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肱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7342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的一种肱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设备,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二固定带的一侧表面设有第二魔术贴装置,所述第二固定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气压管,所述气压管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块,所述活塞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表面和气压管的一端表面螺纹转动连接,通过设有的连接管、螺纹柱、活塞块、压块、气压管、气管、固定杆和活动块,使得该装置具备了便捷灵活的压力调控,从而方便对患者肱动脉穿刺点部位的压迫止血,有助于医护人员实施递减时压迫,并且该装置具备了较好的透气性,提高了患者使用的舒适度。提高了患者使用的舒适度。提高了患者使用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肱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肱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肱动脉和桡动脉可作为股动脉的替代途径,特别是股动脉穿刺不适合或不可能时。肱动脉切开术的技巧要求高,并不常用。桡动脉途径不需要切开动脉,最近已在介入导管术中使用。肱动脉穿刺法肱动脉位于肱二头肌内侧沟内,其搏动易于触及,在心内科介入手术中,时常因为桡动脉本身结构问题或桡动脉穿刺失败等原因,继而需要改行肱动脉穿刺进行手术,而肱动脉穿刺术后的压迫止血又成了新的问题。
[0003]现有的肱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时,大多数都是采用人工绷带缠绕加压的方式,往往因医护人员手法不同或患者个体差异而致使绷带的压迫力度不能达到理想状态,压力偏低易致出血,压力偏高影响上肢血流供应,操作较为复杂难度也较大,并且缠绕多层绷带也影响了手臂表面的透气性,不方便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肱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肱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肱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时,大多数都是采用人工绷带缠绕加压的方式,操作较为复杂难度也较大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肱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设备,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二固定带的一侧表面设有第二魔术贴装置,所述第二固定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气压管,所述气压管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块,所述活塞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表面和气压管的一端表面螺纹转动连接,所述气压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气管,所述气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固定穿插于连接板的表面,所述连接管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设有四个,所述固定杆的表面和连接管的底部表面贯穿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压块。
[0007]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0008]在使用时,将固定板的顶部表面对患者的手臂外侧进行垫起,然后将压块置于患者肱动脉穿刺点的正上方,将鞘管慢慢拔出至皮肤层二到三厘米的位置,通过第二固定带慢慢的带动固定板和手臂进行固定,然后慢慢旋转螺纹柱,螺纹柱带动活塞块在气压管的内部进行滑动,活塞块会将气压管内部的空气通过气管挤压至连接管的内部,持续的旋转活塞块会逐渐的减少气压管内部的空气,进而会逐渐的增加连接管内腔的气压,连接管内部的气压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对活动块的顶部表面造成挤压,从而带动活动块带动固定杆向下移动,固定杆则带动压块向下移动,直至压块的底部对肱动脉穿刺部位进行合适的
压迫位置时,停止螺纹柱的旋转,然后再慢慢的完全拔出鞘管,待观察穿刺点不出血即可,通过设有的第二魔术贴装置可提高第二固定带的固定效果,使得第二固定带的内壁表面和患者的皮肤表面完全贴合。
[0009]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表面转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部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部表面和伸缩杆的底部表面通过阻尼转轴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杆的表面套设有弹簧。
[0010]通过将支撑块的底部表面和患者的手臂表面进行接触,通过设有的阻尼转轴方便根据是手臂表面的形状转动支撑块的角度,阻尼转轴可对转动的角度进自动定位,通过设有伸缩杆和弹簧,使得支撑块可根据患者手臂的移动自动进行伸复位,提高了支撑块的使用的舒适度。
[0011]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带,所述第一固定带的一侧表面设有第一魔术贴装置,所述第一固定带设有两组。
[0012]通过设有的第一固定带和第一魔术贴装置提高了该装置整体使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该装置止血的效果。
[0013]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管的底部表面固定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有四个,所述密封圈设于固定杆和连接管的底部贯穿处。
[0014]通过设有的密封圈提高了固定杆和连接管底部接触的气密性,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效果。
[0015]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压块的底部设有硅胶垫,所述硅胶垫的顶部表面和压块的底部表面为固定粘接。
[0016]通过设有的硅胶垫提高了压块和患者手臂皮肤表面的贴合度,进而提高了压块的压迫效果,且提高了患者使用的舒适度,避免了压块出现滑动的现象。
[0017]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表面固定开设有卡针槽。
[0018]通过设有的卡针槽可对鞘管的外侧进行限位,从而方便鞘管从患者的体内进行拔出,简单实用。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1、采用本技术的肱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设备,通过设有的连接管、螺纹柱、活塞块、压块、气压管、气管、固定杆和活动块,使得该装置具备了便捷灵活的压力调控,从而方便对患者肱动脉穿刺点部位的压迫止血,有助于医护人员实施递减时压迫,并且该装置具备了较好的透气性,提高了患者使用的舒适度。
[0021]2、采用本技术的肱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设备,通过设有的硅胶垫提高了压块和患者手臂皮肤表面的贴合度,进而提高了压块的压迫效果,且提高了患者使用的舒适度,避免了压块出现滑动的现象,通过设有的卡针槽可对鞘管的外侧进行限位,从而方便鞘管从患者的体内进行拔出,简单实用。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的气压管具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的连接管内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技术的图2中A部位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固定板;2、第一固定带;3、第一魔术贴装置;4、第二固定带;5、第二魔术贴装置;6、连接板;7、卡针槽;8、气压管;9、活塞块;10、螺纹柱;11、连接杆;12、连接管;13、密封圈;14、固定杆;15、压块;16、硅胶垫;17、气管;18、伸缩杆;19、弹簧;20、支撑块;21、活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0030]实施例1
[0031]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肱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设备,包括固定板1,固定板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带4,第二固定带4的一侧表面设有第二魔术贴装置5,第二固定带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连接板6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气压管8,气压管8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块9,活塞块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螺纹柱10,螺纹柱10的表面和气压管8的一端表面螺纹转动连接,气压管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气管17,气管1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2,连接管12固定穿插于连接板6的表面,连接管1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动块21,活动块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肱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设备,包括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二固定带的一侧表面设有第二魔术贴装置,所述第二固定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气压管,所述气压管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块,所述活塞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表面和气压管的一端表面螺纹转动连接,所述气压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气管,所述气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固定穿插于连接板的表面,所述连接管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设有四个,所述固定杆的表面和连接管的底部表面贯穿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压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肱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表面转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景昊秦伟胡纳
申请(专利权)人:遂宁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