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6381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能表,电能表还包括:表壳,设有第一信号引出孔和第二信号引出孔;第一接线端子,且靠近第一信号引出孔;第二接线端子,固定于表壳内,且靠近第二信号引出孔;锰铜分流器,锰铜分流器通过第一进线脚、第一出线脚串接于供电电网的相线短接片,包括第二进线脚和第二出线脚,短接片通过第二进线脚、第二出线脚串接于供电电网的零线;第一导电片,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第一输入端贴靠固定于第一进线脚第一输出端连接于第一接线端子;第二导电片,包括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二输入端贴靠固定于第二进线脚,第二输出端连接于第二接线端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能表,使用寿命长且组装方便。使用寿命长且组装方便。使用寿命长且组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能表


[0001]本技术涉及电能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技术的发展,电能表上需要安装一些外接辅助设备,例如无线费率控制器。外接辅助设备通过辅助电源端子与电能表连接,由电能表来供电。
[0003]现有的接线方式是采用电缆线将辅助端电源端子和电能表内的锰铜分流器连接,制造时要将电缆的一端与辅助电源端子焊接,将电缆的另一端焊接主板,通过主板与锰铜分流器连通。
[0004]上述接线方式存在如下缺陷:一是电缆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容易发生老化,影响电能表的使用寿命;二是需要电能表制造商将电缆的两端分别焊接在辅助端电源端子和主板上,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且组装方便的电能表。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能表,所述电能表包括:
[0007]表壳,设有第一信号引出孔和第二信号引出孔;
[0008]第一接线端子,固定于所述表壳内,且靠近所述第一信号引出孔;
[0009]第二接线端子,固定于所述表壳内,且靠近所述第二信号引出孔;
[0010]锰铜分流器,固定于所述表壳内,所述锰铜分流器包括第一进线脚、采样电阻以及第一出线脚,所述锰铜分流器通过所述第一进线脚、所述第一出线脚串接于供电电网的相线,所述采样电阻用于将所述供电线路的相电流转换为相电压;
[0011]短接片,固定于所述表壳内,所述短接片采用金属材质,所述短接片包括第二进线脚和第二出线脚,所述短接片通过所述第二进线脚、所述第二出线脚串接于所述供电电网的零线;
[0012]第一导电片,安装于所述表壳内,所述第一导电片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贴靠固定于所述第一进线脚,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
[0013]第二导电片,安装于所述表壳内,所述第二导电片包括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入端贴靠固定于所述第二进线脚,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包括:
[0015]接线框,所述接线框包括相对布置的框顶壁和框底壁以及框侧壁,所述框顶壁和所述框底壁相对布置,所述框侧壁连接在所述框顶壁和所述框底壁之间;所述压片的一端为连接于所述接线螺钉的连接部,所述压片的另一端为贴靠于所述接线螺钉螺纹端的施压部;
[0016]接线螺钉,所述接线螺钉包括螺钉头和螺纹段,所述螺钉头处于所述接线框的外
侧,所述螺纹段与所述框顶壁螺纹连接;
[0017]压片,所述压片采用金属材质且为U形结构,所述U形结构包括相对布置的U形结构第一侧壁、U形结构第二侧壁以及连接在U形结构第一侧壁和U形结构第二侧壁之间的U形结构底壁,所述U形结构第一侧壁固定于所述螺钉头,所述U形结构第二侧壁与所述螺纹段的端部相抵靠;所述U形结构第二侧壁和所述框底壁相互配合将所述第一输出端或所述第二输出端夹持固定。
[0018]优选地,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进线脚之间铆接固定,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进线脚之间铆接固定。
[0019]优选地,所述电能表还包括安装在所述表壳内的主板,所述主板的背面贴靠于表壳,所述锰铜分流器和短接片安装于所述主板的正面。
[0020]优选地,所述锰铜分流器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进线脚的焊脚,所述锰铜分流器通过所述焊脚插接固定于所述主板。
[0021]优选地,所述表壳的内壁设有多条第一凸筋,各所述第一凸筋围成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表壳的内壁设有多条第二凸筋,各所述第二凸筋围成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0022]优选地,所述表壳内还设有第三凸筋,所述第三凸筋设有供所述第一导电片嵌入的第一定位线槽,所述表壳内还设有第四凸筋,所述第四凸筋设有供所述第二导电片嵌入的第二定位线槽。
[0023]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片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一输出端之间的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一输出端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一连接段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导电片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段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
[0024]如上所述,本技术的电能表,使用寿命长且组装方便。
附图说明
[0025]图1显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电能表内锰铜分流器和短接片的安装结构图。
[0026]图2显示为图1中锰铜分流器与第一导电片的连接关系图。
[0027]图3显示为图2的爆炸图。
[0028]图4显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显示为一实施例的电能表与外接辅助设备的接线关系图。
[0030]元件标号说明
[0031]1、表壳;11、第一信号引出孔;12、第二信号引出孔;13、第一凸筋;14、第一安装槽;15、第二凸筋;16、第二安装槽;17、第三凸筋;171、第一定位线槽;18、第四凸筋;181、第二定位线槽;2、第一接线端子;21、接线框;211、框顶壁;212、框底壁;213、框侧壁;214、线通道;22、接线螺钉;221、螺钉头;222、螺纹段;23、压片;231、U形结构第一侧壁;232、U形结构第二侧壁;233、U形结构底壁;3、第二接线端子;4、锰铜分流器;41、第一进线脚;42、采样电阻;43、第一出线脚;44、焊脚;5、短接片;51、第二进线脚;52、第二出线脚;6、第一导电片;61、第一输入端;62、第一输出端;63、第一连接段;7、第二导电片;71、第二输入端;72、第二输出
端;8、主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3]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34]请参阅图1~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能表,电能表包括表壳1、第一接线端子2、第二接线端子3、锰铜分流器4、短接片5、第一导电片6以及第二导电片7。表壳1设有第一信号引出孔11和第二信号引出孔12。第一接线端子2固定于表壳1内,且靠近第一信号引出孔11。第二接线端子3固定于表壳1内,且靠近第二信号引出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能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表还包括:表壳,设有第一信号引出孔和第二信号引出孔;第一接线端子,固定于所述表壳内,且靠近所述第一信号引出孔;第二接线端子,固定于所述表壳内,且靠近所述第二信号引出孔;锰铜分流器,固定于所述表壳内,所述锰铜分流器包括第一进线脚和第一出线脚,所述锰铜分流器通过所述第一进线脚、所述第一出线脚串接于供电电网的相线;短接片,固定于所述表壳内,所述短接片采用金属材质,所述短接片包括第二进线脚和第二出线脚,所述短接片通过所述第二进线脚、所述第二出线脚串接于所述供电电网的零线;第一导电片,安装于所述表壳内,所述第一导电片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贴靠固定于所述第一进线脚,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第二导电片,安装于所述表壳内,所述第二导电片包括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入端贴靠固定于所述第二进线脚,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包括:接线框,所述接线框包括相对布置的框顶壁和框底壁以及框侧壁,所述框顶壁和所述框底壁相对布置,所述框侧壁连接在所述框顶壁和所述框底壁之间;接线螺钉,所述接线螺钉包括螺钉头和螺纹段,所述螺钉头处于所述接线框的外侧,所述螺纹段与所述框顶壁螺纹连接;压片,所述压片采用金属材质且为U形结构,所述U形结构包括相对布置的U形结构第一侧壁、U形结构第二侧壁以及连接在U形结构第一侧壁和U形结构第二侧壁之间的U形结构底壁,所述U形结构第一侧壁固定于所述螺钉头,所述U形结构第二侧壁与所述螺纹段的端部相抵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光超冯鹍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明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