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等离子防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8667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型等离子防雷装置,在上电极上端面设置多个大致竖向的接闪杆;在上电极和绝缘体外设置一防护罩,该防护罩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各结构的调整,使三者装配后的体积大幅度变小,在整体外部设置一个保护罩,避免树叶、树枝等杂物贴在各结构的外部,而且针对不同尺寸设置了不同的内部第二电极,使整体结构能够适用于更多的应用场合。合。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等离子防雷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等离子防雷单元结构改进
,尤其是一种小型等离子防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雷击是雷云电荷泄放的过程,其对建筑物、塔架等处于高位的部分造成直接破坏,对其内的电气设备也会造成伤害,除此之外,处于空旷处的行人、车辆、帐篷等相当于空旷处的高位,也会形成雷云电荷泄放的通道。传统防雷技术中主要应用的是避雷针,按照安装的规范,避雷针安装在高位,并通过导线与大地内的地线连接,这种防雷结构适用于固定位置的建筑物、塔架、通讯天线等结构中,对于状态和位置经常发生改变的行人、车辆或帐篷等均不适用,而且避雷针是将泄放电荷通过电线导入地线中进行正负电荷的中和,这个过程会有大电流流过导线,同样也不适用于行人、车辆和帐篷的防雷。
[0003]中国专利CN201711039801.9公开了一种等离子阻雷单元,其将上电极和下电极设置在绝缘介质的上端和下端,然后在上电极上端面中部设置一个中接闪杆,在中接闪杆外侧的上电极上端面设置多个侧接闪杆。中接闪杆和侧接闪杆用于雷云电荷的吸引,并迅速聚集能量,上电极和下电极之间形成放电并将空气迅速电离,电离后产生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分别与雷云的负电荷和地面的正电荷中和,由此截断雷电的通道,实现引雷但不入地的防雷目的。从上述原理可知,其能够避免大电流流过导线时的安全风险,但由于体积较大,安装后不便于移动的特点,不能满足行人、车辆和帐篷等结构经常移动或改变位置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小型等离子防雷装置。本技术中,改变上电极、下电极和绝缘体的的结构,使三者装配后的体积大幅度变小,在整体外部设置一个保护罩,避免树叶、树枝等杂物贴在各结构的外部,而且针对不同尺寸设置了不同的内部第二电极,使整体结构能够适用于更多的应用场合。
[0005]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小型等离子防雷装置,包括上电极、绝缘体和下电极,上电极和下电极分别设置在绝缘介质的上端和下端,其特征在于:在上电极上端面设置多个大致竖向的接闪杆;在上电极和绝缘体外设置一防护罩,该防护罩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0007]进一步的:所述接闪杆上端部为尖针形状。
[0008]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罩上端面设置有与接闪杆对位的通孔。
[0009]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罩下端内壁与上电极外壁和绝缘体外壁保留间隙。
[0010]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罩包括上罩体和下罩体,上罩体侧壁设置有多个通孔,下罩体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凸出部,该凸出部与上电极外壁和绝缘体外壁保留间隙。
[0011]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罩包括上罩体和下罩体,上罩体侧壁设置有多个通孔,下罩体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凸出部,该凸出部与上电极外壁下端、绝缘体和下电极外壁上端保留间
隙。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上电极包括上盖和环形侧壁,环形侧壁上端设置上盖,上盖中心处设置一个接闪杆,该接闪杆旁侧的上盖上径向均布设置多个接闪杆;环形侧壁下端连接绝缘体上端。
[0013]进一步的:所述绝缘体内设置有第二电极。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极包括金属环,在金属环外壁上设置有多个齿。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极包括金属环,在金属环外壁上设置有多个针。
[0016]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17]本技术中,上电极中的环形侧壁上端设置上盖,上盖上设置竖向的多个接闪杆,绝缘体上端连接环形侧壁的下端内,绝缘体的上端设置在下电极的上端内,环形侧壁下端的底面设置成多个齿形,利用齿与下电极上端形成尖端放电。在绝缘体内设置第二电极,利用第二电极的齿形或针形结构提高电离的等离子体的外散速度,上述各结构的调整,使三者装配后的体积大幅度变小,在整体外部设置一个保护罩,避免树叶、树枝等杂物贴在各结构的外部,而且针对不同尺寸设置了不同的内部第二电极,使整体结构能够适用于更多的应用场合。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的主视图;
[0020]图3是图2的A

A向截面图;
[0021]图4是图3的第二电极的放大轴向图;
[0022]图5是另一种结构的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图5的第二电极的放大轴向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5]一种小型等离子防雷装置,如图所示,包括上电极、绝缘体17和下电极27,上电极和下电极分别设置在绝缘介质的上端和下端,本技术的创新在于:在上电极上端面设置多个大致竖向的接闪杆3;在上电极和绝缘体外设置一防护罩1,该防护罩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0026]接闪杆上端部为尖针形状。接闪杆下端部19旋合或焊接或卡装在上电极内,优选旋合的方式,既上电极内的孔设置内螺纹,接闪杆下端部设置外螺纹,二者旋合后将接闪杆固定,便于尖针形状因碰撞歪斜后的接闪杆的更换。
[0027]防护罩上端面设置有与接闪杆对位的顶通孔2,接闪杆的数量是多少,顶通孔的数量相同且与接闪杆对位。
[0028]上电极包括上盖14和环形侧壁15,环形侧壁上端通过螺丝12固定上盖,上盖中心处设置一个接闪杆,该接闪杆旁侧的上盖上径向均布设置多个接闪杆;环形侧壁下端通过螺丝连接绝缘体上端。接闪杆上端尖针的竖向高度相同,上述顶通孔和高度相同的目的是
为了接闪杆能够同时进行雷云电荷的吸引并聚集能量。
[0029]防护罩下端内壁与上电极外壁和绝缘体外壁保留间隙。如图3所示,防护罩包括上罩体4和下罩体9,上罩体侧壁设置有多个上侧通孔5,上罩体下端设置朝下的凸边20,下罩体上端设置朝上的挡边21,上罩体通过螺丝与环形侧壁和上盖固定后,下罩体上端被卡紧。挡边下方设置倾斜的过渡段22,该过渡段上设置有斜通孔7,过渡段下方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凸出部,该凸出部上设置有中侧通孔8,凸出部下端设置倾斜的过渡段,该过渡段上设置有斜通孔,过渡段的下端通过挡边和凸边的结构固定在下电极外通过螺丝12套设的防护壳10的上端内。
[0030]从图中可知,上电极的下端和下电极的上端26均位于防护罩下端的凸出部内侧,当上电极和下电极之间放电产生的等离子可以通过该处的通孔迅速的向外扩散。凸出部内壁与上电极、绝缘体和下电极的外壁之间的间隙更大。
[0031]绝缘体位于环形侧壁和下电极之间的外表面设置有上下间隔的三个凸起25,该凸起的截面的外表面为弧形。
[0032]凸出部使下罩体内壁与上电极外壁下端(环形侧壁下端)、绝缘体和下电极外壁上端保留间隙D,这样可以避免较大颗粒的杂物进入下罩体内部时能够在雨水冲刷的作用下正常的从下罩体内排出,避免这些较大颗粒的杂物残留在间隙处。
[0033]上盖下方的环形侧壁内为中空状态28,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等离子防雷装置,包括上电极、绝缘体和下电极,上电极和下电极分别设置在绝缘介质的上端和下端,其特征在于:在上电极上端面设置多个大致竖向的接闪杆;在上电极和绝缘体外设置一防护罩,该防护罩上设置有多个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等离子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闪杆上端部为尖针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小型等离子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上端面设置有与接闪杆对位的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小型等离子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下端内壁与上电极外壁和绝缘体外壁保留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小型等离子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包括上罩体和下罩体,上罩体侧壁设置有多个通孔,下罩体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凸出部,该凸出部与上电极外壁和绝缘体外壁保留间隙。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敏杨建国张学维陈莹宋林晓宋溪晨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期待蓝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