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酶改性的淀粉基止血粉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27052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酶改性的淀粉基止血粉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改性淀粉领域。步骤如下:将淀粉经过碱洗、酸解、酶解后负载促凝血因子,从而制得淀粉基止血粉。所述方法仅采用搅拌、加热、过滤等工艺,步骤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方便地实现大规模生产,所述淀粉基止血粉止血效果显著,与其他方法所制备的该产品相比,对人体不存在潜在毒性风险。该方法为生物改性淀粉领域及医疗止血领域提供了新思路。改性淀粉领域及医疗止血领域提供了新思路。改性淀粉领域及医疗止血领域提供了新思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酶改性的淀粉基止血粉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改性淀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酶改性的淀粉基止血粉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除了传统的止血手段外,人们还研制出各种形式的止血材料以应对不同状况下的创伤失血并提高止血效率。目前,市面上的止血材料按照活性成份的不同,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多糖类材料、蛋白类材料、血小板激活剂类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材料及无机材料等。淀粉作为一种可再生多糖类物质,能够被人体内的淀粉酶降解,并且淀粉无细胞毒性、生物相容性较好,因此近20年来淀粉基止血材料得到广泛关注。
[0003]目前淀粉基止血材料主要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对淀粉进行改性来生产,生产工艺复杂、使用原料存在潜在毒性。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2139123将淀粉经糊化、酶解、乳化交联、溶剂萃取后得到止血粉,制备工艺需高温加热、密闭反应,萃取所使用的乙酸乙酯、石油醚对人体有害。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4606723将原淀粉与羧甲基淀粉经过乳化交联、有机溶剂洗涤得到止血粉,羧甲基淀粉的制备工艺复杂且需消耗大量乙醇、生产成本较高,所使用的醚化剂存在致癌风险。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3720705将木薯淀粉溶液与聚乙二醇通过水包水乳化制备得到淀粉微球止血粉,木薯淀粉溶液需在较高温度下糊化获得,且乳化反应不稳定条件难控制。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5816902将木薯淀粉和醚化淀粉经球磨处理后再得到水溶液,经乳化交联得到可吸收止血粉,生产工艺较复杂,需要大量乙醇清洗植物油和乳化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10935055将聚乙烯醇与多孔淀粉固化、交联得到止血海绵,而止血海绵在伤口处膨胀易导致二次伤害。
[0004]通过化学反应对淀粉进行改性后制备止血粉,反应步骤较多,因此增加了清洗淀粉的过程,此外由于淀粉的特殊性,清洗后仍比较容易残留化学试剂。目前较多的淀粉类止血材料都采用了乳化交联工艺,乳化后淀粉需通过乙酸乙酯、酒精等去除有机溶剂,乳化剂、交联剂和乙酸乙酯不仅具有潜在毒性,并且这类试剂价格较贵,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
[0005]因此现有技术亟需一种能够简化淀粉基止血粉生产工艺的方法,并且需要在生产过程中避免使用具有潜在毒性的反应试剂,来提高淀粉基止血粉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技术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为了得到一种高效制备淀粉基止血粉的工艺,以及采用该工艺制备得到一种能够快速止血的淀粉基止血粉,并且建立一种科学评价样品体外止血效果的方法。
[0008]技术方案
[0009]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酶改性淀粉基止血粉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1)将淀粉颗粒分散于缓冲溶液中得到淀粉乳,将淀粉乳升至预热温度,搅拌;
[0011](2)将淀粉乳降温,之后向淀粉乳中加入淀粉酶进行反应,得到产物1;
[0012](3)将产物1分散于含有促凝血因子水溶液中,搅拌,干燥,灭菌处理后得淀粉基止血粉。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淀粉为普通玉米淀粉、绿豆淀粉、芭蕉芋淀粉、蜡质玉米淀粉、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大米淀粉和小麦淀粉中的一种。具体可选木薯淀粉。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1)中,所述缓冲液为磷酸

柠檬酸缓冲液、柠檬酸

柠檬酸钠缓冲液、磷酸氢二钠

磷酸二氢缓冲液、甘氨酸

氢氧化钠缓冲液、醋酸

醋酸钠缓冲液、Tris

HCl缓冲液中的一种或多种。具体可选为磷酸

柠檬酸缓冲液。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1)中淀粉和缓冲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8g:(30~360mL)。具体可选为18g:120mL。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1)中预热温度为40~70℃,搅拌时间5~150min。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2)中降温后的温度为25~60℃。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2)中淀粉酶的添加量为100~800U/g。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2)中所述淀粉酶为α

淀粉酶、β

淀粉酶、γ

淀粉酶、环糊精糖基转移酶、异淀粉酶、糖化酶、普鲁兰酶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2)中淀粉酶具体可选为100U/g(干基淀粉)α

淀粉酶和200U/g(干基淀粉)糖化酶。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2)中所述反应时间为10~18h。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3)中所述促凝血因子为凝血酶、单宁酸、氯化钙、氨甲环酸、透明质酸、壳聚糖、茶多酚、姜黄素、多聚磷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3)中所述促凝血因子具体可选为氯化钙和单宁酸。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3)中所述促凝血因子水溶液中促凝血因子的质量浓度为1~10%。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3)中所述促凝血因子水溶液的质量浓度具体可选为10wt%的氯化钙水溶液和5wt%单宁酸水溶液。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3)中产物1和促凝血因子水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0g:(10~100)mL。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3)中产物1和和促凝血因子水溶液的质量体积比具体可选为10g:40mL。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3)中搅拌时间为2~6h。
[002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利用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酶改性淀粉基止血粉。
[0030]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酶改性淀粉基止血粉在医用止血产品制备中的应用。
[0031]有益效果
[0032]1.本专利技术通过酶改性制备淀粉基止血粉,生产工艺操作简单,产物得率较高,所使用试剂绿色安全。利用淀粉酶对淀粉进行改性,不引入其它化学基团,淀粉颗粒表现为分子
内部α

1,4

糖苷键的断裂和α

1,6

糖苷键的重组装。
[0033]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酶改性制备淀粉基止血粉的工艺方法,酶促反应在合适的反应温度下进行,生产工艺简单,只需要通过搅拌、洗涤、干燥等简单操作就能得到产品;并且由于酶促反应的高度特异性,通过对酶的品种、加酶量的合理设计,使不同批次的产品具有较强的品质稳定性。
[0034]3.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不同淀粉酶各自的水解特点,达到协同增效的目的,增强反应效率,能够显著提高淀粉颗粒的孔洞率,增强淀粉颗粒的吸水率,吸水率可达166.38%。
[0035]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酶改性淀粉基止血粉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淀粉颗粒分散于缓冲溶液中得到淀粉乳,将淀粉乳升至预热温度,搅拌;(2)将淀粉乳降温,之后向淀粉乳中加入淀粉酶进行反应,得到产物1;(3)将产物1分散于含有促凝血因子水溶液中,搅拌,干燥,灭菌处理后得淀粉基止血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淀粉为普通玉米淀粉、绿豆淀粉、芭蕉芋淀粉、蜡质玉米淀粉、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大米淀粉和小麦淀粉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缓冲液为磷酸

柠檬酸缓冲液、柠檬酸

柠檬酸钠缓冲液、磷酸氢二钠

磷酸二氢缓冲液、甘氨酸

氢氧化钠缓冲液、醋酸

醋酸钠缓冲液、Tris

HCl缓冲液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淀粉和缓冲液的质量体积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才明胡倩李兆丰顾正彪夏润宸班宵逢程力洪雁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