覆盖位置和敞开所述容纳腔的打开位置之间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翻盖的MiC模块,其特征在于,固定模块(1)包括模块顶框(11)、若干模块柱(12)、模块底框,若干模块柱(12)位于模块顶框和模块底框之间,三者围合形成容纳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翻盖的MiC模块,其特征在于,模块底框包括两个平行的模块底主梁(13)和位于两个模块底主梁(13)的若干模块底次梁(14);若干模块底次梁(14)中包括相平行的两个模块底边梁(141)和若杆模块底内梁(142),两个模块底边梁(141)两端对齐并固定于模块柱(12)内壁或者模块底主梁(13)的内壁上,模块底内梁(142)两端对齐并固定于两个模块底主梁(13)的内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翻盖的MiC模块,其特征在于,若干模块柱(12)中包括四个呈矩形布局的模块柱边梁(121)和若干模块柱内梁(122);模块柱边梁(121)上端与模块顶框(11)固定连接,模块柱边梁(121)下端与模块底框固定连接;模块柱内梁(122)两端对齐,模块柱内梁(122)位于相邻两个模块柱边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柏岩张佳艺王琼谭华泰陈朝骏张勇林建坤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