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冲埋施工船及海缆后冲埋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27281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海缆敷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冲埋施工船。该后冲埋施工船,配备有能够与卫星通信的导航系统,包括船体、信号生成设备、信号感应报警设备、海缆定位设备和冲埋设备,信号生成设备和海缆定位设备均存放在船体上,信号感应报警设备和冲埋设备均安装在船体上。该后冲埋施工船使用时,通过导航系统沿海缆直敷线路行进,并通过将信号生成设备接入海缆,使海缆向周围空间持续传播扩散信号,而信号感应报警设备则能够实时检测空间信号强弱,当船体位于海缆正上方时,信号感应报警设备发出的警报最强,此时通过海缆定位设备记录船体所在位置,并通过冲埋设备对该记录位置进行冲埋作业,即可完成对该位置海缆的后冲埋。即可完成对该位置海缆的后冲埋。即可完成对该位置海缆的后冲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冲埋施工船及海缆后冲埋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缆敷设
,尤其涉及一种后冲埋施工船和一种采用该施工船的海缆后冲埋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海上风电场因风能资源丰富、稳定性好、湍流强度小、占用土地资源较少等优势迅速成为风能的热点发展方向之一。而为了将海上风电场海上段的电量送出便需要设置海缆,目前,海缆主要有两种施工方式:其一,通过敷埋的方式进行海缆的施工;其二,通过直敷的方式进行海缆的施工。
[0003]其中,海缆的敷埋施工需要通过埋设犁在海底泥面上拖曳出沟道来完成敷埋,而为了保证埋设犁的正常投放、回收,便需要在平潮或者低流速时段进行作业,因此经常需要进行候潮,再加上埋设犁本身的投放、拖曳和回收所需时间也较长,这就导致敷埋施工的整个工期过长;海缆的直敷施工由于只需使海缆沉于海底泥面上,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但即使海缆位于海上风电场内,受到船舶锚害、渔业活动的影响较少,也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该种施工方式只作为抢装期间的临时措施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对直敷施工的海缆进行冲埋的后冲埋施工船。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后冲埋施工船,配备有能够与卫星通信的导航系统,包括船体、信号生成设备、信号感应报警设备、海缆定位设备和冲埋设备,信号生成设备和海缆定位设备均存放在船体上,信号感应报警设备和冲埋设备均安装在船体上。
[0007]优选地,信号生成设备为路径探测器的发信机,信号感应报警设备包括信号探测棒、控制器和报警器,信号探测棒设置在船体的底部,控制器同时与信号探测棒和报警器信号连接。
[0008]优选地,海缆定位设备为RTK测量定位仪,且包括相互独立的基准站和移动站,基准站和移动站通讯连接。
[0009]优选地,还包括A字架,A字架的开口端铰接在船体的一侧,A字架上固定有第一收绞锚机和第二收绞锚机,冲埋设备可上下移动地吊设在第一收绞锚机上。
[0010]优选地,冲埋设备包括壳体和高压水管,壳体的两侧和底部均设有开口,壳体的底部开口安装有高压喷嘴,壳体的两侧开口分别连通高压水管。
[0011]优选地,冲埋设备还包括空压机和举升管,壳体的顶部设有开口,举升管同时与空压机、壳体的顶部开口连通。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海缆后冲埋施工方法,采用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后冲埋施工船,并包括以下步骤:
[0013]S1:将海缆直敷施工记录的《海缆敷设路由打点记录表》录入后冲埋施工船的导航系统获得海缆路由线路,并关停待冲埋海缆的电输送;
[0014]S2:将待冲埋海缆从连接口处断开,并把信号生成设备接入待冲埋海缆;
[0015]S3:后冲埋施工船在海缆路由线路上S形前进,根据信号感应报警设备的报警强度,确定待冲埋海缆位置,通过海缆定位设备记录待冲埋海缆位置信息,并调整冲埋设备至该位置的正上方,进行冲埋作业;
[0016]S4:重复步骤S3,直至后冲埋施工船走完整条海缆路由线路。
[0017]优选地,步骤S3中,在后冲埋施工船沿海缆路由线路S形前进之前,先由潜水员下水探摸待冲埋海缆的连接口位置并贴设定位器,然后对海缆路由线路进行修正。
[0018]优选地,步骤S3中,后冲埋施工船在沿海缆路由线路S形前进的过程中,每次调转后冲埋施工船时,后冲埋施工船经过待冲埋海缆长度方向的长度不小于五十米。
[0019]优选地,步骤S3中,在冲埋作业完成后,潜水员潜入海中确认冲埋效果,若冲埋效果较差,则再次对该位置进行冲埋作业。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1]本专利技术的后冲埋施工船在使用时,能够通过导航系统沿海缆直敷线路行进,并通过将信号生成设备接入待冲埋海缆,使待冲埋海缆向周围空间持续传播与待冲埋海缆同轴的环向扩散信号,而信号感应报警设备则能够实时检测空间信号强弱,当船体位于待冲埋海缆正上方时,信号感应报警设备发出的警报最强,此时通过海缆定位设备记录船体所在位置,并通过冲埋设备对该记录位置进行冲埋作业,即可完成对该位置海缆的后冲埋。
[0022]由于本专利技术的海缆后冲埋施工方法采用上述后冲埋施工船,自然也具备上述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0023]显然,本专利技术能够对直敷施工的海缆进行冲埋,在与现有的海缆直敷施工方法配合使用后,既能大大缩短海缆敷设的施工周期,也能对敷设的海缆进行有效保护。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后冲埋施工船的施工状态示意图。
[0025]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6]1、船体
[0027]2、冲埋设备
[0028]21、壳体
[0029]22、高压水管
[0030]23、空压机
[0031]24、举升管
[0032]3、A字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

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6]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7]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后冲埋施工船,配备有能够与卫星通信的导航系统,包括船体1、信号生成设备、信号感应报警设备、海缆定位设备和冲埋设备2,信号生成设备和海缆定位设备均存放在船体1上,信号感应报警设备和冲埋设备2均安装在船体1上。
[0038]本实施例的后冲埋施工船在使用时,能够通过导航系统沿海缆直敷线路行进,并通过将信号生成设备接入待冲埋海缆,使待冲埋海缆向周围空间持续传播与待冲埋海缆同轴的环向扩散信号,而信号感应报警设备则能够实时检测空间信号强弱,当船体1位于待冲埋海缆正上方时,信号感应报警设备发出的警报最强,此时通过海缆定位设备记录船体1所在位置,并通过冲埋设备2对该记录位置进行冲埋作业,即可完成对该位置海缆的后冲埋。同时,本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冲埋施工船,配备有能够与卫星通信的导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1)、信号生成设备、信号感应报警设备、海缆定位设备和冲埋设备(2),所述信号生成设备和所述海缆定位设备均存放在所述船体(1)上,所述信号感应报警设备和所述冲埋设备(2)均安装在所述船体(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冲埋施工船,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生成设备为路径探测器的发信机,所述信号感应报警设备包括信号探测棒、控制器和报警器,所述信号探测棒设置在所述船体(1)的底部,所述控制器同时与所述信号探测棒和所述报警器信号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冲埋施工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缆定位设备为RTK测量定位仪,且包括相互独立的基准站和移动站,所述基准站和所述移动站通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冲埋施工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A字架(3),所述A字架(3)的开口端铰接在所述船体(1)的一侧,所述A字架(3)上固定有第一收绞锚机和第二收绞锚机,所述冲埋设备(2)可上下移动地吊设在所述第一收绞锚机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冲埋施工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埋设备(2)包括壳体(21)和高压水管(22),所述壳体(21)的两侧和底部均设有开口,所述壳体(21)的底部开口安装有高压喷嘴,所述壳体(21)的两侧开口分别连通所述高压水管(2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冲埋施工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埋设备(2)还包括空压机(23)和举升管(24),所述壳体(21)的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国宝金凤学赵超祥戴显康赵振华赵翰远张权黄佳胜凌佳楠王锦旸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