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室防烂根的兰花栽植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7676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植物栽培器具领域,公开了一种温室防烂根的兰花栽植盆,它包括内盆体和外盆体,内盆体放置在外盆体内,内盆体的外盆底设置有定位槽,定位槽凸起在内盆体的内盆底上,内盆体的盆底还开设有若干排液孔,排液孔绕定位槽均布,外盆体的内盆底上一体成型有与定位槽对应的引流管,引流管靠近外盆体底部的外壁上开设有引流孔,引流管内还填充有海绵,海绵通过引流管压入定位槽的槽底,定位槽的槽底开设有进液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引流管令内盆体放入外盆体后中间形成空腔用于存储内盆体内多余的水,避免内盆体底部积水导致兰花烂根,同时空腔内集聚的水利用毛细现象,通过海绵体引上内盆体,令盆内土壤保持湿度,延长了浇水周期。延长了浇水周期。延长了浇水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室防烂根的兰花栽植盆


[0001]本技术涉及植物栽培器具领域,特别是一种温室防烂根的兰花栽植盆。

技术介绍

[0002]中国栽培兰花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载早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已在浙江绍兴的诸山种兰。魏晋以后,兰花已用于点缀庭院。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开始。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美化环境,正如曹植《秋兰被长坡》一诗中的描写。直至唐代,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园和花农培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等诗句。
[0003]现代随着对兰花的需求俱增,令温室种植兰花的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中国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3279559U名称:六角兰花盆)包括六角形的盆体,所述盆体边缘设有翻边,所述盆体底部中间设有出水孔,盆体底部六个角上设有垫脚,所述盆体下方侧壁设有透气孔。由于采用了所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盆体边缘设有翻边,使得种花者可以方便捧起花盆而不会滑脱,同时垫脚将整体花盆抬起,底面的出水孔和侧壁的透气孔配合,使得浇水时兰花盆能浇透,土层中氧气也获得更充分,虽然能够防止盆底积水,避免兰花烂根,但是兰花喜湿润,而上述花盆其盆底的出水孔和侧壁上的透气孔,降低了盆内土壤的保湿能力,导致浇水周期缩短以保持兰花良好的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室防烂根的兰花栽植盆,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温室防烂根的兰花栽植盆,包括内盆体和外盆体,所述内盆体放置在所述外盆体内,所述内盆体的外盆底设置有若干绕盆底中心均布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凸起在所述内盆体的内盆底上,所述内盆体的盆底还开设有若干排液孔,所述排液孔绕所述定位槽均布,所述外盆体的内盆底上一体成型有与所述定位槽对应的引流管,所述引流管靠近所述外盆体底部的外壁上开设有引流孔,所述引流管内还填充有海绵,所述海绵通过所述引流管压入所述定位槽的槽底,所述定位槽的槽底开设有进液孔。
[0006]优选地,所述外盆体的侧壁上开设有溢流孔,所述溢流孔靠近所述内盆体的盆底。
[0007]优选地,所述内盆体的盆口外壁上一体成型有凸环,所述凸环的外径大于所述外盆体的盆口的外径。
[0008]优选地,所述外盆体靠近盆口的外壁上一体成型有吊钩,所述吊钩为若干且绕盆口均布。
[0009]优选地,所述外盆体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成。
[0010]优选地,所述外盆体的外底上一体成型有集液盘,所述集液盘的内径大于所述外盆体的盆底的外径,所述集液盘的盘口朝向所述外盆体的盆口。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2]通过引流管令内盆体放入外盆体后中间形成空腔用于存储内盆体内多余的水,避免内盆体底部积水导致兰花烂根,同时空腔内集聚的水利用毛细现象,通过海绵引上内盆体,令盆内土壤保持湿度,延长了浇水周期。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示意图;
[0015]图中,1

内盆体,2

外盆体,3

定位槽,4

排液孔,5

引流管,6

引流孔,7

海绵,8

进液孔,9

溢流孔,10

凸环,11

吊钩,12

集液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17]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9]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如图1和2所示,一种温室防烂根的兰花栽植盆,包括内盆体1和外盆体2,内盆体1放置在外盆体2内,内盆体1的外盆底设置有若干绕盆底中心均布的定位槽3,定位槽3凸起在内盆体1的内盆底上,内盆体1的盆底还开设有若干排液孔4,排液孔4绕定位槽3均布,外
盆体2的内盆底上一体成型有与定位槽3对应的引流管5,引流管5靠近外盆体2底部的外壁上开设有引流孔6,引流管5内还填充有海绵7,海绵7通过引流管5压入定位槽3的槽底,定位槽3的槽底开设有进液孔8,通过引流管5令内盆体1放入外盆体2后,两者形成空腔用于存储内盆体1内多余的水,避免内盆体1底部积水导致兰花烂根,同时空腔内集聚的水利用毛细现象,通过海绵7引上内盆体1,令盆内土壤保持湿度,延长了浇水周期,优选地外盆体2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一般称为有机玻璃,具有很好的透光性,方便观察外盆体2底部的积水量。
[002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外盆体2的侧壁上开设有溢流孔9,溢流孔9靠近内盆体1的盆底,避免过量的浇水,导致空腔集满水后,漫上内盆体1形成积水导致兰花烂根。
[002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外盆体2的外底上一体成型有集液盘12,集液盘1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室防烂根的兰花栽植盆,包括内盆体(1)和外盆体(2),所述内盆体(1)放置在所述外盆体(2)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盆体(1)的外盆底设置有若干绕盆底中心均布的定位槽(3),所述定位槽(3)凸起在所述内盆体(1)的内盆底上,所述内盆体(1)的盆底还开设有若干排液孔(4),所述排液孔(4)绕所述定位槽(3)均布,所述外盆体(2)的内盆底上一体成型有与所述定位槽(3)对应的引流管(5),所述引流管(5)靠近所述外盆体(2)底部的外壁上开设有引流孔(6),所述引流管(5)内还填充有海绵(7),所述海绵(7)通过所述引流管(5)压入所述定位槽(3)的槽底,所述定位槽(3)的槽底开设有进液孔(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防烂根的兰花栽植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盆体(2)的侧壁上开设有溢流孔(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峰张朝慧刘小东张盟
申请(专利权)人:杨凌鸿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