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下外墙防排水工程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27037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地下防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建筑地下外墙防排水工程的施工方法。雨水或地下水通过石子层过滤掉大颗粒杂物,再通过过滤层将泥沙过滤,不流向地下外墙的部分直接落在滤水管上方或者经过排水坡上的防水卷材流向滤水管,流向地下外墙的部分在防水卷材的防水保护下,沿防水卷材流至滤水管内,再通过滤水管的统一收集排放至市政雨水管道内,从而达到防排结合的效果,不会在地下外墙外侧出现积水的情况,防止地下外墙出现会出现渗漏水、潮湿、霉变等问题,并且通过过滤层对雨水或地下水进行过滤,防止带有泥沙堵塞滤水管。防止带有泥沙堵塞滤水管。防止带有泥沙堵塞滤水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地下外墙防排水工程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防排水
,具体是一种建筑地下外墙防排水工程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和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城市地上空间资源的利用也逐渐趋于饱和,人们便将目光投向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地下室是一种典型的地下工程,由于其处于特殊的环境之中,常常会出现渗漏水、潮湿、霉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其正常使用功能。防水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寿命,因此对地下室进行防排水系统构造及其施工方法进行研究意义重大。建筑物地下室的外墙一般都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虽然混凝土的防水性能良好,但如果地下室长期浸泡在地下水中,地下水在压力的作用下会逐渐侵蚀渗入内部,其耐久性会大打折扣,因此,单靠用防水混凝土来抵抗地下水的侵蚀其效果是有限的。
[0003]针对地下建筑如何防水的问题,现有专利202111644764.0公开了地下室外墙防水排水集成结构及方法;包括防水卷材层,铺设在地下室外墙的内表面和基础底板的上表面上;隔离墙,设置在每层地下室内;扶墙柱,设置在地下室外墙与隔离墙之间;地漏,设置结构楼板上;排水管,竖向设置在地下室外墙与隔离墙之间,所述排水管与其上方的结构楼板上的地漏连接、与其下方的结构楼板上的地漏不连接;排水沟,与所述排水管的末端连通;集水井,与所述排水沟连通。对比文件中通过防水卷材层对地下室外墙进行封堵防水,以阻挡大量的地下水渗漏;通过隔离墙与地下室外墙之间形成的隔离空间以及地漏、排水管、排水沟和集水井将透过防水卷材层渗漏的少量地下水排出收集,具有更好的防水效果。但是对比文件中的防水结构还是停留在如何防止地下水进入室内空间中,忽视了地下水渗入室内前已经穿透外防水卷材层与结构墙体的问题,属于治标不治本,并没有对地下外墙的外侧进行强化排水,雨水长期渗透地下外墙会造成钢筋的锈蚀以及混凝土的松动,从而造成结构层耐久性的缩短,甚至造成结构层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对防排结合一体的建筑地下外墙防排水工程的施工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地下外墙防排水工程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地下外墙底部的外侧浇筑混凝土垫层,混凝土垫层的顶面中部留有与地下外墙相平行的放置槽,混凝土垫层的顶面上且位于放置槽的两侧分别设有导向放置槽的排水坡。
[0006]S2:在地下外墙和混凝土垫层上粘贴防水卷材。
[0007]S3:在放置槽中安装滤水管,滤水管的上部位于放置槽外侧,滤水管的末端与市政
雨水管道相连。
[0008]S4:在滤水管的上表面、排水坡和地下外墙上的防水卷材外侧粘贴过滤层。
[0009]S5:在混凝土垫层上方回填石子层。
[0010]S6:在石子层上方回填土方至地面标高。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雨水或地下水通过石子层过滤掉大颗粒杂物,再通过过滤层将泥沙过滤,不流向地下外墙的部分直接落在滤水管上方或者经过排水坡上的防水卷材流向滤水管,流向地下外墙的部分在防水卷材的防水保护下,沿防水卷材流至滤水管内,再通过滤水管的统一收集排放至市政雨水管道内,从而达到防排结合的效果,不会在地下外墙外侧出现积水的情况,防止地下外墙出现会出现渗漏水、潮湿、霉变等问题,并且通过过滤层对雨水或地下水进行过滤,防止带有泥沙堵塞滤水管。
[0012]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排水坡的坡度≥1%。
[0013]滤水管水平放置时最低处的进水口位于放置槽内。
[0014]防水卷材在地下外墙上按照横向左盖右,纵向上盖下的方式进行搭接,防水卷材搭接至混凝土垫层上时顺次向外侧延伸。
[0015]防水卷材的搭接宽度大于等于50mm。
[0016]过滤层采用对接的连接方式。
[0017]过滤层采用土工布作为制作材料。
[0018]石子层的回填采用φ5

10的石子。
[0019]过滤层粘贴完成后,在过滤层的顶部沿横向安装防水压条。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滤水管安装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石子层和土方回填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滤水管安装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滤水管上的进水口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地下外墙1、混凝土垫层2、放置槽201、防水卷材3、 滤水管4、过滤层5、石子层6、土方7。
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目的仅在于更好地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所举之例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2]一种建筑地下外墙1防排水工程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地下外墙1底部的外侧浇筑混凝土垫层2,混凝土垫层2的顶面中部留有与地下外墙1相平行的放置槽201,放置槽201的深度在混凝土垫层2高度的1/2

1/3之间,混凝土垫层2的顶面上且位于放置槽201的两侧分别设有导向放置槽201的排水坡,排水坡的坡度≥1%。
[0023]S2:在地下外墙1和混凝土垫层2上粘贴防水卷材3,粘贴防水卷材3时以工人面向
地下外墙1为基准,防水卷材3在地下外墙1上按照横向左盖右,纵向上盖下的方式进行搭接,防水卷材3搭接至混凝土垫层2上时顺次向外侧延伸直至将混凝土垫层3上表面粘贴完成,防水卷材3的搭接宽度大于等于50mm,粘贴时先用滚刷将粘结剂涂刷在地下外墙1上,再将粘结剂涂装在防水卷材3上,两处粘结剂涂刷间隔不应超过5分钟;在地下外墙1上涂刷时,采用双向涂刷,将粘结剂均匀涂装在地下外墙1表面,可溢不可亏,粘结剂连续适量,防水卷材3必须满粘密实,防水卷材3铺贴均匀,防水卷材3与地下外墙1之间不应有气泡或者其他异物间隔,每当铺完一列防水卷材3后,立即用滚刷从防水卷材3的一端开始工作,沿防水卷材3的横向按照顺序用力滚压一遍,彻底排除防水卷材3粘结层间的空气,排除空气后用手持压辊滚压粘牢。
[0024]S3:在放置槽201中安装滤水管4,滤水管4的管壁上环向开设有进水口,进水口沿滤水管4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组,进水口的宽度为5mm,滤水管4水平放置时最低处的进水口位于放置槽201内,滤水管4的上部位于放置槽201外侧,滤水管4的末端与市政雨水管道相连,滤水管4安装时管道和管件装卸时应轻装轻放,运输时应垫稳、绑牢,不得相互撞击,安装时宜自下游开始,承口应朝向施工前进的方向,管道安装时,应随时清除管道内的杂物,暂时停止安装时,两端应临时封堵,承口、插口部位及套筒连接紧密,无破损、变形、开裂等现象;插入后胶圈应位置正确,无扭曲等现象;插入尺寸大于2/3的管道直径,管道铺设时,管道水平轴向偏差小于15mm,管底高程公差为+15mm。
[0025]S4:在滤水管4的上表面、排水坡和地下外墙1上的防水卷材3外侧粘贴过滤层5,过滤层5采用对接的连接方式,过滤层5采用土工布作为制作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地下外墙防排水工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在地下外墙底部的外侧浇筑混凝土垫层,混凝土垫层的顶面中部留有与地下外墙相平行的放置槽,混凝土垫层的顶面上且位于放置槽的两侧分别设有导向放置槽的排水坡;S2:在地下外墙和混凝土垫层上粘贴防水卷材;S3:在放置槽中安装滤水管,滤水管的上部位于放置槽外侧,滤水管的末端与市政雨水管道相连;S4:在滤水管的上表面、排水坡和地下外墙上的防水卷材外侧粘贴过滤层;S5:在混凝土垫层上方回填石子层;S6:在石子层上方回填土方至地面标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地下外墙防排水工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排水坡的坡度≥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地下外墙防排水工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滤水管水平放置时最低处的进水口位于放置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军闵宁肖立翠张伟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