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站自动化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7336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控制装置领域,公开了一种泵站自动化控制装置,包括与泵站呈倾斜设置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杂物过滤的过滤组件,壳体的外表面且位于上方位置固定接通有进水管,其外表面且位于下方位置固定接通排污管,其底部呈漏斗状且固定接通有出水管;启动过滤组件可自动切换过滤效果保证对杂物的有效过滤,并使得过滤出的杂物自动经排污管流下。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壳体、过滤组件和进水管等之间的配合,既可以实现不停机前提下对杂物的快速过滤,也可以实现杂物的自动快速排出,进而可实现过滤组件不取出前提下的长期使用;且因为过滤组件的循环交替可延长使用寿命,杂物在随着过滤组件转动的各个时期均可以顺利排水。着过滤组件转动的各个时期均可以顺利排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泵站自动化控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控制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泵站自动化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泵站是提升污水、雨水、饮用水、废水的提升装备,由工厂统一生产组装后运至现场安装的交钥匙泵站。是由顶盖、玻璃钢筒体、底座、潜水泵、服务平台、管道等部分组成,以满足增压提升排水要求的设备。
[0003]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1997173A,公开了名为一种一体化泵站清淤设备,包括泵站主体,泵站主体顶部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共同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轴,第一支撑轴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卷辊,第一支撑轴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该专利技术实现了在其中一个收集框上升时,另外一个收集框下降并安装到位,进而实现了在水流一直流动时,通过两个收集框的切换,实现对水流的不间断过滤,保证进入泵站主体内的水流不含较大的杂物。
[0004]该申请通过设置多个收集框升降进行切换实现不间断过滤,但是其需要人工将收集框取出并将其中的杂物倒出后再重新放回,进而需要人工定时干预才能保证正常运行,存在一定的使用局限性。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泵站自动化控制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泵站自动化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无需人工定时取出,还可实现不停机前提下杂物快速分离的自动化控制装置。
[0008]基于上述思路,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泵站自动化控制装置,包括与泵站呈倾斜设置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杂物过滤的过滤组件,壳体的外表面且位于上方位置固定接通有进水管,其外表面且位于下方位置固定接通排污管,其底部呈漏斗状且固定接通有出水管;启动过滤组件可自动切换过滤效果保证对杂物的有效过滤,并使得过滤出的杂物自动经排污管流下。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转动安装在壳体内的支柱,支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壳体固定连接的电机,支柱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依次贴合且呈环形阵列排布的若干个滤框。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与进水管对应的所述滤框在壳体的作用下自动呈倾斜向上状态,与排污管对应的所述滤框在壳体的作用下自动呈倾斜向下状态。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滤框包括与支柱固定连接的基座和与基座固定连接的底边,基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侧边,其另一侧通过第一弹簧弹性连接有第二侧边,第一弹簧可使得第二侧边向远离第一侧边的方向移动;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之间共同设置
有调节组件,壳体的内壁开设有与调节组件活动卡合的挡槽。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当所述电机启动时带动第一侧边转动,此时第二侧边在调节组件和挡槽的作用下被限位,并相对靠近第一侧边挤压杂物。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与第二侧边滑动配合且与挡槽活动卡合的顶杆以及固定安装在第一侧边上的压块,顶杆与第二侧边之间共同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使得顶杆具有相对靠近挡槽的趋势,顶杆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与压块位置对应的楔形块。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压块和楔形块具有倾斜方向相同的斜边,当第二侧边相对靠近第一侧边使得楔形块与压块时,楔形块可向第二侧边内收缩并与挡槽分离。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挡槽整体呈直角梯形状设计,其直角边与第二侧边远离对应第一侧边的表面平行。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调节组件和第一弹簧分别设置在第二侧边和基座靠近顶部的位置。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壳体的轴向线与泵站内底壁之间的夹角设置在15度至60度之间。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壳体、过滤组件和进水管等之间的配合,既可以实现不停机前提下对杂物的快速过滤,也可以实现杂物的自动快速排出,进而可实现过滤组件不取出前提下的长期使用;且因为过滤组件的循环交替可延长使用寿命,杂物在随着过滤组件转动的各个时期均可以顺利排水。整体方案利用了壳体的倾斜布置,使得进水管对于过滤组件还具有冲刷作用,避免杂物在过滤组件内的堆积,还可以避免水流跨越壳体大距离从排污管流出,实用性更高。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柱和滤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图4中A处结构放大图;
[0025]图6为图4中B处结构放大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弹簧和滑槽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外罩和基座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图8中C处结构放大图;
[0029]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内板和滑块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1、壳体;2、过滤组件;3、进水管;4、出水管;5、排污管;6、调节组件;7、外罩;8、移动组件;101、挡槽;201、电机;202、支柱;203、滤框;2031、基座;2032、底边;2033、第一侧边;2034、第二侧边;2035、滑槽;2036、第一弹簧;2037、安置孔;2038、弧形槽;601、顶杆;602、压块;603、第二弹簧;604、楔形块;801、横杆;802、内板;803、通孔;804、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实施例一:
[0032]请参阅图1至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泵站自动化控制装置,主要用于实现不停机和不取出过滤组件2前提下杂物的快速分离,该装置包括与泵站呈倾斜设置的壳体1,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实现杂物过滤的过滤组件2,壳体1的外表面且位于上方位置固定接通有进水管3,其外表面且位于下方位置固定接通有用于排放杂物的排污管5,壳体1的底部呈漏斗状设计且固定接通有用于排放过滤后水流的出水管4。
[0033]使用时,混合的水和杂物即通过进水管3进入壳体1的内部并经过过滤组件2形成过滤,过滤组件2可将杂物过滤并在过滤组件2转动两次后自动将杂物排出,此时进水管3的进水也有利于杂物的快速分离,在此过程中排出的水即从出水管4快速流至泵站内,再通过泵站内的潜污泵完成输送。
[0034]本实施例中壳体1呈倾斜向左上方布置且大致在30度,由此使得进水管3大致呈竖直状态。其中,泵站和潜污泵二者未图示,均为现有的成熟技术,在这里不做详细说明。
[0035]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过滤组件2包括转动安装在壳体1内的支柱202,支柱20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壳体1固定连接的电机201,支柱202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依次贴合且呈环形阵列排布的四个滤框203,滤框203用于过滤杂物且可在支柱202的带动下形成转动,并且滤框203远离支柱202的部分与壳体1的内壁贴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站自动化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泵站呈倾斜设置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杂物过滤的过滤组件,壳体的外表面且位于上方位置固定接通有进水管,其外表面且位于下方位置固定接通排污管,其底部呈漏斗状且固定接通有出水管;启动过滤组件可自动切换过滤效果保证对杂物的有效过滤,并使得过滤出的杂物自动经排污管流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站自动化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转动安装在壳体内的支柱,支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壳体固定连接的电机,支柱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依次贴合且呈环形阵列排布的若干个滤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站自动化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与进水管对应的所述滤框在壳体的作用下自动呈倾斜向上状态,与排污管对应的所述滤框在壳体的作用下自动呈倾斜向下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站自动化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框包括与支柱固定连接的基座和与基座固定连接的底边,基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侧边,其另一侧通过第一弹簧弹性连接有第二侧边,第一弹簧可使得第二侧边向远离第一侧边的方向移动;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之间共同设置有调节组件,壳体的内壁开设有与调节组件活动卡合的挡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大荣彭东林张彦丽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正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