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保暖涤纶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6486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层保暖涤纶面料,属于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包括:上层、中层和下层;所述上层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均为第一复合纱;所述第一复合纱包括腈纶长丝和交叉缠绕于所述腈纶长丝外部的夜光粘胶长丝;所述中层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和纬纱均为第二复合纱;所述第一复合纱包括中空涤纶纱和螺旋缠绕于所述中空涤纶纱外部的苎麻纤维纱;所述下层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均为第三复合纱;所述第三复合纱包括中空涤纶纱和交叉缠绕于所述中空涤纶纱外部的相变粘胶纤维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层保暖面料不仅具有轻薄保暖的特性,还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穿着更加舒适。穿着更加舒适。穿着更加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保暖涤纶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
,具体涉及一种多层保暖涤纶面料。

技术介绍

[0002]保暖面料是指具有优异保温性能的面料,一般选用保暖性能优异的羽绒、棉纤等材质制成,但这种保暖面料厚度大且强度相对较低,对于一些特定环境适用性较差。现有技术中也有多层复合的保暖面料,采用具有优异保温作用的纤维纺成的面料层复合,厚度相较羽绒更薄、强度也更高,但多层复合导致面料透气性大大降低,制成的服装穿着舒适较差,亟待改进。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层保暖涤纶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层保暖涤纶面料。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多层保暖涤纶面料,包括:上层、中层和下层;所述上层复合在所述中层上方;所述下层复合在所述中层下方;
[0006]所述上层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均为第一复合纱;所述第一复合纱包括腈纶长丝和交叉缠绕于所述腈纶长丝外部的夜光粘胶长丝;
[0007]所述中层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和纬纱均为第二复合纱;所述第一复合纱包括中空涤纶纱和螺旋缠绕于所述中空涤纶纱外部的苎麻纤维纱;
[0008]所述下层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均为第三复合纱;所述第三复合纱包括中空涤纶纱和交叉缠绕于所述中空涤纶纱外部的相变粘胶纤维纱。
[000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上层的经纱密度为20

25根/cm,纬纱密度为25

30根/cm。
[001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中层的经纱密度为30

35根/cm,纬纱密度为35

40根/cm。
[001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下层的经纱密度为20

25根/cm,纬纱密度为25

30根/cm。
[0012]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复合纱还包括竹纤维纱;所述竹纤维纱缠绕于所述苎麻纤维纱外部。
[0013]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上层、所述中层和所述下层上附着有三防整理剂层。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提供的保暖面料包括上中下三层,三层均包括保暖性优良的纱线和透气性优异的纱线,在保证保暖性的同时还使面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柔软舒适度,穿着不闷,贴身柔软。上层的夜光粘胶长丝使面料具有夜光效果,丰富了面料的功能,提高了面料的美观度和质感,使面料风格更加独特。下层包括相变粘胶纤维,可吸放热量保持温度平衡,提高保暖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面料层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第一复合纱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第二复合纱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第三复合纱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第二复合纱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上层;2、中层;3、下层;11、腈纶长丝;12、夜光粘胶长丝;13、中空涤纶纱;14、苎麻纤维纱;15、相变粘胶纤维纱;16、竹纤维纱。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2]实施例一:
[0023]如图1所示,一种多层保暖涤纶面料,包括:上层1、中层2和下层3。所述上层1复合在所述中层2上方;所述下层3复合在所述中层2下方。
[0024]其中,所述上层1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均为第一复合纱。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复合纱包括腈纶长丝11和交叉缠绕于所述腈纶长丝11外部的夜光粘胶长丝12。腈纶长丝11蓬松度高、保暖性好,可赋予面料优异的保暖性;夜光粘胶长丝12具有优异的吸湿透气性,同时质地柔软、手感舒适,保证面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优选地,所述上层1的经纱密度为20

25根/cm,纬纱密度为25

30根/cm。
[0025]优选地,夜光粘胶长丝12的的制备步骤包括:1、粘胶纺丝原液的制备:取木材经浸渍、压榨、粉碎、老成、黄化、溶解、熟成、脱泡过滤工艺制备得到粘胶纺丝原液;2、纺丝:粘胶纺丝原液由喷丝板挤出,进入纺丝甬道,携带有夜光粉末的热空气由入风口、多孔板进入纺丝甬道,由出风口吹出,在热空气流动过程中,夜光粉末粘附至粘胶纺丝原液表面;随后,表面粘附有夜光粉末被引入凝固浴中固化成型,即得夜光粘胶原丝;3、热轧:将凝固浴导出的夜光粘胶原丝由导丝辊引入热轧辊并进行热轧;4、清洗与收集:热轧的夜光粘胶原丝经清水浴水洗、干燥辊筒A、蒸汽拉伸槽、干燥辊筒B,收集得到夜光粘胶纤维长丝。夜光粘胶长丝12具有夜光效果,可提高面料的美观度。
[0026]所述中层2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和纬纱均为第二复合纱,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复合纱包括中空涤纶纱13和螺旋缠绕于所述中空涤纶纱13外部的苎麻纤维纱14。中空涤纶纱13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苎麻纤维纱14具有透气性,可满足面料透气性的需求,同时具有抑菌防螨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面料滋生细菌。优选地,所述中层2的经纱密度为30

35根/cm,纬纱密度为35

40根/cm。
[0027]所述下层3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均为第三复合纱,如图4所示,所述第三复合纱包括中空涤纶纱13和交叉缠绕于所述中空涤纶纱13外部的相变粘胶纤维纱15。中空涤纶纱13提供保暖性,相变粘胶纤维纱15提供透气性,同时相变粘胶纤维纱15具有相变调温功能,可提高面料的舒适性。其中,相变粘胶纤维纱15由相变粘胶纤维纺成,相变粘胶纤维由粘胶纺丝原液混合相变微胶囊纺丝而成。所述下层3的经纱密度为20

25根/cm,纬纱密度为25

30根/cm。
[0028]上层1、中层2和下层3的经纬密度均较低,也可保证面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0029]实施例二:
[0030]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第二复合纱还包括竹纤维纱16;所述竹纤维纱16缠绕于所述苎麻纤维纱14外部。竹纤维纱16的设置可提高第二复合纱的透气性和抗菌性。
[0031]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所述上层1、所述中层2和所述下层3上附着有三防整理剂层,使面料具有防水、防油、防污性能,使用更加舒心。三防整理剂层由面料浸轧三防整理剂溶液制得。
[0032]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保暖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1)、中层(2)和下层(3);所述上层(1)复合在所述中层(2)上方;所述下层(3)复合在所述中层(2)下方;所述上层(1)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均为第一复合纱;所述第一复合纱包括腈纶长丝(11)和交叉缠绕于所述腈纶长丝(11)外部的夜光粘胶长丝(12);所述中层(2)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和纬纱均为第二复合纱;所述第一复合纱包括中空涤纶纱(13)和螺旋缠绕于所述中空涤纶纱(13)外部的苎麻纤维纱(14);所述下层(3)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均为第三复合纱;所述第三复合纱包括中空涤纶纱(13)和交叉缠绕于所述中空涤纶纱(13)外部的相变粘胶纤维纱(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保暖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1)的经纱密度为2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锋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旺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