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绷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8620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止血绷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止血绷带,所述紧箍绷带的上部端面位于边缘位置处对称涂抹有第一胶贴层,且紧箍绷带的上部端面位于中部位置处涂抹有第二胶贴层,所述紧箍绷带的上部端面正对于第二胶贴层的内侧贴附有止血贴,且紧箍绷带的端面正对于止血贴的下方开设有透气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止血贴对穿刺部位的精准贴附,在呈十字交叉对称排列的紧箍绷带下方的第一胶贴层、第二胶贴层的双重胶贴定位,具有精准、高效的止血贴附性能,其取代了传统环形绷带的形式,不仅能够对患者穿刺部位进行精准的敷贴止血工作,同时适应性更强,能够适应患者躯体的不同位置处。能够适应患者躯体的不同位置处。能够适应患者躯体的不同位置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止血绷带


[0001]本技术涉及止血绷带
,具体是一种止血绷带。

技术介绍

[0002]心内科穿刺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有创操作,是经皮穿刺至桡动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股静脉、股动脉并插入导管的操作技术,穿刺过程是首先确认穿刺点,在穿刺点常规消毒,在穿刺点部位行局部麻醉,可以用麻醉针确认穿刺位置是否正确,然后穿刺针沿着穿刺点进入血管,把导丝沿着穿刺针进入血管,拔出穿刺针,加压包扎止血。
[0003]经检索,中国专利网公开了一种心内科穿刺护理止血绷带(公开号CN213758429U),所述绷带本体的结构为开口设计,所述绷带本体的内壁固定设置有止血层,所述绷带本体的外壁固定设置有魔术贴公,该种心内科穿刺护理止血绷带的绷带本体、止血层、弹力层、透气层和魔术贴公等依序衔接,结构简单,投资成本低,通过海藻胶来对穿刺伤口进行止血,使得伤口在止血的过程中也可以形成一层粘膜从而保护到穿刺伤口,不仅如此,该绑带设计有魔术贴,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体型特征对患者进行适当力度的伤口止血捆绑。但是此类形式的止血绷带在使用过程中,仅适用于患者的四肢,对于患者的躯干部位适应性较差,且在绷护过程中,其绷护止血的精准性较差,止血效果较差。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止血绷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的止血绷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止血绷带,包括紧箍绷带,所述紧箍绷带的上部端面位于边缘位置处对称涂抹有第一胶贴层,且紧箍绷带的上部端面位于中部位置处涂抹有第二胶贴层,所述紧箍绷带的上部端面正对于第二胶贴层的内侧贴附有止血贴,且紧箍绷带的端面正对于止血贴的下方开设有透气通孔。
[0006]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止血贴包括弹性衬垫层,所述弹性衬垫层的上方贴附有抑菌止血层,且弹性衬垫层的下方贴附有防水透气层,所述弹性衬垫层的上部端面位于中部位置处嵌入设置有紧压衬垫。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性衬垫层为医用棉,所述抑菌止血层为壳聚糖纤维布,所述防水透气层为防水透气膜。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紧压衬垫为圆形结构,且紧压衬垫采用硅胶材质构件,所述紧压衬垫的端面对称贯穿开设有导通孔。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胶贴层的上部端面贴附有第一撕贴,所述第二胶贴层的端面贴附有第二撕贴。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紧箍绷带的拉伸带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紧箍绷带呈十字交叉对称排列,所述紧箍绷带为弹力布。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胶贴层与第二胶贴层采用水性压敏胶
材质构件,且第一胶贴层的数量为四组,所述第一胶贴层正对于紧箍绷带的四个边角位置处,所述第二胶贴层正对于止血贴的边缘外侧位置处。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通过止血贴对穿刺部位的精准贴附,在呈十字交叉对称排列的紧箍绷带下方的第一胶贴层、第二胶贴层的双重胶贴定位,具有精准、高效的止血贴附性能,其取代了传统环形绷带的形式,不仅能够对患者穿刺部位进行精准的敷贴止血工作,同时适应性更强,能够适应患者躯体的不同位置处。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止血绷带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止血绷带中紧箍绷带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止血绷带中止血贴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紧箍绷带;2、第一撕贴;3、止血贴;31、弹性衬垫层;32、抑菌止血层;33、防水透气层;34、紧压衬垫;35、导通孔;4、第二撕贴;5、第一胶贴层;6、第二胶贴层;7、透气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止血绷带,包括紧箍绷带1,紧箍绷带1的拉伸带数量为两组,两组紧箍绷带1呈十字交叉对称排列,紧箍绷带1为弹力布,通过止血贴3对穿刺部位的精准贴附,在呈十字交叉对称排列的紧箍绷带1下方的第一胶贴层5、第二胶贴层6的双重胶贴定位,具有精准、高效的止血贴附性能,其取代了传统环形绷带的形式,不仅能够对患者穿刺部位进行精准的敷贴止血工作,同时适应性更强,能够适应患者躯体的不同位置处。
[0019]紧箍绷带1的上部端面位于边缘位置处对称涂抹有第一胶贴层5,且紧箍绷带1的上部端面位于中部位置处涂抹有第二胶贴层6,第一胶贴层5的上部端面贴附有第一撕贴2,第二胶贴层6的端面贴附有第二撕贴4,第一胶贴层5与第二胶贴层6采用水性压敏胶材质构件,且第一胶贴层5的数量为四组,第一胶贴层5正对于紧箍绷带1的四个边角位置处,第二胶贴层6正对于止血贴3的边缘外侧位置处,在使用止血绷带对患者穿刺部位进行敷贴止血工作时,医务人员先将第二撕贴4从第二胶贴层6上撕下,进而将止血贴3的中心部位正对于患者的穿刺部位处,将止血贴3贴附于穿刺部位处,同步的医务人员由中心向外按压紧箍绷带1,使第二胶贴层6与患者皮肤进行粘合,在粘合完毕后,依次将第一撕贴2从第一胶贴层5上撕下,将第一胶贴层5同步粘合在患者皮肤上,形成双重贴合的形式,将止血绷带牢固的贴附在患者皮肤上。
[0020]紧箍绷带1的上部端面正对于第二胶贴层6的内侧贴附有止血贴3,且紧箍绷带1的端面正对于止血贴3的下方开设有透气通孔7,止血贴3包括弹性衬垫层31,弹性衬垫层31的上方贴附有抑菌止血层32,且弹性衬垫层31的下方贴附有防水透气层33,弹性衬垫层31的上部端面位于中部位置处嵌入设置有紧压衬垫34,弹性衬垫层31为医用棉,抑菌止血层32为壳聚糖纤维布,防水透气层33为防水透气膜,紧压衬垫34为圆形结构,且紧压衬垫34采用硅胶材质构件,紧压衬垫34的端面对称贯穿开设有导通孔35,在使用止血绷带对患者穿刺
部位进行敷贴止血过程中,壳聚糖纤维布形式的抑菌止血层32具有良好的抑菌止血性能,能够对患者伤口部位进行良好的止血、抑菌防护工作,医用棉形式的弹性衬垫层31在硅胶材质的紧压衬垫34的组合下,具有良好的弹性压缩性能,能够使抑菌止血层32紧固的敷贴在患者穿刺部位处,防水透气膜形式的防水透气层33在导通孔35的配套组合下,能够对患者敷贴部位进行良好的透气处理,使热气通过透气通孔7排散出。
[002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止血绷带对患者穿刺部位进行敷贴止血工作时,医务人员先将第二撕贴4从第二胶贴层6上撕下,进而将止血贴3的中心部位正对于患者的穿刺部位处,将止血贴3贴附于穿刺部位处,同步的医务人员由中心向外按压紧箍绷带1,使第二胶贴层6与患者皮肤进行粘合,在粘合完毕后,依次将第一撕贴2从第一胶贴层5上撕下,将第一胶贴层5同步粘合在患者皮肤上,形成双重贴合的形式,将止血绷带牢固的贴附在患者皮肤上,进一步的在使用止血绷带对患者穿刺部位进行敷贴止血过程中,壳聚糖纤维布形式的抑菌止血层32具有良好的抑菌止血性能,能够对患者伤口部位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止血绷带,包括紧箍绷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紧箍绷带(1)的上部端面位于边缘位置处对称涂抹有第一胶贴层(5),且紧箍绷带(1)的上部端面位于中部位置处涂抹有第二胶贴层(6),所述紧箍绷带(1)的上部端面正对于第二胶贴层(6)的内侧贴附有止血贴(3),且紧箍绷带(1)的端面正对于止血贴(3)的下方开设有透气通孔(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血绷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贴(3)包括弹性衬垫层(31),所述弹性衬垫层(31)的上方贴附有抑菌止血层(32),且弹性衬垫层(31)的下方贴附有防水透气层(33),所述弹性衬垫层(31)的上部端面位于中部位置处嵌入设置有紧压衬垫(3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血绷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衬垫层(31)为医用棉,所述抑菌止血层(32)为壳聚糖纤维布,所述防水透气层(33)为防水透气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丽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