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7790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8
本申请涉及雾化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雾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控制单元根据第一控制信号以及工作反馈电流信号输出PWM信号;追频推挽电路对PWM信号进行转换得到第二控制信号;雾化驱动电路对第二控制信号转换处理并输出驱动电流信号至雾化片;干烧检测电路获取雾化驱动电路输出的驱动电流信号进行转换并输出工作反馈电流信号至控制单元;干烧过温保护电路获取雾化驱动电路的实时温度并进行转换得到第一控制信号。一方面,干烧检测电路为控制单元提供工作反馈电流信号,当工作反馈电流信号异常时,雾化驱动电路停止导通;另一方面,干烧过温保护电路为控制单元提供第一控制信号,当第一控制信号大于预设温度阈值,雾化驱动电路停止导通。路停止导通。路停止导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雾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雾化
,特别是一种雾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超声波雾化器能够将盛装在液体容器中的液体通过超声波发生器产生的超声波将液体雾化,从而实现其雾化功能,超声波雾化器在有液体的状态下才能正常工作,在缺液的状态下工作有可能会对超声波雾化装置带来损害,如损伤超声波雾化换能片。然而,现有的超声波雾化器一般采用磁簧管的方法来感应水位的高低,成本高、结构复杂,而且一旦磁簧管失效,超声波雾化换能片短时间通过较大电流并产生高温,导致超声波雾化换能片电性能受损,未能可靠保护超声波雾化换能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现有的超声波雾化换能片缺水保护成本高、结构复杂且可靠性不高的问题,提供雾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雾化装置,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设有出雾口;储液结构,所述储液结构位于所述壳体组件围合形成的空腔内,所述空腔与所述出雾口连通;雾化片,所述雾化片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雾化片用于雾化所述储液结构中的液体;雾化控制装置,所述雾化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或储液结构上,所述雾化片与所述雾化控制装置雾化驱动电路(30)电连接,所述雾化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雾化片启停。
[000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雾化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根据第一控制信号以及雾化片的工作反馈电流信号输出PWM信号;追频推挽电路,所述追频推挽电路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追频推挽电路被配置为对接收到的PWM信号进行转换处理得到第二控制信号;雾化驱动电路,所述雾化驱动电路与所述追频推挽电路连接,所述雾化驱动电路被配置为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进行转换处理,并输出驱动电流信号至雾化片;干烧检测电路,所述干烧检测电路与所述雾化驱动电路和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干烧检测电路被配置为获取所述雾化驱动电路输出的驱动电流信号并进行转换处理,得到工作反馈电流信号并传输至所述控制单元;干烧过温保护电路,所述干烧过温保护电路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干烧过温保护电路被配置为获取所述雾化驱动电路元器件的实时温度并进行转换处理,得到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驱动电路包括第一滤波电路、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电感、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一MOS管,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端与外部电源、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共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共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连接并形成雾化片第二输入点,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形成雾化片
第一输入点。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外部电源共接,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共接地,所述第一电容为电解电容。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追频推挽电路包括第五电容、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外部电源共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并形成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输出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共接地,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干烧检测电路包括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和第六电容,所述第六电阻、所述第七电阻、所述第八电阻和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共接,所述第七电阻、所述第八电阻和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共接地,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连接并形成所述工作反馈电流信号输出点,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干烧过温保护电路包括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和第七电容,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七电容与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共接地,所述十三电阻的第一端形成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点并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十电阻为热敏电阻。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干烧过温保护电路包括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三三极管和第八电容,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共接,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三极管的漏极共接地,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三三极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共接。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雾化装置还包括所述警示模块包括蜂鸣器和/或ED灯,所述警示模块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警示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或所述工作反馈电流信号发出警示。
[0014]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在上述雾化装置的控制方法,其方法包括:雾化装置上电后,所述干烧检测电路获取雾化装置中雾化驱动电路输出的驱动电流信号并进行转换处理,得到所述工作反馈电流信号并传输至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工作反馈电流信号输出所述PWM信号至所述追频推挽电路,确保雾化装置中的雾化片处于最佳工作点;雾化装置正常运行时,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从所述干烧过温保护电路和所述干烧检测电路获取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工作反馈电流信号,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或所述工作反馈电流信号导通或停止导通所述雾化驱动电路;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是由所述干烧过温保护电路测量所述雾化驱动电路中开关管的实时温度转换并转
换处理得到,当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大于所设控制单元预设的温度阈值,所述雾化驱动电路停止导通;所述工作反馈电流信号是由所述干烧检测电路测量所述雾化驱动电路输出的驱动电流信号并转换处理得到,当所述工作反馈电流信号在一定时间内变化的幅度大于所述控制单元预设的幅度变化阈值,所述雾化驱动电路停止导通。
[0015]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上述的雾化装置的各实施例中,雾化控制装置与雾化片连接,雾化控制装置分别获取实现雾化片开关的元器件的实时温度和雾化驱动电路输出的驱动电流信号的变化情况,两个因素均可单独和/或组合实现雾化片启停。双重保护方式能够确保雾化装置发生干烧后能够及时停止雾化片继续工作,避免雾化片自身高频振动容易使其损坏从而降低其使用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设有出雾口;储液结构,所述储液结构位于所述壳体组件围合形成的空腔内,所述空腔与所述出雾口连通;雾化片,所述雾化片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雾化片用于雾化所述储液结构中的液体;雾化控制装置,所述雾化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或储液结构上,所述雾化片与所述雾化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雾化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雾化片启停;所述雾化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单元(10),所述控制单元(10)被配置为根据第一控制信号以及雾化片的工作反馈电流信号输出PWM信号;追频推挽电路(20),所述追频推挽电路(20)与所述控制单元(10)电连接,所述追频推挽电路(20)被配置为对接收到的PWM信号进行转换处理得到第二控制信号;雾化驱动电路(30),所述雾化驱动电路(30)与所述追频推挽电路(20)电连接,所述雾化驱动电路(30)被配置为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进行转换处理,并输出驱动电流信号至雾化片;干烧检测电路(40),所述干烧检测电路(40)与所述雾化驱动电路(30)和所述控制单元(10)电连接,所述干烧检测电路(40)被配置为获取所述雾化驱动电路输出的所述驱动电流信号并进行转换处理,得到工作反馈电流信号并传输至所述控制单元(10);干烧过温保护电路(50),所述干烧过温保护电路(50)与所述控制单元(10)电连接,所述干烧过温保护电路(50)的至少部分与所述雾化驱动电路(30)相邻设置,所述干烧过温保护电路(50)被配置为测量所述雾化驱动电路(30)的实时温度并进行转换处理,得到所述第一控制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驱动电路(30)包括第一滤波电路(31)、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一电感(L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一MOS管(M1),所述第一滤波电路(31)的第一端与外部电源、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一滤波电路(31)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MOS管(M1)的漏极共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MOS管(M1)的栅极共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MOS管(M1)的源极、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连接并形成雾化片第二输入点,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形成雾化片第一输入点,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追频推挽电路(20)的输出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波电路(31)包括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与外部电源共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共接地;所述第一电容(C1)为电解电容。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烧检测电路(40)包括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和第六电容(C6),所述第六电阻(R6)、所述第七电阻(R7)、所述第八电阻(R8)和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MOS管(M1)的源极共接,所述第七电阻(R7)、所述第八电阻(R8)和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共接地,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连接并形成所述工作反馈电流
信号输出点,所述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接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追频推挽电路(20)包括第五电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纯飞邓宇衡陈兴波林峰章李永达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科高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