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孔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26726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孔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1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孔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具体一种微孔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干粉砂浆,是指经干燥筛分处理的骨料(如石英砂)、无机胶凝材料(如水泥)和添加剂(如聚合物)等按一定比例进行物理混合而成的一种颗粒状或粉状,以袋装或散装的形式运至工地,加水拌和后即可直接使用的物料;又称作砂浆干粉料、干混砂浆、干拌粉,有些建筑黏合剂也属于此类;干粉砂浆在建筑业中以薄层发挥粘结、衬垫、防护和装饰作用,建筑和装修工程应用极为广泛,如何控制有干粉砂浆制备出的建筑材料具有质量轻、强度高的优点是现在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孔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微孔建筑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100

150份硅酸盐水泥,50

100份矿物掺合料,1

5份钠基膨润土,2

3.5份复合发泡剂,10

12份复合珍珠岩,3

5份再生纤维,3

5份氧化钙;
[0006]所述复合发泡剂包括如下步骤制成:
[0007]步骤S1、将环氧树脂、甲苯二异氰酸酯和丁酮加入三口烧瓶中,升温至50

55℃,匀速搅拌并反应2h,反应结束后制得中间体1,控制环氧树脂上羟基与甲苯二异氰酸酯的摩尔比为1∶1,丁酮的用量为环氧树脂重量的3

5倍;
[0008]步骤S1中,丁酮作为溶剂,环氧树脂上的羟基与甲苯二异氰酸酯上的一个异氰酸酯基反应,生成中间体1,该环氧树脂结构如下所示:
[0009][0010]该中间体1结构如下所示:
[0011][0012]步骤S2、加入二羟甲基丙酸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匀速搅拌并升温至80℃,回流反应,制得改性环氧树脂,控制中间体1上的异氰酸酯基和二羟甲基丙酸的摩尔比为1∶1,二月
桂酸二丁基锡的用量为中间体1的重量的2

3%;
[0013]步骤S2中通过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作为催化剂,中间体1上的异氰酸酯基与二羟甲基丙酸上的羟基反应,生成改性环氧树脂,结构如下所示:
[0014][0015]通过以甲苯二异氰酸酯作为媒介,在环氧树脂结构中引入二羟甲基丙酸,二羟甲基丙酸作为亲水扩链剂,接入环氧树脂中,能够提高环氧树脂的水溶性。
[0016]步骤S3、将碳酸氢钠球磨后果200目筛,之后将碳酸氢钠、改性环氧树脂和季戊四醇四巯基酯混合,加入二氯甲烷,匀速搅拌后形成悬浊液,升温至50

55℃,匀速搅拌直至二氯甲烷完全蒸发,制得小颗粒,倒入烧瓶中,以石油醚作为分散系,加入三乙胺,匀速搅拌6h,过滤、洗涤、烘干,制得复合发泡剂,控制碳酸氢钠、改性环氧树脂、季戊四醇四巯基酯和二氯甲烷的用量比为3

5g∶0.5g∶0.20

0.25g∶20mL,三乙胺的用量为改性环氧树脂重量的10

15%。
[0017]步骤S3中采用季戊四醇四巯基酯作为固化剂,二氯甲烷作为溶剂,碳酸氢钠和改性环氧树脂混合,之后蒸发除去溶剂制得小颗粒,该小颗粒为内核为碳酸氢钠,表面为改性环氧树脂的核壳结构,当该复合发泡剂在现实使用时遇水表面的改性环氧树脂溶解,漏出碳酸氢钠,作为无机造孔剂,释放出微量细小的气泡,形成大量微孔。
[0018]进一步地:所述矿物掺合料为粉煤灰、高岭土和石英砂粉末中的一种或几种按任意比例混合而成。
[0019]进一步地:所述复合珍珠岩包括如下步骤制成:
[0020]将二氧化硅水溶胶倒入膨胀珍珠岩中,直至淹没膨胀珍珠岩,之后密闭抽真空,控制真空度为

0.03MPa,制得复合物1,之后取出,将复合物1在

0.05MPa下真空抽滤1mi n,之后室温下密闭静置4h,制得复合物2,之后继续老化24h,之后分别在40℃、60℃、80℃和100℃下干燥4h,制得复合珍珠岩,控制二氧化硅水溶胶和膨胀珍珠岩的重量比为20

25∶1。
[0021]进一步地:所述再生纤维为工业纺织垃圾纤维和纱线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再生纤维的长度为2

3cm。
[0022]一种微孔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3]将硅酸盐水泥、矿物掺合料、钠基膨润土、复合发泡剂、复合珍珠岩和再生纤维高速搅拌混合均匀,制得干粉砂浆,在现场施工时加入水,搅拌均匀,制得微孔建筑材料。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5]本专利技术一种微孔建筑材料以干粉砂浆作为基体,在现场施工时加入水,搅拌均匀,制得微孔建筑材料,在制备过程中合成了一种复合发泡剂,丁酮作为溶剂,环氧树脂上的羟基与甲苯二异氰酸酯上的一个异氰酸酯基反应,生成中间体1,之后在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作为催化剂下,中间体1上的异氰酸酯基与二羟甲基丙酸上的羟基反应,生成改性环氧树脂,
季戊四醇四巯基酯作为固化剂,二氯甲烷作为溶剂,碳酸氢钠和改性环氧树脂混合,之后蒸发除去溶剂制得小颗粒,该小颗粒为内核为碳酸氢钠,表面为改性环氧树脂的核壳结构,当该复合发泡剂在现实使用时遇水表面的改性环氧树脂溶解,漏出碳酸氢钠,作为无机造孔剂,释放出微量细小的气泡,形成大量微孔,制得轻质微孔建筑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实施例1
[0028]所述复合发泡剂包括如下步骤制成:
[0029]步骤S1、将环氧树脂、甲苯二异氰酸酯和丁酮加入三口烧瓶中,升温至50℃,匀速搅拌并反应2h,反应结束后制得中间体1,控制环氧树脂上羟基与甲苯二异氰酸酯的摩尔比为1∶1,丁酮的用量为环氧树脂重量的3倍;
[0030]步骤S2、加入二羟甲基丙酸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匀速搅拌并升温至80℃,回流反应,制得改性环氧树脂,控制中间体1上的异氰酸酯基和二羟甲基丙酸的摩尔比为1∶1,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用量为中间体1的重量的2%;
[0031]步骤S3、将碳酸氢钠球磨后果200目筛,之后将碳酸氢钠、改性环氧树脂和季戊四醇四巯基酯混合,加入二氯甲烷,匀速搅拌后形成悬浊液,升温至50℃,匀速搅拌直至二氯甲烷完全蒸发,制得小颗粒,倒入烧瓶中,以石油醚作为分散系,加入三乙胺,匀速搅拌6h,过滤、洗涤、烘干,制得复合发泡剂,控制碳酸氢钠、改性环氧树脂、季戊四醇四巯基酯和二氯甲烷的用量比为3g∶0.5g∶0.20g∶20mL,三乙胺的用量为改性环氧树脂重量的10%。...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孔建筑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100

150份硅酸盐水泥,50

100份矿物掺合料,1

5份钠基膨润土,2

3.5份复合发泡剂,10

12份复合珍珠岩,3

5份再生纤维,3

5份氧化钙;所述复合发泡剂包括如下步骤制成:步骤S1、将环氧树脂、甲苯二异氰酸酯和丁酮加入三口烧瓶中,升温至50

55℃,匀速搅拌并反应2h,反应结束后制得中间体1,控制环氧树脂上羟基与甲苯二异氰酸酯的摩尔比为1∶1,丁酮的用量为环氧树脂重量的3

5倍;步骤S2、加入二羟甲基丙酸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匀速搅拌并升温至80℃,回流反应,制得改性环氧树脂,控制中间体1上的异氰酸酯基和二羟甲基丙酸的摩尔比为1∶1,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用量为中间体1的重量的2

3%;步骤S3、将碳酸氢钠球磨后果200目筛,之后将碳酸氢钠、改性环氧树脂和季戊四醇四巯基酯混合,加入二氯甲烷,匀速搅拌后形成悬浊液,升温至50

55℃,匀速搅拌直至二氯甲烷完全蒸发,制得小颗粒,倒入烧瓶中,以石油醚作为分散系,加入三乙胺,匀速搅拌6h,过滤、洗涤、烘干,制得复合发泡剂,控制碳酸氢钠、改性环氧树脂、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汉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迅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