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木结构节点的减震耗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7058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木结构节点的减震耗能装置,包括夹板一、夹板二和夹板三,夹板一与连接块一相连,夹板二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二,夹板三与连接块三相连,连接块一和连接块二之间设置阻尼杆一,连接块二和连接块三之间设置阻尼杆二,连接块一和连接块三之间设置阻尼杆三,连接块一、连接块二的下端分别与钢绳相连,钢绳通过连接套与配重球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对节点处各个方向进行耗能减震,解决节点垂直的方向上无减震耗能的设置,使得较高处的木结构节点在遇到横向冲击时,节点处会反复晃动,造成一定的松动甚至垮塌,加固不够充分和完善的技术问题;设置卡块和卡槽,卡住卡块并保持防滑软垫与木结构表面紧贴,长久使用时及时传递冲击力。时传递冲击力。时传递冲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木结构节点的减震耗能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减震耗能装置,具体为一种用于木结构节点的减震耗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木结构曾被广泛应用于寺庙、宫殿、民居等建筑,至今仍有采用木结构的新建建筑存在。作为一种建筑材料,木材具有取材方便、施工简单等特点。木结构因为受限于以前的技术水平,大多采用榫卯结构进行节点的连接,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木结构节点处往往比较脆弱,支撑强度下降,因此需要对木结构节点进行加固,这就要用到相关的加固耗能设备。
[0003]申请号为202121891252.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木结构榫卯节点加固的耗能装置,通过阻尼器和菱形连接件对木结构节点进行加固,可为榫卯节点提供抗脱榫、拔榫能力。而且在提供刚度、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同时,增强了耗能、抗震能力,且具有轻质、部件更换便捷的优点。但是,其木结构的节点受到外力冲击或者地震影响时,只能沿着木结构支撑方向进行耗能减震,与节点垂直的方向上无减震耗能的设置,使得较高处的木结构节点在遇到横向冲击时,节点处会反复晃动,造成一定的松动甚至垮塌,加固不够充分和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缓冲横向冲击、加固效果好的用于木结构节点的减震耗能装置。
[0005]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木结构节点的减震耗能装置,包括夹板一、夹板二和夹板三,夹板一与连接块一相连,夹板二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二,夹板三与连接块三相连,连接块一和连接块二之间设置阻尼杆一,连接块二和连接块三之间设置阻尼杆二,连接块一和连接块三之间设置阻尼杆三,连接块一、连接块二的下端分别与钢绳相连,钢绳通过连接套与配重球相连。当节点处受到垂直于节点方向的横向冲击时,由于惯性的影响,配重球与节点处的摆动方向始终相反,利用配重球的反向摆动抵消节点处的摆动力度,从而大幅降低节点处的受力影响,减小节点处的位移,提高节点的稳定性。配重球的万向摆动配合阻尼杆一、阻尼杆二和阻尼杆三,能够对节点处各个方向进行耗能减震。
[0006]进一步地,阻尼杆一、阻尼杆二和阻尼杆三的外侧面一端均开设有通气孔,在空气进出的时候能够利用空气阻力进一步加强减震耗能效果。
[0007]进一步地,夹板一与木结构横杆二通过固定装置嵌套连接,夹板二与木结构横杆一通过固定装置嵌套连接,夹板三与木结构竖杆通过固定装置嵌套连接。固定装置包括安装板一、安装板二、连接杆,安装板一、安装板二平行设置,连接杆的一侧设置旋钮,另一侧设置卡块,安装板一、安装板二上设置卡槽和通槽,卡块与卡槽、通槽均滑动连接。卡槽和通槽开口呈十字形。配重球分别设置在木结构横杆一和木结构横杆二的正下方。当卡块从安装板二上圆孔穿过安装板一上圆孔以后,九十度转动旋钮使卡块偏转,此时防滑软垫紧贴
木结构竖杆和木结构横杆一表面受挤压变形。当卡块转动到卡槽时,防滑软垫的弹性使安装板一和安装板二向外扩张,使卡块卡入卡槽内壁,卡槽内凹较小,能够卡住卡块的同时还能够保持防滑软垫与木结构表面的紧贴,从而在长久使用时能够及时传递冲击力,也避免连接杆从安装板一和安装板二上滑脱。
[0008]进一步地,夹板一、夹板二、夹板三的内侧设置防滑软垫,起到防滑和保护的作用,在安装连接杆的时候还能够为卡块的转动提供一定的形变空间,方便卡块卡入卡槽的同时也避免木结构被挤压变形,更有实用性。
[0009]进一步地,配重球上设置螺杆,螺杆与连接套螺纹固定连接,便于拆卸和检修。连接套的内壁上端设置限位环,钢绳的外表面下端设置环形凹槽,限位环和环形凹槽相匹配,通过转动连接套能连接螺杆和钢绳。
[0010]进一步地,阻尼杆一、阻尼杆二和阻尼杆三围合而成的形状为三角形,优选为正三角形。
[0011]工作原理:当节点受到外力影响晃动时,外力传递到连接块一、连接块二和连接块三上,连接块一、连接块二和连接块三通过阻尼杆一、阻尼杆二和阻尼杆三相互连接在一起,且位置构成一个三角形,阻尼杆一、阻尼杆二和阻尼杆三起到阻尼减震的作用。通气孔开孔很小,在空气进出的时候能够利用空气阻力进一步加强减震耗能效果。在安装夹板一、夹板二和夹板三后,两侧的钢绳悬挂在木结构横杆一和木结构横杆二下方,将配重球上的螺杆对准连接套下侧开口并转动连接套将配重球安装在钢绳下端,连接套可通过限位环和环形凹槽的连接在钢绳下端自由转动,从而方便配重球的拆装。当节点处受到垂直与节点方向的横向冲击时,由于惯性的影响,配重球与节点处的摆动方向始终相反,利用配重球的反向摆动抵消节点处的摆动力度,快速抵消横向震动力,从而大幅降低节点处的受力影响,减小节点处的位移,提高稳定性。配重球的万向摆动配合阻尼杆一、阻尼杆二和阻尼杆三能够对节点处各个方向进行耗能减震,在安装夹板一、夹板二和夹板三的时候,将安装板一和安装板二的圆孔对准,然后将连接杆插入圆孔内,使卡块穿过通槽的开口。当卡块从安装板二上圆孔穿过安装板一上圆孔以后,九十度转动旋钮使卡块偏转,此时防滑软垫紧贴木结构竖杆和木结构横杆一表面受挤压变形。当卡块转动到卡槽开口时,防滑软垫的弹性使安装板一和安装板二向外扩张,使卡块卡入卡槽内壁,卡槽内凹较小,能够卡住卡块的同时,还能够保持防滑软垫与木结构表面的紧贴,从而在长久使用时能够及时传递冲击力。
[0012]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性特点:
[0013]1、能够对节点处各个方向进行耗能减震,解决了与节点垂直的方向上无减震耗能的设置,使得较高处的木结构节点在遇到横向冲击时,节点处会反复晃动,造成一定的松动甚至垮塌,加固不够充分和完善的技术问题;
[0014]2、设置卡块和卡槽,能够卡住卡块的同时还能够保持防滑软垫与木结构表面的紧贴,从而在长久使用时能够及时传递冲击力,也避免连接杆从安装板一和安装板二上滑脱;
[0015]3、设置防滑软垫,不仅起到防滑和保护的作用,同时能在安装连接杆的时为卡块的转动提供一定的形变空间,便于卡块卡入卡槽的同时也避免木结构被挤压变形,更有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夹板一1、夹板二2、夹板三3处的连接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配重球20处的连接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1~2,减震耗能装置的夹板一1、夹板二2和夹板三3呈左右对称设置。夹板一1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一4,夹板二2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二5,夹板三3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三6。连接块一4和连接块二5之间固定连接有阻尼杆一7,连接块一4和连接块三6之间固定连接有阻尼杆三9,连接块二5和连接块三6之间固定连接有阻尼杆二8。连接块一4和连接块二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钢绳18,钢绳18的外侧面下端开设有环形凹槽21,钢绳18的外侧面下端转动套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木结构节点的减震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板一(1)、夹板二(2)和夹板三(3),所述夹板一(1)与连接块一(4)相连,所述夹板二(2)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二(5),所述夹板三(3)与连接块三(6)相连,所述连接块一(4)和连接块二(5)之间设置阻尼杆一(7),所述连接块二(5)和连接块三(6)之间设置阻尼杆二(8),所述连接块一(4)和连接块三(6)之间设置阻尼杆三(9),所述连接块一(4)、连接块二(5)的下端分别与钢绳(18)相连,所述钢绳(18)通过连接套(19)与配重球(20)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木结构节点的减震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杆一(7)、阻尼杆二(8)和阻尼杆三(9)的外侧面一端均开设有通气孔(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木结构节点的减震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一(1)与木结构横杆二(27)通过固定装置嵌套连接,所述夹板二(2)与木结构横杆一(26)通过固定装置嵌套连接,所述夹板三(3)与木结构竖杆(25)通过固定装置嵌套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木结构节点的减震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安装板一(11)、安装板二(12)、连接杆(13),所述安装板一(11)、安装板二(12)平行设置,所述连接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建华田伟徐鸿轩王展光吴文虎焦玉峰王楠
申请(专利权)人:凯里学院贵州中建伟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