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接触式微小颗粒物旋转风幕捕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7976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微小颗粒物旋转风幕捕集装置,包括中间导流装置,所述中间导流装置包括中心排风管、布置在中心排风管外周的空腔结构,所述中心排风管的外壁与空腔结构内壁之间形成有环形出风口,所述环形出风口内有导叶结构,所述中心排风管、空腔结构外部形成有气罩,所述空腔结构通过伸出到气罩外部的一号风管与鼓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中心排风管顶端伸出到气罩外部与二号风管连通,所述二号风管与离心风机的进风口连通,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口通过三号风管与收集包连通,所述收集包上设置有采集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采集性能稳定、采集效率高的特点。采集效率高的特点。采集效率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接触式微小颗粒物旋转风幕捕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通风除尘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接触式微小颗粒物旋转风幕捕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非接触检测技术主要应用于生物医学工程、金属学及金属工艺、电力工业、机械工业、铁路运输等方面;特别是在一些细小颗粒物收集领域中,需要应用到对微小颗粒的非接触式检测。
[0003]在进行非接触式的微小颗粒检测时,需要对微小颗粒进行采集,但是现有的微小颗粒采集装置,大都采用单风机直接采集,需要近距离操作,容易使微小颗粒的采集不稳,采集效果不好,且容易发生事故,或者对采集人员造成健康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接触式微小颗粒物旋转风幕捕集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非接触式微小颗粒物旋转风幕捕集装置,包括中间导流装置,所述中间导流装置包括中心排风管、布置在中心排风管外周的空腔结构,所述中心排风管的外壁与空腔结构内壁之间形成有环形出风口,所述环形出风口内形成有导叶结构,所述中心排风管、空腔结构外部形成有气罩,所述空腔结构通过伸出到气罩外部的一号风管与鼓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中心排风管顶端伸出到气罩外部与二号风管连通,所述二号风管与离心风机的进风口连通,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口通过三号风管与收集包连通,所述收集包上设置有采集口。
[0007]优选地,所述气罩为直径1米、高度1.5米的圆柱形壳体结构。
[0008]优选地,所述中心排风管、空腔结构的下部均为喇叭口状结构。
[0009]优选地,所述导叶结构包括若干沿中心排风管底部外周均匀布置的风叶,且风叶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
[0010]优选地,所述环形出风口的截面面积从上到下依次减小。
[00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1)打开鼓风机将外部空气吹入到空腔结构中,气体经过周向布置的导叶结构(4)形成旋流并通过底部的环形通风口;
[0013](2)经过环形通风口的气流螺旋下行进入气罩中,受到离心风机的抽吸作用卷吸起气罩中的微细颗粒,汇集到气罩的中部区域,形成混有微细颗粒物的气流;
[0014](3)连接着中心排风管的离心风机将气罩中部区域携带微细颗粒的气流抽入到收集包中;
[0015](4)通过采集口可将收集包中的微细颗粒进行采集检测。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本专利技术采用双风机采集,通过鼓风机和导叶结构,气流在碰到壁面会形成大面积回流,可以使环形出风口形成气流稳定的气幕,再通过离心风机形成吸收采集效应,一是能提高采集稳定性,二是能提高采集效率。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设备连接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中间导流装置不带一号风管的截面剖视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中间导流装置带一号风管的截面剖视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中间导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中间导流装置的透视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气罩中微小颗粒的流动示意图;
[0025]图中:1、中心排风管;2、一号风管;3、空腔机构;4、导叶结构;5、离心风机;6、鼓风机;7、中间导流装置;8、环形出风口;9、三号风管;10、收集包;11、采集口;12、气罩;13、二号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接触式微小颗粒物旋转风幕捕集装置,包括中间导流装置7,所述中间导流装置7包括中心排风管1、布置在中心排风管1外周的空腔结构3,所述中心排风管1的外壁与空腔结构3内壁之间形成有环形出风口8,所述环形出风口8内形成有导叶结构4,所述中心排风管1、空腔结构3外部形成有气罩12,所述空腔结构3通过伸出到气罩12外部的一号风管2与鼓风机6的出风口连通,所述中心排风管1顶端伸出到气罩12外部与二号风管13连通,所述二号风管13与离心风机5的进风口连通,所述离心风机5的出风口通过三号风管9与收集包10连通,所述收集包10上设置有采集口11。
[0028]所述气罩12为直径1米、高度1.5米的圆柱形壳体结构,该空间利于形成回流。
[0029]所述中心排风管1、空腔结构3的下部均为喇叭口状结构,所述导叶结构4包括沿中心排风管1底部外周均匀布置的若干风叶,导叶结构能使吹入主要装置的风在吹出装置时更加稳定且均匀。
[0030]所述环形出风口8吹出的风轴向、径向、切向分量分别为0.7、0.38、0.6,能形成最稳定的风场,所述环形出风口8的截面面积从上到下依次减小,能够便提高风速,形成风幕,通过导叶等结构使得吹出的检测气体更加均匀且拥有一定的方向便于形成流场。
[0031]本实施例的导叶结构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现有结构,在此不再作详细描述。
[0032]具体使用时,包括以下步骤:
[0033](1)打开鼓风机6将外部空气吹入到空腔结构3中,气体经过周向布置的导叶结构4形成旋流并通过底部的环形通风口8;
[0034](2)经过环形通风口8的气流螺旋下行进入气罩12中,受到离心风机5的抽吸作用卷吸起气罩中的微细颗粒,汇集到气罩12的中部区域,形成混有微细颗粒物的气流,其流动示意图如附图6所示;
[0035](3)连接着中心排风管1的离心风机5将气罩12中部区域携带微细颗粒的气流抽入到收集包10中;
[0036](4)通过采集口11可将收集包10中的微细颗粒进行采集检测。
[0037]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专利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专利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接触式微小颗粒物旋转风幕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导流装置(7),所述中间导流装置(7)包括中心排风管(1)、布置在中心排风管(1)外周的空腔结构(3),所述中心排风管(1)的外壁与空腔结构(3)内壁之间形成有环形出风口(8),所述环形出风口(8)内形成有导叶结构(4),所述中心排风管(1)、空腔结构(3)外部形成有气罩(12),所述空腔结构(3)通过伸出到气罩(12)外部的一号风管(2)与鼓风机(6)的出风口连通,所述中心排风管(1)顶端伸出到气罩(12)外部与二号风管(13)连通,所述二号风管(13)与离心风机(5)的进风口连通,所述离心风机(5)的出风口通过三号风管(9)与收集包(10)连通,所述收集包(10)上设置有采集口(1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微小颗粒物旋转风幕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罩(12)为直径1米、高度1.5米的圆柱形壳体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微小颗粒物旋转风幕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排风管(1)、空腔结构(3)的下部均为喇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志新李晓恒高成飞汪一帆李旭航钟涛闫小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