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网型供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28000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网型供能系统。离网型供能系统包括:电能存储部;光伏发电装置,包括若干光伏组件、散热部、滤光结构、第一驱动泵以及热交换器,散热部设置在光伏组件的发热部位,滤光结构设置在光伏组件上且具有容纳滤光冷却介质的滤光腔;生活用水管路,与热交换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滤光冷却介质通过冷却循环回路同时流过散热部和滤光结构,在进行滤光的同时对光伏组件进行散热,既减少了光伏组件的发热量,又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热量交换到生活用水中,提高光伏转化效率的同时还有效利用了光伏发电产生的热量,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离网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资源利用效率低,难以满足使用需求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离网型供能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可再生能源应用
,具体涉及一种离网型供能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并网型,即和公用电网通过标准接口相连接,将接受来的能量经过高频直流转换后变成高压直流电,经过逆变器逆变后向电网输出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的正弦交流电流;另一种是离网型,即在自己的闭路系统内部形成电路,系指采用区域独立发电、分户独立发电的离网型供电模式;在配网不能到达的偏远山区、荒漠地区、海岛等区域,离网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因其建设周期短、配置灵活等优点,对于户用显得更加适宜。
[0003]目前,现有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一般将太阳能和风能转换成电能进行利用,在高寒地区中,采暖和生活热水均为日常刚需,在对室内或生活用水进行加热时,需要通过发电系统储存的电能进行加热,能量转换过程中将产生能量损失,降低了能量利用率,使得本就转化效率较低的发电系统更加难以满足日常生活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离网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资源利用效率低,难以满足使用需求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离网型供能系统。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离网型供能系统,包括:电能存储部,适于存储电能;光伏发电装置,包括若干光伏组件、散热部、滤光结构、第一驱动泵以及热交换器,光伏组件与电能存储部电连接,散热部设置在光伏组件的发热部位,滤光结构设置在光伏组件上且具有容纳滤光冷却介质的滤光腔,光伏组件适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滤光结构、散热部及热交换器形成冷却循环回路,第一驱动泵适于驱动滤光冷却介质在冷却循环回路中流动;生活用水管路,与热交换器连接,热交换器适于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生活用水。
[0006]可选的,光伏组件为聚光光伏组件。
[0007]可选的,每个聚光光伏组件包括菲涅尔透镜、光漏斗、光棱镜、光伏电池以及PCB板,光漏斗、光棱镜、光伏电池和PCB板依次连接,菲涅尔透镜设置在光漏斗的上方,滤光结构覆盖在菲涅尔透镜上,PCB板设置在散热部上。
[0008]可选的,PCB板与散热部之间设有导热件。
[0009]可选的,散热部包括若干散热器,若干散热器与若干聚光光伏组件一一对应设置,相邻的散热器通过冷却管连通。
[0010]可选的,光伏发电装置还包括跟踪支架,光伏组件和散热器固定设置在跟踪支架上,散热器通过柔性管路与生活用水管路接触,跟踪支架适于根据太阳位置调整光伏组件的角度。
[0011]可选的,还包括保温水箱和电热水箱,生活用水管路依次与保温水箱和电热水箱
连通,保温水箱适于存储热水,电热水箱适于在电能充足时对其中的水进行加热。
[0012]可选的,生活用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驱动泵,第二驱动泵适于驱动水在生活用水管路中流动。
[0013]可选的,还包括风力发电装置,与电能存储部电连接,风力发电装置适于将风能转化为电能。
[0014]可选的,电能存储部包括控制逆变一体机和蓄电池,风力发电装置和光伏发电装置通过控制逆变一体机与蓄电池电连接。
[0015]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6]1、在光伏发电装置上设置散热部和滤光结构,滤光冷却介质通过冷却循环回路同时流过散热部和滤光结构,在进行滤光的同时对光伏组件进行散热,既减少了光伏组件的发热量,防止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因温度过高而下降,又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热量交换到生活用水中,对生活用水进行预加热,提高光伏转化效率的同时还有效利用了光伏发电产生的热量,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离网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资源利用效率低,难以满足使用需求的问题。
[0017]2、PCB板与散热部之间设有导热件,结构简单可靠,能够保证PCB板与散热部之间的热传导效率。
[0018]3、滤光结构中的滤光腔为一个整体的腔体,以保证滤光冷却介质在其中的流动不受阻挡,冷却入口设置在滤光结构上与滤光腔连通,冷却出口设置在冷却管与散热器内部的腔体连通,滤光冷却介质先填充位于上方的滤光腔,之后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冷却管中,最后从冷却出口流出,使得滤光冷却介质能够有效填充滤光腔。
[0019]4、为了在光伏支架转动时不影响滤光冷却回路的正常运行,光伏支架上的冷却管与地面上的冷却管之间采用柔性管路连接,柔性管路可随光伏支架上双轴转动。
[0020]5、位于地面的冷却管穿设在换热腔中,同时冷却管位于换热腔中的部分成弯曲状设置,以增大滤光冷却介质与生活用水之间的换热面积。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离网型供能系统的布置示意图;
[0023]图2示出了图1的离网型供能系统的光伏发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示出了图2的离网型供能系统的光伏发电装置的剖开示意图;
[0025]图4示出了图1的离网型供能系统的散热器的布置示意图;
[0026]图5示出了图4的离网型供能系统的散热器的俯视示意图;
[0027]图6示出了图4的离网型供能系统的散热器的侧视示意图;
[0028]图7示出了图1的离网型供能系统的供电过程示意图;
[0029]图8示出了图1的离网型供能系统的供热过程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0、控制逆变一体机;11、蓄电池;12、配电箱;20、风力发电装置;30、光伏发电装置;31、菲涅尔透镜;32、光漏斗;33、光棱镜;34、光伏电池;35、PCB板;36、模组箱;37、跟踪支架;38、光伏支架;39、光伏支柱;41、第一驱动泵;42、滤光结构;43、散热器;44、冷却管;45、柔性管路;46、冷却入口;47、冷却出口;50、生活用水管路;51、保温水箱;52、电热水箱;53、第二驱动泵;54、热交换器;55、水源。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4]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网型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能存储部,适于存储电能;光伏发电装置(30),包括若干光伏组件、散热部、滤光结构(42)、第一驱动泵(41)以及热交换器(54),所述光伏组件与所述电能存储部电连接,所述散热部设置在所述光伏组件的发热部位,所述滤光结构(42)设置在所述光伏组件上且具有容纳滤光冷却介质的滤光腔,所述光伏组件适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所述滤光结构(42)、所述散热部及所述热交换器(54)形成冷却循环回路,所述第一驱动泵(41)适于驱动滤光冷却介质在所述冷却循环回路中流动;生活用水管路(50),与所述热交换器(54)连接,所述热交换器(54)适于将所述光伏组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生活用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网型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为聚光光伏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网型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聚光光伏组件包括菲涅尔透镜(31)、光漏斗(32)、光棱镜(33)、光伏电池(34)以及PCB板(35),所述光漏斗(32)、所述光棱镜(33)、所述光伏电池(34)和所述PCB板(35)依次连接,所述菲涅尔透镜(31)设置在所述光漏斗(32)的上方,所述滤光结构(42)覆盖在所述菲涅尔透镜(31)上,所述PCB板(35)设置在所述散热部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网型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35)与所述散热部之间设有导热件。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离网型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光磊才树旺闫华林徐振华任博涵范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