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对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7771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缆对接装置,涉及电缆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电缆对接装置虽然使用比较便捷,但是还是需要将线芯缠绕对接在一起,在电缆对接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断电操作,难以实现应急救援对接,易使得电缆对接工期增长,易延误使用的问题,包括:对接管A;所述对接管A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圆盘状的端封板A,端封板A的外径大于对接管A的外径;所述对接管A的内端对接有对接管B;所述对接管B的外端转动连接有端封板B,端封板B的外径大于对接管B的外径,对接管B的外径又大于对接管A的外径;所述端封板A和端封板B的中部均插装有防护套。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带动内部的电缆端头进行对接,方便快捷,安全有效,可实现带电安全操作。可实现带电安全操作。可实现带电安全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对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
,特别涉及一种电缆对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缆有电力电缆、控制电缆、补偿电缆、屏蔽电缆、高温电缆、计算机电缆、信号电缆、同轴电缆、耐火电缆、船用电缆、矿用电缆、铝合金电缆等等。它们都是由单股或多股导线和绝缘层组成,用来连接电路、电器等。电缆按照光伏电站的系统可分为直流电缆及交流电缆。
[0003]现有的电缆对接装置多如专利申请书CN202110330374.X中一种电缆快速对接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部贯穿设置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外侧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固定架的一端设置有夹紧机构,所述固定管的内部贯穿设置有第一电缆,所述固定管的内侧靠近第一电缆的后侧设置有第二电缆,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活动设置有在固定管的外侧的转动轴承,所述转动轴承的一侧设置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外侧设置有把手,所述转动轴承与固定盘之间设置有转动杆。该一种电缆快速对接装置,整个对接过程比较简单,无需手动使用老虎钳对接,比较简单,对接速度较快。
[0004]现有的电缆对接装置虽然使用比较便捷,但是还是需要将线芯缠绕对接在一起,在电缆对接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断电操作,难以实现应急救援对接,易使得电缆对接工期增长,易延误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缆对接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电缆对接装置虽然使用比较便捷,但是还是需要将线芯缠绕对接在一起,在电缆对接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断电操作,难以实现应急救援对接,易使得电缆对接工期增长,易延误使用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缆对接装置,具体包括:对接管A;所述对接管A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圆盘状的端封板A,端封板A的外径大于对接管A的外径;所述对接管A的内端对接有对接管B;所述对接管B的外端转动连接有端封板B,端封板B的外径大于对接管B的外径,对接管B的外径又大于对接管A的外径;所述端封板A和端封板B的中部均插装有防护套;所述端封板A和端封板B内侧的防护套上均套装有上下对称的内嵌块,内嵌块与对接管A和对接管B内腔侧壁之间的缝隙处均填充有填充垫块,对接管B中的填充垫块和防护套的外端与端封板B固定相连接,对接管A中的填充垫块和防护套的外端与端封板A固定相连接;所述防护套中插接有电缆;所述内嵌块的内端固定连接有内座块;所述对接管A一端的上下两个内座块相对的中部位置处均对称设有半圆板状的对插头,而对接管B一端的上下两个内座块相对的中部位置处均对称设有半圆板状的对插套;所述对插头和对插套上下两端的内座块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压线端子。
[0007]可选地,所述对接管A的内端外壁开设有外螺纹,对接管A和端封板A采用一次冲压
制成,其材质为聚乙烯材料。
[0008]可选地,所述对接管B与对接管A相对接的一端内侧壁上设有内螺纹,对接管B与对接管A的内端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相螺接;所述对接管B内端的外侧壁上设有间隔均匀的防滑条;所述对接管B的外端外侧壁固定设有环状的卡环,而端封板B的内端处则设有与卡环相滑动适应的环槽。
[0009]可选地,所述防护套的内端为向外弯折10度的止回段;所述止回段的内槽中间隔均匀设有止回板,止回板沿止回段的倾斜角度呈阶梯状排列。
[0010]可选地,上下两个所述内嵌块内端相对的侧壁上为与止回段倾斜角度相一致的止回斜台;所述对接管A处的内嵌块内端垂直延伸设有两个对称的对位舌板,而对接管B处的内嵌块内端则开设有与对位舌板相适应的对位舌槽。
[0011]可选地,所述对插头的外端中部开设有内凹的线槽A,电缆的单根线芯直径与线槽A宽度相一致。
[0012]可选地,所述对插套的外端中部开设有内凹的线槽B,电缆的单根线芯直径与线槽B宽度相一致,但线槽B的槽深为单根线芯直径的一半;所述对插套的直径大于对插头的直径,对插套的外端内侧壁上开设有与对插头外壁相适应的插槽,对插头与对插套的插槽相插合时,线槽B中的电缆线芯与线槽A中的电缆线芯相挤压接触。
[0013]可选地,所述压线端子的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L状的压线板,电缆线芯的末端绕压在压线板下方。
[0014]有益效果
[0015]1、本专利技术对接管B的外端外侧壁固定设有环状的卡环,而端封板B的内端处则设有与卡环相滑动适应的环槽,在对接管A和对接管B可提供绝缘防护的作用,并且在对接时,只需要旋转对接管B,则可使得对接管B的内螺纹与对接管A的外螺纹相啮合对接,从而带动内部的电缆端头进行对接,方便快捷,安全有效,可实现带电安全操作。
[0016]2、本专利技术中压线端子的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L状的压线板,电缆线芯的末端绕压在压线板下方,可将需要对接的电缆分别从对接管A一侧的防护套中穿过和从对接管B中的防护套中穿过,并且将电缆对接端的线芯剥皮裸露,并且按照火线对火线,零线对零线的方式,分别从对应的线槽A和线槽B中绕出至压线端子处的压线板下方压住,此时,将对接管A和对接管B相互对接,对插套与对插头相互插合,在插合的过程中,线槽A和线槽B中的线芯会接触,相互挤压,随着对接管A和对接管B的锁紧实现快速对接,并且在对接过程中无需断电,可直接带电操作,安全高效。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8]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9]在附图中: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对接状态轴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端封板B半剖分离状态轴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对接管A和对接管B相分离状态轴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图3中A放大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对接管A和对接管B移除状态右前方轴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对接管A和对接管B移除状态左前方轴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内嵌块、防护套和电缆相分离状态轴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图7中B放大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列表
[0029]1、对接管A;101、外螺纹;2、端封板A;3、对接管B;301、防滑条;302、卡环;4、端封板B;5、防护套;501、止回段;502、止回板;6、电缆;7、内嵌块;701、对位舌板;702、对位舌槽;703、止回斜台;8、填充垫块;9、对插头;901、线槽A;10、对插套;1001、线槽B;1002、插槽;11、压线端子;1101、压线板;12、内座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得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0031]实施例:请参考图1至图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接管A(1);所述对接管A(1)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圆盘状的端封板A(2);所述对接管A(1)的内端对接有对接管B(3);所述对接管B(3)的外端转动连接有端封板B(4);所述端封板A(2)和端封板B(4)的中部均插装有防护套(5);所述端封板A(2)和端封板B(4)内侧的防护套(5)上均套装有上下对称的内嵌块(7),内嵌块(7)与对接管A(1)和对接管B(3)内腔侧壁之间的缝隙处均填充有填充垫块(8),对接管B(3)中的填充垫块(8)和防护套(5)的外端与端封板B(4)固定相连接,对接管A(1)中的填充垫块(8)和防护套(5)的外端与端封板A(2)固定相连接;所述防护套(5)中插接有电缆(6);所述内嵌块(7)的内端固定连接有内座块(12);所述对接管A(1)一端的上下两个内座块(12)相对的中部位置处均对称设有半圆板状的对插头(9),而对接管B(3)一端的上下两个内座块(12)相对的中部位置处均对称设有半圆板状的对插套(10);所述对插头(9)和对插套(10)上下两端的内座块(12)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压线端子(11)。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缆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管A(1)的内端外壁开设有外螺纹(101),对接管A(1)和端封板A(2)采用一次冲压制成,其材质为聚乙烯材料。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电缆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管B(3)与对接管A(1)相对接的一端内侧壁上设有内螺纹,对接管B(3)与对接管A(1)的内端通过外螺纹(101)与内螺纹相螺接;所述对接管B(3)内端的外侧壁上设有间隔均匀的防滑条(301);所述对接管B(3)的外端外侧壁固定设有环状的卡环(302),而端封板B(4)的内端处则设有与卡环(302)相滑动适应的环槽。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缆对接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鹏超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棚芦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