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风道风机组件和冷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7905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8
本申请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风道,用于向目标空间送风,风道包括:风道本体,设置有进风侧和与目标空间连通的多个送风口;和,第一导风筋,其第一端设置于风道本体,第二端延伸至进风侧,以将风道本体划分成第一导风段和第二导风段;进入第一导风段的风量为第一分风量,进入第二导风段的风量为第二分风量;其中,在送风口非均匀布置的情况下,第一分风量和第二分风量与对应导风段的长度相匹配;在送风口均匀布置的情况下,第一分风量和第二分风量与对应导风段的送风口数量相匹配。该风道有利于提高各个送风口出风的均匀性,从而提高目标空间温度的均匀性。本申请还公开一种风道风机组件和冷柜。风机组件和冷柜。风机组件和冷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道、风道风机组件和冷柜


[0001]本申请涉及制冷设备
,例如涉及一种风道、风道风机组件和冷柜。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冷藏设备由于可低温储存物品而被广泛应用,例如,冰箱、冷柜等。依据制冷原理,冷柜一般分为直冷冷柜以及风冷冷柜。对于直冷冷柜,受使用的玻璃门及柜体内空气循环较差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柜体内顶部温度较高;对于风冷冷柜,受柜体内风口的设置位置的影响,使柜体内温度受风循环影响较大,靠近风口处的温度较低,远离风口处的温度较高。
[0003]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0004]相关技术中,冷柜的柜体内不同位置的温度差较大,存在柜体内均温性较差,影响冷柜制冷效率,能耗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0006]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风道、风道风机组件和冷柜,有利于提高各个送风口出风的均匀性,从而提高目标空间温度的均匀性。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用于向目标空间送风,所述风道包括:风道本体,设置有进风侧和与所述目标空间连通的多个送风口;和,第一导风筋,其第一端设置于所述风道本体,第二端延伸至所述进风侧,以将所述风道本体划分成第一导风段和第二导风段;进入所述第一导风段的风量为第一分风量,进入所述第二导风段的风量为第二分风量;其中,在所述送风口非均匀布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分风量和所述第二分风量与对应导风段的长度相匹配;在所述送风口均匀布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分风量和所述第二分风量与对应导风段的送风口数量相匹配。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送风口非均匀布置的情况下,f1:f2=L1:L2;其中,f1为第一分风量,f2为第二分风量,L1为第一导风段的长度,L2为第二导风段的长度。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送风口均匀布置的情况下,f1:f2=x1:x2;其中,x1为第一导风段所包括的送风口的数量,x2为第二导风段所包括的送风口的数量。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风机组件,包括:第一送风风道,为上述的风道,第一送风风道包括:第一风道本体,设置有第一进风侧和多个第一风道送风口;第三导风筋,设置于第一风道本体,且延伸至第一进风侧,第三导风筋将第一风道本体划分成第三导风段和第四导风段;进入第三导风段的风量为第三分风量,进入第四导风段的风量为第四分风量;和,风机,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送风风道相连通的第一风机出风口,所述风机包括蜗壳蜗舌组件和设置于所述蜗壳蜗舌组件内的风轮。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蜗壳蜗舌组件包括:第一蜗壳和第一蜗舌,围合成第一风机出风口;其中,所述风轮中心与所述第一蜗舌构成第五辅助连线,所述风轮中心与所述第三导风筋的第二端构成第六辅助连线,过风轮中心做第一蜗壳的垂线为第七辅助连线;所述第五辅助连线与所述第六辅助连线之间的夹角为第四夹角α4,所述第六辅助连线与所述第七辅助连线之间的夹角为第三夹角α3,α3:α4=f3:f4,f3为第三分风量,f4为第四分风量。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风道送风口非均匀布置的情况下,α3:α4=L3:L4,L3为第三导风段的长度,L4为第四导风段的长度;或者,在所述第一风道送风口均匀布置的情况下,α1:α2=x3:x4,x3为第三导风段所包括的第一风道送风口的数量,x4为第四导风段所包括的第一风道送风口的数量。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还设置有第二风机出风口;风道风机组件还包括:第二送风风道,与第二风机出风口相连通;第二送风风道为上述的风道,第二送风风道包括:第二风道本体,设置有第二进风侧和多个第二风道送风口;第四导风筋,设置于第二风道本体,且延伸至第二进风侧,第四导风筋将第二风道本体划分成第五导风段和第六导风段;进入第五导风段的风量为第五分风量,进入第六导风段的风量为第六分风量;所述蜗壳蜗舌组件还包括:第二蜗壳和第二蜗舌,围合成第二风机出风口;所述风轮中心与所述第四导风筋的第二端构成第八辅助连线,所述风轮中心与所述第二蜗舌构成第九辅助连线,所述第八辅助连线与所述第九辅助连线之间的夹角为第五夹角α5,所述第八辅助连线与所述风轮的第五辅助连线之间的夹角为第六夹角α6;α5:α6=f5:f6,f5为第五分风量,f6为第六分风量。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风道送风口非均匀布置的情况下,α5:α6=L5:L6,L5为第五导风段的长度,L6为第六导风段的长度;或者,在所述第二风道送风口均匀布置的情况下,α5:α6=x5:x6,x5为第五导风段所包括的第二风道送风口的数量,x6为第六导风段所包括的第二风道送风口的数量。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冷柜包括:内胆,包括第一侧壁;和,上述的风道风机组件,其中所述风道风机组件的第一送风风道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风道风机组件包括第二送风风道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送风风道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且位于所述第一送风风道的下侧。
[0017]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风道、风道风机组件和冷柜,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0018]考虑到台阶、回风口位置和蜗壳结构等因素,送风口可以为非均匀布置,在送风口非均匀布置的情况下,第一分风量和第二分风量与对应导风段的长度相匹配,有利于提高各个送风口出风的均匀性,从而提高目标空间温度的均匀性。在送风口均匀布置的情况下,第一分风量和第二分风量与对应导风段的送风口数量相匹配,有利于提高各个送风口出风的均匀性,从而提高目标空间温度的均匀性。
[0019]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0020]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0021]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风道风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冷柜玻璃门处凝露产生情况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风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冷柜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内胆与回风盖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内胆与蒸发器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内胆与蒸发器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回风盖板与蒸发器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回风盖板与蒸发器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道,其特征在于,用于向目标空间送风,所述风道包括:风道本体,设置有进风侧和与所述目标空间连通的多个送风口;和,第一导风筋,其第一端设置于所述风道本体,第二端延伸至所述进风侧,以将所述风道本体划分成第一导风段和第二导风段;进入所述第一导风段的风量为第一分风量,进入所述第二导风段的风量为第二分风量;其中,在所述送风口非均匀布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分风量和所述第二分风量与对应导风段的长度相匹配;在所述送风口均匀布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分风量和所述第二分风量与对应导风段的送风口数量相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送风口非均匀布置的情况下,f1:f2=L1:L2;其中,f1为第一分风量,f2为第二分风量,L1为第一导风段的长度,L2为第二导风段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送风口均匀布置的情况下,f1:f2=x1:x2;其中,x1为第一导风段所包括的送风口的数量,x2为第二导风段所包括的送风口的数量。4.一种风道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送风风道,为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的风道,第一送风风道包括:第一风道本体,设置有第一进风侧和多个第一风道送风口;第三导风筋,设置于第一风道本体,且延伸至第一进风侧,第三导风筋将第一风道本体划分成第三导风段和第四导风段;进入第三导风段的风量为第三分风量,进入第四导风段的风量为第四分风量;和,风机,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送风风道相连通的第一风机出风口,所述风机包括蜗壳蜗舌组件和设置于所述蜗壳蜗舌组件内的风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蜗舌组件包括:第一蜗壳和第一蜗舌,围合成第一风机出风口;其中,所述风轮中心与所述第一蜗舌构成第五辅助连线,所述风轮中心与所述第三导风筋的第二端构成第六辅助连线,过风轮中心做第一蜗壳的垂线为第七辅助连线;所述第五辅助连线与所述第六辅助连线之间的夹角为第四夹角α4,所述第六辅助连线与所述第七辅助连线之间的夹角为第三夹角α3,α3:α4=f3:f4,f3为第三分风量,f4为第四分风量。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伟张书锋李大伟郑皓宇张强王瑞
申请(专利权)人: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