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烘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9227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8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叶烘干装置,包括烘干室,所述传送带组件包括上传送带和下传送带;所述上传送带长度短于所述下传送带;所述上传送带与下传送带左端对齐;所述上传送带向右侧传送;所述下传送带向左侧传送;循环组件,出料组件,所述出料组件包括吹风机、隔板B和出料口;所述吹风机设置在上传送带下侧;所述隔板B设置在下传送带右侧;所述出料口设置在烘干室右侧底部;烘干机。通过设置吹风机和隔板B,根据茶叶烘干脱水后的质量变化,由于新鲜茶叶含水量约在7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烘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茶叶加工
,特别是一种茶叶烘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茶叶俗称茶,一般包括茶树的叶子和芽,茶叶成分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有益健康,茶叶制成的茶饮料。
[0003]烘干是茶叶加工工序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品茶叶的色香味品质。烘干工序通过特定温度的热源、对茶叶进行间歇式干燥处理,使其含水量低于规定数值,且含水量均匀,能够保持茶叶形状、色泽和香味,是形成色、香、味俱全的茶叶的关键工序。
[0004]专利号CN217303442U公开了一种茶叶加工用高效烘干装置,通过控制第二电机实现挡料板的移动,当烘干完成需要排料时,可带动挡料板可沿烘干筒体底部的安装槽抽出,使烘干完成的茶叶可经排料槽排出,便于排料操作的进行。
[0005]但该装置需要人工观察茶叶的烘干程度,并在观察到烘干完成后手动关闭装置,才可将烘干好的茶叶进行排出;由于该装置的操作需要人工进行观察,无法实现精准自动控制茶叶的烘干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实现对于茶叶烘干程度的自动控制,提高茶叶烘干精度,提供一种茶叶烘干装置。
[0007]一种茶叶烘干装置,包括
[0008]烘干室,所述烘干室设置为腔体结构;所述烘干室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烘干室内设置有传送带组件;
[0009]所述传送带组件包括上传送带和下传送带;所述上传送带长度短于所述下传送带;所述上传送带与下传送带左端对齐;
[0010]所述上传送带和下传送带设置为镂空结构;
[0011]所述上传送带向右侧传送;所述下传送带向左侧传送;
[0012]所述烘干室内竖向设置有隔板A;所述隔板A设置在传送带组件左侧;所述隔板A上设置有上开口和下开口;所述上开口高于上传送带水平位置;所述下开口与下传送带水平位置对齐;
[0013]循环组件,所述循环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和螺旋叶;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烘干室顶部;所述螺旋叶竖向设置在烘干室内,并位于隔板A左侧;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穿过烘干室顶部并通过联轴器与螺旋叶顶部连接;所述螺旋叶底部通过轴套与烘干室底部固定;
[0014]出料组件,所述出料组件包括吹风机、隔板B和出料口;所述吹风机设置在上传送带下侧;所述隔板B设置在下传送带右侧;所述出料口设置在烘干室右侧底部;
[0015]所述隔板B高度低于上传送带水平高度,且高于下传送带水平高度;
[0016]烘干机,所述烘干机设置在烘干室外侧底部;所述烘干机输出端连接有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贯穿烘干室侧壁与烘干室内连通。
[0017]进一步的,所述进料口上设置有进料腔;所述进料腔内设置有分料器;所述进料腔顶部通过转轴设置有翻盖。
[0018]进一步的,所述传送带组件还包括驱动箱;所述驱动箱设置在烘干室后侧;所述驱动箱内设置有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贯穿烘干室侧壁并与上传送带连接;所述第三电机输出端贯穿烘干室侧壁并与下传送带连接。
[0019]进一步的,所述上开口下部右侧设置有滑板;所述下开口下侧设置有斜槽。
[0020]进一步的,所述吹风机出风口与上传送带右侧竖向对齐。
[0021]进一步的,所述出料口外侧设置有可滑动的挡板。
[0022]进一步的,所述烘干室右侧上部设置有斜角。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1、通过设置吹风机和隔板B,根据茶叶烘干脱水后的质量变化,由于新鲜茶叶含水量约在70%

80%,因此烘干后茶叶的质量变化较大,烘干后质量较轻的茶叶更容易被吹风机吹动,从隔板B右侧落下,并落在出料口处,实现自动选取,提高烘干效率和准确性。
[0025]2、通过设置螺旋叶和方向相反的传送带,使得未达到烘干条件的茶叶实现自动往复循环,实现进一步的自动化烘干选取操作,提高烘干效率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剖视图;
[0028]图3为本技术驱动箱示意图;
[0029]图中,1、烘干室;11、进料口;111、进料腔;112、分料器;113、翻盖;12、传送带组件;121、上传送带;122、下传送带;123、驱动箱;124、第二电机;125、第三电机;13、隔板A;131、上开口;131

1、滑板;132、下开口;132

1、斜槽;14、斜角;2、循环组件;21、第一电机;22、螺旋叶;3、出料组件;31、吹风机;32、隔板B;33、出料口;331、挡板;4、烘干机;41、通风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1]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32]实施例1
[0033]如图1~3所示
[0034]一种茶叶烘干装置,包括
[0035]烘干室1,所述烘干室1设置为腔体结构;所述烘干室1右侧上部设置有斜角14;通过设置斜角14,使得被吹过来的茶叶可以顺利落下;
[0036]所述烘干室1顶部设置有进料口11;所述烘干室1内设置有传送带组件12;
[0037]所述进料口11上设置有进料腔111;所述进料腔111内设置有分料器112;具体的,所述分料器112设置为带有叶片的转筒,并通过电机转动进行控制,实现茶叶的均匀投入;
[0038]所述进料腔111顶部通过转轴设置有翻盖113;
[0039]所述传送带组件12包括上传送带121和下传送带122;所述上传送带121长度短于所述下传送带122;所述上传送带121与下传送带122左端对齐;通过设置上述方案,使得未完全烘干的茶叶可以落在下传送带122,进行循环往复烘干;
[0040]所述上传送带121和下传送带122设置为镂空结构;具体的,所述上传送带121和下传送带122镂空设置为间隙小于茶叶大小,仅可透风,茶叶无法落下;
[0041]所述上传送带121向右侧传送;所述下传送带122向左侧传送;
[0042]所述烘干室1内竖向设置有隔板A13;所述隔板A13设置在传送带组件12左侧;所述隔板A13上设置有上开口131和下开口132;所述上开口131高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室(1),所述烘干室(1)设置为腔体结构;所述烘干室(1)顶部设置有进料口(11);所述烘干室(1)内设置有传送带组件(12);所述传送带组件(12)包括上传送带(121)和下传送带(122);所述上传送带(121)长度短于所述下传送带(122);所述上传送带(121)与下传送带(122)左端对齐;所述上传送带(121)和下传送带(122)设置为镂空结构;所述上传送带(121)向右侧传送;所述下传送带(122)向左侧传送;所述烘干室(1)内竖向设置有隔板A(13);所述隔板A(13)设置在传送带组件(12)左侧;所述隔板A(13)上设置有上开口(131)和下开口(132);所述上开口(131)高于上传送带(121)水平位置;所述下开口(132)与下传送带(122)水平位置对齐;循环组件(2),所述循环组件(2)包括第一电机(21)和螺旋叶(22);所述第一电机(21)设置在烘干室(1)顶部;所述螺旋叶(22)竖向设置在烘干室(1)内,并位于隔板A(13)左侧;所述第一电机(21)输出端穿过烘干室(1)顶部并通过联轴器与螺旋叶(22)顶部连接;所述螺旋叶(22)底部通过轴套与烘干室(1)底部固定;出料组件(3),所述出料组件(3)包括吹风机(31)、隔板B(32)和出料口(33);所述吹风机(31)设置在上传送带(121)下侧;所述隔板B(32)设置在下传送带(122)右侧;所述出料口(33)设置在烘干室(1)右侧底部;所述隔板B(32)高度低于上传送带(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荣斌林成财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隽永华程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