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系统交流窜电报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7884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路监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直流系统交流窜电报警装置,包括告警输入模块、告警输出模块、互感器输入模块以及绝缘监测模块,告警输入模块内置有可调整流模块,互感器输入模块外接互感器,告警输出模块和互感器输入模块均安装于绝缘监测模块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在不改变原直流系统绝缘监测装置的情况下新增直流系统中交流串电故障的特征分析、直流系统中交直流有效值分量的提取显示、以及实现交流窜入直流的测记告警功能,一旦发生交流串电事故立刻告知维护人员交流窜电电压大小即发生窜电的回路,绝缘监测模块可实时监控系统母线对地电压,包括系统电压,正对地电压,负对地电压及交流窜电电压并实时显示。地电压及交流窜电电压并实时显示。地电压及交流窜电电压并实时显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流系统交流窜电报警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路监测
,具体为一种直流系统交流窜电报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力系统中的直流系统接地故障是一种易发生且对电力系统危害性较大的故障。无论是正极接地或者负极接地,都可能造成保护误动或者保护拒动,危害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856-2004》规定了不同直流系统接地故障的整定值,当直流系统接地阻抗低于该阻值时,表示系统已经处于故障运行状态,需及时处理。而直流系统中的交流串电故障则为直流系统中最为严重的接地情况,当直流系统中发生交流串电故障后,极有可能造成保护的误动作,危害巨大。
[0003]根据新直流系统安全规定,当直流系统发生交流串电故障后,直流绝缘监测装置需及时发出告警信号,并记录故障发生的时间。而现有的直流系统绝缘监测装置均未对交流串电故障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导致直流系统发生交流串电故障后维护人员不能及时处理,危害直流系统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流系统交流窜电报警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直流系统绝缘监测装置均未对交流串电故障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直流系统交流窜电报警装置,包括告警输入模块、告警输出模块、互感器输入模块以及绝缘监测模块,所述告警输入模块内置有可调整流模块,所述互感器输入模块外接互感器,所述告警输出模块和互感器输入模块均安装于绝缘监测模块内
[0007]所述告警输入模块还包括三组变压电阻R1、R2、R3、电容器C1、C2、C3、电流传感器Vac以及固定电阻R4、R5。
[0008]作为优选,所述电容器C1、C2、C3的电容值分别为1μF、4μF和10μF,所述电阻R4、R5的电阻值均为20KΩ。
[0009]作为优选,所述可调整流模块的输入电压为交流220V,所述可调整流模块的输出端包括KM

端口、KM+端口。
[0010]作为优选,所述绝缘监测模块包括KM

端口、KM+端口和GND端口,所述变压电阻R1、R2、R3、电容器C1、C2、C3、电流传感器Vac并联连接于绝缘监测模块的GND端口。
[0011]作为优选,所述绝缘监测模块KM

端口与可调整流模块的KM

端口连接,所述绝缘监测模块KM+端口与可调整流模块的KM+端口连接。
[0012]作为优选,所述变压电阻R1外接单刀单掷开关K1,所述绝缘监测模块的KM+端口通过互感器连接于单刀单掷开关K1上。
[0013]作为优选,所述变压电阻R2外接单刀单掷开关K2,所述绝缘监测模块的KM

端口通过互感器连接于单刀单掷开关K2上。
[0014]作为优选,所述变压电阻R3外接单刀单掷开关K3,所述电容器C1、C2、C3依次外接单刀单掷开关K4、K5和K6。
[0015]作为优选,所述单刀单掷开关K3、K4、K5的活动端均连接于绝缘监测模块的KM+端口,所述单刀单掷开关K6的活动端连接于绝缘监测模块的KM

端口。
[0016]作为优选,所述电流传感器Vac外接双刀单掷开关K7、K8,所述双刀单掷开关K7的端口连接绝缘监测模块的KM+端口,所述双刀单掷开关K8的端口连接于绝缘监测模块的KM

端口。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直流系统交流窜电报警装置中,可以在不改变原直流系统绝缘监测装置的情况下新增直流系统中交流串电故障的特征分析、直流系统中交直流有效值分量的提取显示、以及实现交流窜入直流的测记告警功能,一旦发生交流串电事故立刻告知维护人员交流窜电电压大小即发生窜电的回路,为直流系统交流窜电故障提供了快速有效的解决方案,绝缘监测模块可实时监控系统母线对地电压,包括系统电压,正对地电压,负对地电压及交流窜电电压并实时显示。
附图说明
[001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做进一步的详细解释,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一种直流系统交流窜电报警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告警输入模块、告警输出模块、互感器输入模块以及绝缘监测模块,告警输入模块内置有可调整流模块,互感器输入模块外接互感器,告警输出模块和互感器输入模块均安装于绝缘监测模块内;告警输入模块还包括三组变压电阻R1、R2、R3、电容器C1、C2、C3、电流传感器Vac以及固定电阻R4、R5,可以在不改变原直流系统绝缘监测装置的情况下新增直流系统中交流串电故障的特征分析、直流系统中交直流有效值分量的提取显示、以及实现交流窜入直流的测记告警功能,一旦发生交流串电事故立刻告知维护人员交流窜电电压大小即发生窜电的回路,为直流系统交流窜电故障提供了快速有效的解决方案,绝缘监测模块可实时监控系统母线对地电压,包括系统电压,正对地电压,负对地电压及交流窜电电压并实时显示。
[0022]其中,电容器C1、C2、C3的电容值分别为1μF、4μF和10μF,电阻R4、R5的电阻值均为20KΩ,可调整流模块的输入电压为交流220V,可调整流模块的输出端包括KM

端口、KM+端口。
[0023]进一步的,绝缘监测模块包括KM

端口、KM+端口和GND端口,变压电阻R1、R2、R3、电容器C1、C2、C3、电流传感器Vac并联连接于绝缘监测模块的GND端口,绝缘监测模块KM

端口与可调整流模块的KM

端口连接,绝缘监测模块KM+端口与可调整流模块的KM+端口连接。
[0024]具体的,变压电阻R1外接单刀单掷开关K1,绝缘监测模块的KM+端口通过互感器连接于单刀单掷开关K1上,变压电阻R2外接单刀单掷开关K2,绝缘监测模块的KM

端口通过互感器连接于单刀单掷开关K2上,变压电阻R3外接单刀单掷开关K3,电容器C1、C2、C3依次外接单刀单掷开关K4、K5和K6,单刀单掷开关K3、K4、K5的活动端均连接于绝缘监测模块的KM+端口,单刀单掷开关K6的活动端连接于绝缘监测模块的KM

端口。
[0025]此外,电流传感器Vac外接双刀单掷开关K7、K8,双刀单掷开关K7的端口连接绝缘监测模块的KM+端口,双刀单掷开关K8的端口连接于绝缘监测模块的KM

端口。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系统交流窜电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告警输入模块、告警输出模块、互感器输入模块以及绝缘监测模块,所述告警输入模块内置有可调整流模块,所述互感器输入模块外接互感器,所述告警输出模块和互感器输入模块均安装于绝缘监测模块内;所述告警输入模块还包括三组变压电阻R1、R2、R3、电容器C1、C2、C3、电流传感器Vac以及固定电阻R4、R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系统交流窜电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C1、C2、C3的电容值分别为1μF、4μF和10μF,所述电阻R4、R5的电阻值均为20K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系统交流窜电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整流模块的输入电压为交流220V,所述可调整流模块的输出端包括KM

端口、KM+端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系统交流窜电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监测模块包括KM

端口、KM+端口和GND端口,所述变压电阻R1、R2、R3、电容器C1、C2、C3、电流传感器Vac并联连接于绝缘监测模块的GND端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流系统交流窜电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监测模块KM

端口与可调整流模块的K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显忠杨家凯王欣杨宏伟董俊贤沈燚杨寿源张弄韬熊超唐志军段军鹏杨春欢刘晓明尹洪朗徐正佼杨琼璋王寰宇闫伟何瑞婷苏荣奎王荣富马鹏举张万超邹立伟张学军徐东张小林孙世雄张灿周航宇王树全陆继志潘义伟苏贵阳肖道显自荣宣李仁李君亮李富春张文亮朱一昕徐仕林李嘉俊陈正华徐浩书张建斌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楚雄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